高职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研究

2020-03-13 20:32王世安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学徒虚拟现实

王世安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1 引言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针对高职虚拟现实技术相关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却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培养和孵化高职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

一是虚拟现实行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虚拟性现实行业急需具备“三创”(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实践需要培养大学生“三创”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了“三创”能力,才能积极拓展思维,优化市场结构,补充市场中空缺的产业位置,在新兴领域发挥生力军的作用[1]。二是虚拟现实行业创新创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虚拟现实行业创新创业实践中,大学生所需掌握的信息分布在社会的各类部门机构。由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有限,对于社会需求旺盛的创新创业信息捕捉不准,导致大学生往往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或了解片面,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十分严峻。三是创新创业和专业教育理念没有充分融合的问题。当前,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主要体现在创业实务层面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脱离,导致分层现象的出现[2]。事实上,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激发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实质在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技能素质,其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较好的专业水平只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础。高校通过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业方法的传授能够为广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发展可能。四是创新创业项目载体缺乏的问题。不少高职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热情,但难以找到合适的项目为载体。只有打造针对性的创业项目载体,才能使学生顺利进行创新创业[3]。五是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缺乏的问题。大学生在找到合适的创新创业项目后,苦于缺乏指导、资金等因素,无法使项目落地。这就需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体化服务,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使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创新创业信息,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信息的需求。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对接虚拟现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与国内知名虚拟现实企业合作,建设计算机仿真仿真中心,开展产教融合分层递进传帮带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探索搭建高职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力图解决培养和孵化高职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存在的瓶颈问题。

2 平台建设内容

2.1 构建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创业实践设施

高职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要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实训基础设施,建立大学生产业科技园,建设虚拟现实技术相关专业实训基地,构建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同时建立产学研创结合“三创”人才的培养平台。以大学科技园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在这样的平台上开展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创业实践,也有助于营造出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学院有包含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仿真教学示范基地和广东虚拟仿真教学公共实训中心在内的学生实践实训场地约3 440 m2,可用于开展大学生VR/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产业创新创业实践。

2.2 构建“VR+”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支撑系统

“VR+”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支撑系统是要实现对在校大学生利用最新的“VR+”中的新型信息技术,实现创新创业意识的启蒙和专业能力的培养[4]。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的整合和应用,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根据用户的需求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服务的范围涵盖从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到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容既包括课程服务、项目服务等常规内容,又包括项目融资、项目产业化等创新内容。大学生通过访问该信息平台,能够了解到创新创业的内容、形式、基本路径、相关技术、相关产业等信息和知识。此外,这一平台还实现对各类信息资源的集成,包括课程资源、项目作品资源、师资资源、专家资源、企业资源、知识资源等,有效构建“VR+”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支撑体系[5]。

学院构建的“VR+”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支撑系统包含学习中心、直播课堂、进度监控、职业测试、科研转化、精准求职、精准招聘、创业活动、创客空间、创业项目、创业资讯、创业知识、创业书库、创业大数据和我的空间共15个功能模块。

2.3 构建高职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构建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需要坚持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相融合;必修课、公选课和网络课相结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依据产业背景和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形式多样的特色班、兴趣班和培训班。其次,建立专门的创业指导团队。在校大学生往往出于对市场的种种不了解、对未来的种种不可预测而过早放弃项目的研发。针对此种情况,专业团队的指导颇为重要。如专业团队可以根据其对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投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了解,为大学生提供可以参考的项目投资金额建议;创业导师可以对创业者遇到的发展瓶颈乃至于思想困顿提供有针对性的见解[6]。最后,构建专创融合、分层递进的传帮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校企合作不稳定问题,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资源,企业将相关的部门或研发中心设置在学校,开展企业化运作和管理,形成产教融合基地,同时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多且不好带等问题,采用分层递进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根据年级和个性发展,分层次进行传帮带教学,师傅带高层次学徒,高层次学徒带低层次学徒。

