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旅游民宿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0-03-13 04:09张志荣万田户
江西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婺源民宿景区

张志荣,万田户,袁 敏

(上饶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334000,江西,上饶)

0 引言

20世纪60年代,英国出现了以B&B方式经营的家庭旅馆,此为欧美民宿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家居式青年旅馆方式经营的民宿;20世纪80年代通过租借民居以暂住和歇脚方式应运而生的日本民宿和台湾民宿日益普及,民宿因此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独特竞争力[1]。近年来,中国民宿产业方兴未艾,正走向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不仅成就了一种新颖而特殊的旅游接待设施,更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旅游消遣地。截至2018年,全国已出台267个民宿相关文件,其中已有23个省、市、自治区出台民宿扶持政策[2]。民宿逐渐形成了旅游主客双方非正式化供需对接的消费模式,对乡村地域系统演化成效显著,成为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业态,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存量资源再开发和空间利用的重要方式[3]。

纵观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现状,对其业态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部分外文文献中,Kaufman等总结了民宿经营成功的若干因素,主要包括充足的资金、广博的商业知识、对接待业的了解及运用和良好的金融信誉[4];Rogerson分析了南非土著居民的自营性民宿的发展及影响因素,提出在经济上为这些小型的民宿进行援助,提供免费培训、网络建设、商业信息采集和交流等机会[5]。从国内文献来看,《2016民宿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民宿发展具有极强的地理集聚特征,可分为滇西北、川藏线、长三角等十大民宿集聚区[6]。刘晓霞等则将我国旅游民宿空间布局分为都市郊区型、景区边缘型和交通沿线型3类[7],民宿聚集与旅游景点存在高相关性[8],且商业发展对民宿的发展及空间分布起关键作用,其中交通可达性是重要因素[9],故应合理规划民宿空间分布,完善民宿等级结构及发展多元化民宿[10]。王珺玥等基于消费者情感反馈分析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发现消费者在选择民宿时,侧重于民宿位置、内部结构、外部环境及服务[11]。

婺源县作为国内乡村旅游最具代表性旅游目的地之一,曾获中国旅游业第一批强县、全国乡村旅游度假试验区等荣誉。自2012年婺源民宿发展模式推广以来,民宿消费需求旺盛,发展形势喜人。民宿是婺源县旅游业对外宣传的一个品牌和重要窗口,也是婺源国际乡村旅游度假试验区的一项重要内容,民宿在提升婺源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基于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以婺源为个案,对其民宿业态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和优化提升策略进行系统研究,以准确把握婺源民宿空间分布特征,了解其空间演变规律,为婺源旅游民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成为联结婺源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桥梁纽带,为进一步打造主客共享型旅游目的地提供业态支撑。

本文选取了携程、爱彼迎等作为婺源民宿统计的主要数据来源,地图数据主要来源于婺源官方旅游网站和高德地图APP。地图矢量化数据和婺源旅游民宿时空分布与演变等图件主要通过Photoshop7.0进行处理与绘制。

1 婺源及其旅游民宿发展概述

1.1 婺源旅游发展情况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与安徽、浙江省接壤,是全国唯一以县域整体范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县。该县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湾,以及1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其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被称作“中国最美的乡村”。其游线由东线、北线和西线组成:其中东线最受欢迎,包括李坑、汪口、江湾等适宜观赏花卉的景点;北线的自然风光最好,包括理坑、思溪延村等著名景点;西线开发相对较晚,游客人数较少。故坊传婺源旅游“看山走北不走南,看水走东不走西。”

纵观婺源旅游发展,主要经历了最美乡村模式、油菜花模式、晒秋模式、民宿模式和全域旅游模式。经过多年的长期发展,婺源旅游从规模小、起点低的萌芽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由1993年开始的年接待游客2.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约53万元跃升至2018年的300万人次、旅游收入逾220亿元,即使受SARS影响严重的2003年,其旅游接待人数仍增加到138.04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高达1.874亿元。

1.2 婺源旅游民宿发展历程

1.2.1 初期萌芽(2011年)2011年清华镇九思堂把古徽州文化融入民宿主题,是婺源引资开发的第一家古宅民宿,它确立了差异化古宅民宿发展的思想,将古宅文化与民宿深度结合起来,不仅为婺源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使古宅建筑焕发出青春的光芒,有效地保护了婺源传统的古徽州文化。

1.2.2 发展阶段(2012-2016年)受九思堂启发,婺源明训堂、西冲院等古宅民宿大批量涌现。确立了打造“中国乡村民宿样板区”的发展定位,以“高端精品、中端强化、低端提标”的思路为重点,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方式,从民宿业的发展出发,将旅游业从简单、粗放型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根据调查统计,婺源已开业或建设中的民宿形态丰富多样,合计有30多家、60多幢,共有民宿房550多间。

