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舒鹏,曾 真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海量、复杂、多变、虚实相应的信息严重影响着,甚至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及思维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再加上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排斥性,无疑给思政工作者开展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作为教育的重要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依赖,二者具有共似性和互补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坚定理想信念、养成健全人格、厘清职业发展脉络、实现教育根本目标的重要途径。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共似性。第一,教育对象的共似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多为高校在读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现实性和思辨性,对信息的筛查,尤其是课堂老师讲授的信息有着较为敏感的辨识,对单一、刻板、一成不变的信息具有内在的排斥心理,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学会多学科、多课程的融合与互通。第二,教育目标的共似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虽有不同,但最终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健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只是侧重点不同,如职业规划教育注重的是生涯的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思想、信念、心理、人格等方面的发展。第三,教育方式方法的共似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离不开学校的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教育两类。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课堂转变,要求高校课程教育中带有思政的因子,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进行有效引导,这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契机。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补性。偏重实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论是自我生涯规划、自我潜能分析与培养,还是自我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思想意识与人生观的引导,离不开道德与法治的双重规约。只有端正思想,遵守道德与法治,才能具有符合个人及社会发展的良好职业生涯。另外,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与养成最终还是要服务人类和社会,而单纯的思想意识还不能有效地服务社会,它需要在具备良好思想意识和“三观”的大前提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将自己的理想信念、思想意识、价值理念融入职业生涯规划中,充分发挥教育育人的魅力,实现二者的最优融合。
最后,高校教育要旨和育人目标的转变。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成了一种必然。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始终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着力点,坚持全面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型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大学生开始重新对个人发展目标进行审视和界定,个人的发展也出现灵活、多变、充满活力的模式。这保证了学生对学校的需求与学校对学生的需求相互之间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学校根据现阶段社会及学生发展要求调整和改变学校教育模式、理念和目标提供了动力。
首先,思想上重视。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就业竞争机制的不断健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教育育人的环节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因此,高校应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学过程中,而保证其牢固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1]。另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特质、兴趣爱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当下国家就业政策、就业环境、就业机制等,帮助和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这种针对性较强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所能接受的,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进行了思想和信念的教育,有效地促进了二者的相互融合发展。
其次,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的艺术性。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立体性教育体系,除了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层面。想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创新方式方法,以适应当下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学生思想的形成及行为的发展除了学校教育之外,更多地表现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但是,部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思想上刚刚发生了好的变化,家庭和社会方面又给予了相反的助推力,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发展,故而只有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个有机体,才能做到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最好结合,实现二者的最大合力[2]。
最后,制度机制保障。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健全的制度保证,只有健全的制度才能保证两种教育全面实施和开展。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坚持以学生工作部门为主导,各部门全力配合,例如,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团委、心理辅导中心等部门形成交互体系,保持联动。具体来说,学生工作部门可通过工作在一线的学生辅导员开展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对学生的培训和引导,从思想上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教育的认识。教务处通过教师—课堂—学生这一环节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同时通过课堂教学效果向各学院分管辅导员反馈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效果。心理辅导中心通过日常的心理团体辅导,将如何规划职业生涯、稳定思想心理渗入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中,以期稳定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学校团委根据学生需求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多层次、多结构、立体化的学生发展平台,为学生提供个体生态性发展的校园环境。通过以上各部门的联动,构建系统化、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首先,有助于丰富二者内容体系与育人方式,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从教育内容上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通过生涯定向的教育、自我生涯潜能的分析、规划意识与技能的培养以及生涯规划心理的建设开展教育活动。不难发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一定层面上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以及道德与法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意识与技能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认同,需要有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规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注重教育对象的思想、情感、价值认同,缺乏自我生涯的规划与技能养成。教育对象在阶段性教育结束后,将步入社会进行再教育和锻炼,缺乏自我生涯规划意识和技能,势必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举步维艰。从教育方式上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重的是自我层面,讲究的是通过讨论、研究、测试、分析进行职业生涯认定与厘清,而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灌输式教育,实操性手段不够丰富。由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是对二者内容体系与育人方式的补充与丰富,有助于育人目标和育人效果的实现。
其次,有助于帮助高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与践行中保持健康心态,坚定理想信念,养成客观价值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除了对自己人生发展进行宏观规划外,还包括学涯规划、职业规划等,它是一个阶段性与长期性共存的活动。阶段性与长期性共存的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规划者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必能实现的坚定信念、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必能实现的态度与信心、职业生涯发展的道德规约和法制要求,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健康心理和价值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能够满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缺少的这些部分,帮助规划者从思想层面得以实现,保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饱满、健康、生态地发展。
最后,有助于教育对象自我剖析,深化思想认识,厘清客观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思想教育认识自我,养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培育客观的世界、人生、价值认知。它是一个注重思想深度剖析、自我深度认知的过程。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虽然得以丰富和优化,但大多仍停留在课堂讲授式的灌输式教育层面上,缺乏一定的活力,课堂出现大量“低头族”,导致教育效果比较差,不利于教育对象思想的深度认识和自我剖析,不利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客观认知和重新厘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改善这一现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重讨论、调查、研究、分析、检测的实操式教育方式,讲究的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教育对象进行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认知,符合当下大学生独立意识强、自我意识强、个性化强的特点,能够引起教育对象的兴趣和共鸣,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操性教育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效果的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