学院依托计算机仿真研发中心建立创业指导团队,先对新生进行宣讲相关职业情况,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从本专业选择第一层次的一般学徒,中心提供场地和师傅,主要培养学徒基本技能和职业养成。这一层次的学徒多数还不能承担实际项目的研发,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公选课开设。在经过第一层次训练之后,一般在大二开始,从中选出能胜任实际项目研发的第二层次高级学徒。这一层次提供学徒报酬,参与完成中心的实际项目并参与指导第一层次的学徒。经过两年训练和实践,进入大三后,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4 构建新型“以服务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机制

一是构建创新创业全链支持机制。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公益沙龙、创新创业诊室、创新创业集训、创新创业导师跟踪、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创新创业种子孵化、创新创业入园加速等全链支持机制。针对不少学生对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创新创业情况不太清楚,通过举办大量线下免费公益创新创业沙龙和论坛传递创新创业经验和经营知识,利用创新创业实战项目探讨帮助创新创业者理清思路,让来宾听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所为,在活动中让创新创业者展风采、聚人脉、对接资源。通过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宣讲、专题培训和跨界体验学习的方式普及创新创业常识,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针对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往往苦于没有可靠的市场及企业信息,导致创业进展不顺等情况,开设诸如创新创业咨询诊室等,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对有潜力的项目开展创新创业集训、创新创业导师跟踪、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创新创业种子孵化、创新创业入园加速等,促进项目的孵化[7]。

二是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融资机制。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顾虑之一就是资金问题,而刚建立项目的大学生群体往往很难获得天使基金的青睐,因此要引导基金改变以往仅重视成熟项目的状况,增加对中小微项目的投入和关注。聘请专门机构对不同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加入匹配各类项目的权重系数,使得基金可以根据量化指标对不同项目采取不同份额或比重的出资方案。

三是加强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对大学生使用社会投资实行制度化的约束和规范,把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投资的使用纳入到个人诚信体系中,确保创新创业投资真正投入到事业的发展中,形成“我为创业,创业为我”的新风尚。

广州虚拟仿真特色专业学院和国家级众创空间——北斗众创空间紧密合作,构建创新创业全链支持。与美国纽约州和纽约市小商业发展局认可并扶持的社区创业服务专业机构——蜂巢聚创合作,构建新型创业投融资体系。该机构的优势在于拥有一支具有中美初创企业实战经验的专家级执行团队和导师顾问团、一个深耕于美东的前沿人才和科研网络以及配套的天使基金和对冲基金。

2.5 建立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一方面与产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公益性孵化平台。安排专人负责,针对专业领域的发展,根据本地产业结构来有效结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加强其与市场、企业的对接。

另一方面,与风投机构合作建立投融资服务平台,帮助缺乏经验的大学生学会投资、懂得如何进行投资管理。投融资服务平台起到了协同融资的效果。它创新性地将政府、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三大主体并联。同时,可以根据平台的运转情况去制订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融资政策。

学院与广州市VR/AR产业龙头企业——广州口可口可软件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搭建了孵化平台。与美国纽约蜂巢聚创联合提供或推荐创业咨询、孵化、投资及创业社交平台服务。

3 平台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资源整合问题

创新创业往往涉及多个行业交叉,面临关联客户多,需求不统一、资源缺乏不易整合等特点,特别是资源问题尤其突出,实验资源、企业资源、风险投资资源、产业转化资源等,都需要平台搭建方对接和整合,靠一方力量难以完成系统化的设计和构建。因此,将借助“互联网+”优势,由学校牵头,众创空间、行业企业等各方参与、分层实施,共同打造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3.2 VR/AR创新创业项目的遴选问题