1.2.3 整合阶段(2017年以后)2017年8月8日,婺源民宿协会成立对推动民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开启婺源旅游民宿经济发展新篇章起着重要作用。2018年8月21日,“龙居厚塘”山庄获得全县第一张《民宿产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标志婺源旅游民宿经营正规化,民宿将进入有证经营、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民宿经济活力,促进婺源民宿良性发展。

1.3 婺源旅游民宿发展现状

民宿已经成为婺源旅游的一张特色名片,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古宅民宿度假模式。2018年以来,有100多万游客为体验民宿来到婺源,人均停留天数2.5 d,日均消费约1 300元,总收入达13亿元,间接带动就业2万余人[12]。

经营规模上,婺源有600多家精品、规模化的民宿,可提供5 000多间客房,价格从300元到几千元不等。从民宿档次来看,婺源民宿可分为高、中、低端3个档次。其中高端民宿以九思堂、将军府、云水谣等民宿为代表,占比6.6%。

经营收益上,近6年来,婺源县涌现出100多家精品民宿,拥有3 000多张床位,年创收约4万元/张。如今,民宿已成为婺源旅游振兴的绿色“引擎”。

民宿类型上,可分为自然生态型:以花满堂、西冲院等为代表;景区古建型:以九思堂、儒意堂、将军府等为代表;交通节点型:以春风十里、牧野柒舍为代表;文化主题型:以明训别院、花田溪、天净沙古民居、记志堂为代表。

2 婺源旅游民宿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1 婺源旅游民宿空间分布总体特征

由图1可知,婺源旅游民宿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集聚趋势和不均衡性,东北部和中部最密集,西南部分布稀疏,且呈环状分布。其中高端民宿主要集中在思口、清华、浙源、段莘等地,有百幢以上的民宿集群2处和以浙源乡虹关村、思口镇延村、蚺城街道厚塘庄园为代表的精品民宿产业集聚区3处。

图1 婺源旅游民宿空间分布图

2.2 婺源旅游民宿空间分布规律

2.2.1 婺源旅游民宿重心演变轨迹 根据婺源民宿开始营业时间,绘制2011-2018年的婺源民宿分布演变图,并获得其重心演变轨迹。如图2和图3所示,婺源民宿重心演变轨迹总体呈现出北→南→东→东北→西南并由中心向外围扩张的回旋式空间格局演变规律。

图2 婺源旅游民宿空间分布演变图

图3 婺源旅游民宿重心演变轨迹图

2.2.2 婺源旅游民宿空间分布与旅游景点的关系 如图4所示,将婺源旅游民宿空间现状与婺源旅游线路图进行匹配分析,发现婺源旅游民宿空间分布与旅游景点分布关联较大,形成了沿景区附近分布的规律,主要聚集于思溪、江岭、江湾、篁岭和李坑等热门旅游景点。

空间密度越大的地方,旅游民宿集中程度越高,聚集特性则越强。具体而言,东线民宿分布数量最多,主要集中在紫阳镇、李坑景区和江岭景区,其中江岭景区分布最多;西线分布最少,主要分布在赋春镇,约占婺源民宿的4%;北线垂直分布,思溪景区最为密集。

图4 婺源旅游民宿分布与旅游区位的关系图

2.2.3 婺源旅游民宿空间分布与交通区位的关系 如图5所示,婺源旅游民宿趋向于沿县道、高速公路沿线的一定区域内分布,具有交通依附性,考虑到可进入性,民宿分布点都距离道路较近。婺源县城民宿分布密度最大,该地区位于交通中心,既是高速公路交点又有高铁站,民宿空间分布具有高聚集性。

图5 婺源民宿分布与交通区位关系

2.2.4 婺源旅游民宿空间演变趋势探析 依据婺源民宿空间演变轨迹及分布特征,预测婺源旅游民宿将由热点景区向温点和冷点景区进一步扩散。其中,婺源东北部旅游民宿聚集度将进一步提升,更多的中高端民宿将聚集于此,西线靠近赋春镇旅游民宿密度将进一步增强,在空间上趋于多元化发展。总体而言,婺源旅游民宿空间分布将趋于理性化、均衡化,更多的民宿村和民宿群的旅游民宿将实现由大众型向精品型的逐渐升级。

2.3 婺源旅游民宿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民宿的形成、建设和发展与其所处的地理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空间地理形态是民宿空间分布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限制其空间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婺源民宿发展历程、空间分布规律特征的分析与解读,总结提炼出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五大影响因素。

