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估

2020-03-13 09:54刘国华杨兆兴丁立新殷俊
河北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刘国华 杨兆兴 丁立新 殷俊

冠心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肌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为血脂代谢异常使得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冠心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心绞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进而威胁其生命[1]。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基础因素为患者伴有相关的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及肥胖症等,客观因素有患者具有长期的吸烟、酗酒史。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心绞痛、心悸以及恶心等。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发生冠心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主要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这两种药物均为治疗冠心病的首选药物。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分别作用于人体的不同物质及环节,可对血小板生产及聚集进行抑制,进而减少血栓形成。另外,两种药物合用可对冠心病患者具有突出的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9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的药物展开对比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6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观察组:男20例,女2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05±3.26)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96±2.25)年;基础疾病:心绞痛症状16例,高血压14例,高血糖18例。对照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7.39±4.39)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6.78±2.45)年;基础疾病:心绞痛症状15例,高血压16例,高血糖17例。2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病程及基础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的伦理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中的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3];②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期;③参与本研究前未见肾功能异常。

1.2.2 排除标准:① 30 d内出现心绞痛者;② 30 d内服用固醇类药物者;③近期开展抗凝治疗与进行心脏手术者;④妊娠期与哺乳期的女性;⑤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者;⑥临床资料缺失者[4]。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入院第2天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开展各项常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与患者的病情给予硝酸酯类扩血管药物展开对症治疗。

1.3.2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德国拜耳医药保健股份公司)治疗,每次50 mg,1次/d[5]。

1.3.3 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阿司匹林的用法和剂量同对照组;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每次75 mg,1次/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1个疗程为2周。

1.4 观察指标 (1)疗效:显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80%,心电图检查显示缺血性ST段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50%~80%,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逐渐恢复;无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50%,病情加重[5]。(2)凝血指标: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患者的凝血指标进行测定,主要记录治疗前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3)心功能指标: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患者的心功能,主要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记录相关数据即可。(4)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疹及胃黏膜出血等。(5)炎性因子:抽取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炎性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记录治疗前后的数据。(6)血小板聚集率:抽取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n=48,例(%)

2.2 2组凝血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凝血酶原时间(s)APTT(s)TT(s)FIB观察组 治疗前7.58±0.8718.21±3.458.15±2.226.78±1.28 治疗后13.16±1.05∗33.68±3.72∗15.23±2.01∗3.17±0.84∗ t值28.351021.125116.379216.3361 P值0.00000.00000.00000.0000对照组 治疗前7.52±0.8918.22±3.168.19±2.086.69±1.26 治疗后8.72±0.4320.21±3.1410.19±2.165.23±1.05 t值8.41113.09484.62086.1672 P值0.00000.00260.00000.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LVEDD(mm)LVEF(%)LVESD(mm)观察组 治疗前58.62±5.0529.05±3.2557.05±6.25 治疗后73.62±6.98∗48.25±6.31∗39.06±3.15∗ t值11.679618.146117.2427 P值0.00000.00000.0000对照组 治疗前58.59±5.1229.06±3.2857.06±6.33 治疗后65.25±6.1137.05±4.1648.66±4.23 t值5.78827.98247.6441 P值0.00000.00000.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炎性因子(IL-10、IL-6、TNF-α及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因子(IL-10、IL-6、TNF-α及CRP)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组别IL-10(ng/ml)IL-6(ng/ml)TNF-α(ng/ml)CRP(mg/L)观察组 治疗前45.42±6.2523.26±4.5234.62±3.625.78±0.25 治疗后65.25±6.99∗13.02±1.51∗20.02±1.63∗2.26±0.12∗ t值14.651814.887025.478787.9427 P值0.00000.00000.00000.0000对照组 治疗前45.52±6.3123.33±4.4934.77±3.595.79±0.21 治疗后51.25±5.6418.62±2.6427.21±2.884.25±0.64 t值4.68666.264911.380315.8400 P值0.00000.00000.00000.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2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对照组0.55±0.220.42±0.123.59400.0005观察组0.56±0.210.31±0.117.30620.0000t值0.22774.6815P值0.82030.0000

2.6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恶心3例,呕吐3例,皮疹2例,胃黏膜出血2例;观察组:恶心1例,呕吐1例,皮疹0例,胃黏膜出血0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较对照组20.83%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2,P=0.0135)。