创新创业项目的遴选需要创意思维。VR/AR领域自2016年爆发以来,在各行业的应用如火如荼。据艾瑞咨询统计,2016年中国VR市场规模为34.6亿元,尽管当前这一规模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但是市场规模增长速度非常快,预计2018年中国VR市场将突破百亿元大关。未来五年中,VR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80%。预计到2021年,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VR市场,行业整体规模将达到790.2亿元。但在产业产值不断攀升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许多大型企业对于进入VR领域尚犹豫不决。就目前来讲,VR行业大多将焦点集中在技术上,而忽略了这些VR应用背后的潜在价值。仅仅为了VR体验创建一个VR应用程序,对客户来讲,并没有什么内在价值,加之VR/AR领域为多学科交叉,导致遴选VR/AR创新创业项目比较困难。因此,通过实物产品或不太实际的解决方案(如云计算、软件数据流、电网重新布线或分子反应)来展示现实世界中的“实时”极其困难,但在“虚拟”沉浸式环境中展示这些复杂的解决方案——例如医院、实验室、数据中心、制造工厂或炼油厂,这将可以帮助客户直观地了解产品或解决方案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为什么会使他们受益。这就是需要培植的项目方向。

4 平台的创新点

4.1 构建VR/AR创新创业的全链支持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者由于接触社会经验不足,导致创新创业项目大多昙花一现、大量闲置专业人士渴求用武之地、投资人难以发现优秀的创业种子团队。本平台为此应运而生,致力于从现实到虚拟、线下到线上、地面到空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公益沙龙、创新创业诊室、创新创业集训、导师跟踪、项目路演、种子孵化、入园加速的全链支持,目的是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建设互助社会,促进创新创业者成长。

4.2 构建专创融合、分层递进的传帮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模式破解了当前学校积极但企业热情不高的校企合作不稳定的困境。同时,产教融合基地的创建与运行对培养具有产教技能的创新创业师资有现实意义。在当前的校企合作中,由于企业师傅不关心“教”,只注重“产”,而学校教师只注重“教”,不关心“产”,导致毫无基础的学生面对实际项目望而生畏。产教融合基地既要教学成果又要有生产效益,从而可以培养出具有产教技能的师资。这一模式首先由产教融合基地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宣讲,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从相关专业选择第一层次的一般创新创业学徒,产教融合基地提供场地和教师,主要培养学徒的创新创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这一层次的学徒多数还不能承担实际项目。其次,在经过第一层次训练之后,一般在大二开始,从这批学徒中选出能胜任实际创新创业项目第二层次高级学徒。这一层次学徒参与完成产教融合基地的实际项目并参与指导第一层次的学徒。最后,经过两年训练和实践,进入大三后,这批产教融合基地的学徒经过近三年训练升级为师傅。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解决了校企合作不稳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有效解决创新创业人数众多但指导不过来的情况。

5 平台的应用效果

广州虚拟仿真特色专业学院主要培养虚拟现实应用技术高技能人才,依托这一特色专业学院搭建了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一是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近两年来,通过这一平台的应用,创新创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仅在2018年,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就是全校最多的,共有5人,占全校创业人数的20.83%。同时,由于辐射带动作用,学校信息工程系2018年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也是全校最多,共有7人,占创业人数的29.17%。

二是培养了能指导创新创业的师资团队。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具有创新创业技能的教师的指导。利用这一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学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教师团队主持的“面向VR/AR产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获得2019年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平台项目立项、“基于校企协同的软件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获课程与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基于VR技术的大学生移动游戏开发设计创新特色活动”获特色活动项目立项等。这些项目共获批建设经费高达210万元,较好地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技能。

三是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明显提高。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得到广东省内各高校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最终有135所高校报名参赛,占全省高校总数的92%;参赛团队项目数为14 082个;参赛学生达57 991人(次),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9%,学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创业项目《VR职业技能训练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实践》在与全省135所包括本科院校在内的高校同台较量,进入45强并暂获优胜奖,实现学校在该项赛事中获奖零的突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自2018年4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全省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最终有145所高校报名参赛,占全省高校总数的96%;参赛团队项目数约3.2万个;参赛学生达14万人(次),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6.9%。学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负责的创业项目“VR-维尔实训”,经过激烈的角逐,表现出色,喜获银奖。同时,学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学子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首次开设的“虚拟现实设计与制作”赛项广东选拔赛获得一等奖,进入国赛喜获二等奖;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赛项比赛中再次获得国赛二等奖。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学徒虚拟现实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魔术师的学徒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REALITY BITES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