2.3.1 自然环境 民宿具有旅游和住宿双重属性,故自然环境对于民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低山丘陵地区,山地和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83%,地形从东北向西南倾斜。依图1可知,民宿分布东北多西南少,地势越高的地方民宿分布越密集,且多为低山丘陵,故婺源民宿分布总体上与地势相关。

2.3.2 交通区位 由图5可知,婺源旅游民宿与高速公路的空间相关性不够明显,但与省道的位置关系尤其显著。这是由于婺源旅游民宿客源市场多为省内和周边城市,自驾游盛行,短程的出行主要依靠公路交通来实现,游客通过省道进入县内,再由县道到达民宿点的方式较多。

2.3.3 社会发展 民宿的健康发展,无疑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建设民宿模式,婺源建立了县级民宿行业协会,完成了《婺源民宿标准》的编制,明确了对民宿主题特色、发展规模、设施设备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为加快婺源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促进民宿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运营氛围。民宿产业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良好的经济环境是民宿发展的经济保障。

2.3.4 景区流量 景区具有传播与流量效应,依托景区发展旅游附属服务产品,能够为民宿带来大量的客源。由图4可以发现,婺源旅游民宿空间分布与景点分布的关联性强,越热门的线路和景点,旅游民宿分布越密集,婺源东线、西线和北线的民宿分布格局正是有力证明。

2.3.5 地域文化 文化是旅游民宿的灵魂。民宿不仅是提供食宿的场所,更是提供生活体验、传递地域特色文化的场所。婺源以徽文化为基调,县域内遍布古村、古建筑。古宅民宿就是运用徽派经典元素改造,在不破坏原有古宅徽派建筑格局的前提下进行创意。古宅民宿的空间格局与古村、古建分布相关,婺源古宅民宿将徽派文化融入民宿主题,既使民宿发展保护传统文化,又使传统文化支撑民宿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以婺源县为研究区域,全面梳理了其民宿旅游发展历程与现状,系统分析了婺源旅游民宿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婺源中部民宿集中度最高,主要聚集在思溪、李坑等景区及婺源县城,具有“环状分布,多处聚集”的特点,总体上呈现出中心向周边扩张的演变趋势,婺源旅游民宿将由热点景区向温点和冷点景区进一步扩散。其中,自然环境、区位交通、社会发展、景区流量、地域文化5个因素对婺源旅游民宿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本结论有利于婺源民宿产业主管与经营主体进一步明晰婺源民宿空间分布状况,提前对婺源旅游民宿进行合理规划和提升,避免民宿同质化竞争与无序化发展,以促进民宿可持续发展。

3.2 建议

3.2.1 政府引导实现空间分布合理化 只有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加强政府统一规划,改变民宿无序化、同质化现状,控制民宿区域选择、选址实现乡村民宿的发展和布局的差异化发展,积极打造合理均衡的民宿区域,才能真正提高婺源民宿发展水平。

3.2.2 文化植入促进婺源民宿多样化 将文化植入于民宿中,让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依托婺源大环境,结合地方特点以及风土人情形成独特的风格,打造无淡旺季需求的独立发展的民宿。在婺源民宿旅游中,古建筑一直是重点,进一步完善古民居古村落保护机制,提升民宿产品附加值。此外,还可发展“民宿+古道”模式、“民宿+运动”模式、“民宿+理学”模式、徽墨主题民宿、茶文化民宿等。实现一个空间一个品类,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彰显空间个性化。

3.2.3 规模化经营推动产业运营集群 以投、融资方式,不断吸引外来资本,发展区域聚集化民宿,重构乡村休闲旅游体系,运用规模化经营手段对民宿进行整合、兼并重组,发挥规模经济,提高民宿产业水平,实现民宿集聚向民宿集群转变,推动婺源民宿业态可持续发展。

3.2.4 强化营销打造婺源民宿品牌 通过网红热点、影视剧加强营销传播,提供以游客需求为中心,提供多元化、人性化、精品化、深层次的富有婺源特色的高品味民宿,使婺源民宿标签化,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从而突破地域限制,打破空间隔阂,提高婺源民宿知名度,将婺源民宿打造为中国民宿业的一流品牌。

3.2.5 全域化思维发展婺源民宿线路 以全域化思维发展民宿旅游,针对考察团、民宿情怀者及游客开拓空间通道,完善县内民宿交通网,为其提供交通便利性,实现产品赋能。

猜你喜欢
婺源民宿景区
孪生院子民宿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乡愁里的婺源
你是民宿达人吗
在婺源,邂逅最美春色
画中婺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