3 讨论

冠心病集中发生于老年群体,其致死率与致残率在临床中相对较高。就冠心病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控制体重可发挥良好的降压、降脂及降低冠心病药量的效果。其中控制体重可使得患者的食物热量减少,增加运动时间可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同时需指导患者严格控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避免患者的心脏造成过重的负担[6]。另外,冠心病患者体内存有血栓形成的前状态,加上血小板活化使得冠心病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逐渐的增加,因而,临床上针对该项疾病给予积极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及时发挥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APTT可对患者体内的内源途径凝血因子Ⅻ、Ⅺ、Ⅸ、Ⅷ的活性进行体现,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可对患者病理状态下人体内血小板活化的程度及功能状态进行直接的反应,进而为诊断、判断疗效及监测冠状动脉事件提供良好的手段。

氯吡格雷属二磷酸腺苷是受体拮抗剂,可对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进行选择性地抑制,进而降低ADP介导的糖蛋白水平,增加抗血小板聚集作用[7]。同时氯吡格雷可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导受体激活,进而与纤维蛋白原进行有效结合,发挥良好的抑制血小板激活等作用,对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进行良好的抑制,加上氯吡格雷的胃肠不良反应对于阿司匹林相对较低,诱发的消化道不良反应造成间接影响,积极促进内皮增生,使得修复溃疡速度加快,进而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已受损消化道黏膜的修复造成一定的影响,促进部分较轻的损害胃黏膜快速愈合,预防溃疡及出血[8]。阿司匹林属于解热镇痛类药物,可对人体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的缓解,进而减少血栓风险的发生,积极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状态,对前列腺素的产生进行抑制,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临床症状[9]。另外,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可对血小板环氧合酶-1 活性进行较好的抑制,对血栓素B2及前列环素的生成造成一定的影响,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但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消化道反应较多,同时阿司匹林会对人体的胃黏膜的疏水保护屏障进行破坏,使白三烯等细胞毒性物质释放逐渐增加,对损伤胃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积极减少胃黏膜血流量与上皮细胞增生,对胃黏膜造成破坏[10,11]。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7.91%较对照组的81.25%显著提升,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显著;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较对照组20.83%显著下降(P<0.05);表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对患者的心功能及凝血功能进行较好的改善。其中氯吡格雷可对血小板活化进行抑制,进而减少血浆来发挥抗炎作用,两药联合可发挥良好的协调作用,可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栓塞及心肌供血情况,积极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其心功能,最大程度上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升其治疗安全性及疗效[12]。

目前临床关于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的研究普遍表示,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的脂质水平过高,加上动脉内皮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明显增加动脉血管通透性,血脂堆积过量最终产生大量的动脉斑块,最终使得血栓形成,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冠心病心绞痛。有关研究表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发生发展与其炎性反应同样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其中重点影响的因子有IL-10、IL-6、TNF-α及CRP等,相对于TNF-α及IL-10,IL-6与CRP属于最关键的炎性因子,且十分的敏感[11]。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因子(IL-10、IL-6、TNF-α及CRP)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分析得出CRP是一种心肌组织炎性反应强度的标志性指标,它能够较好的反应炎症对患者自身组织造成的损伤程度,使得医生充分了解患者体内炎性递质的活化水平。IL-6使CRP诱导产生,促进血栓形成,加快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属于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免疫应答介质。TNF-α能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且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无明显的毒性因子,该因子可将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抑制成骨细胞及刺激破骨细胞的相关细胞因子,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炎症程度进行较好的反应。IL-10是一种患者在发生炎症时的保护因子,但是该因子不足以抑制冠心病的发展,表明该因子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无较为明显的作用,因此证明该因子在冠心病的发病中与其他因子作用不一致,同时也证实IL-10的局限性。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测定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可对其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较好的反映,目前临床上主要将该试验用于检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形成、高β脂蛋白血症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等相关疾病。观察组的凝血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凝血与人体的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对预防血栓同样具有十分重要临床意义。它与其他物质可迅速形成一种稳定且没有活性的复合物,进而抑制纤维蛋白原的降解,预防血栓形成,最大程度上抑制纤溶。

综合上述,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同时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心功能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