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远游”

2020-03-12 03:34高博
艺苑 2020年6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摘要】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因此,向域外传播京剧艺术意味着将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推介给世界,为世界文艺繁荣贡献一份中国力量。本文通过考察中国京剧在域外传播的历史和现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戏曲其他剧种的对外传播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国京剧;域外传播;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有关文化的跨国传播研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戏曲艺术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现国家风貌不可或缺的文化窗口。京剧是传统戏曲大家族中的一员,它将“唱”“念”“舞”“演”巧妙地融为一体,堪称一种完美的表演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戏曲中最为突出的一种,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典范。具体而言,京剧承载了我国众多的民族文化元素,它不但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方式,并且还蕴含着国人深层次的人生哲学、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血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因此,向其他国家译介京剧,不仅意味着介绍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而且还意味着将中国的民族文化传播到海外。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将京剧积极推介到国外是中国对外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需要,更是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与此同时,京剧的域外传播也是加强不同国家之间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有效手段,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国文化形象亲和力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我国的软实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有鉴于此,本文拟以中国京剧在域外的传播情况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现状进行描述,然后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京剧域外传播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京剧“走出去”始于20世纪初期,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根据李四清等人的调查,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9年开始到20世纪40年代末;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1]106详细来说,第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当属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海外的演出。1919年4月21日,梅兰芳率团出访日本,迈出了中国京剧走向世界的第一步。1924年10月,梅兰芳再度赴日演出。在日期间,他表演了包括《天女散花》《贵妃醉酒》《黛玉葬花》《武家坡》《御碑亭》和《洛神》等经典梅派剧目。1930年1月,梅兰芳一行来到美国,并先后在华盛顿、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地表演,受到热烈欢迎。1935年3月,梅兰芳剧团抵达苏联交流演出,此次演出非常成功,它不仅使苏联民众欣赏到中国的戏曲之美,而且还吸引了许多苏联政要、戏剧大师以及文学家的目光(例如,高尔基和托尔斯泰等)。第二阶段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派遣京剧团体赴世界各地进行访问演出。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张云溪和张春华等七人于1951年在德国柏林表演的《三岔口》《武松打虎》《水帘洞》以及《红桃山》四出武戏;梅兰芳先后于1952年、1957年和1960年多次出访苏联,1956年他第三次到访日本,为中国京剧在海外赢得了巨大声誉。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至今。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京剧艺术在海外的传播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其具体表现为,很多国内著名的京剧剧团(如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青年京剧团等)多次到海外参加展演,他们的演出足迹遍布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1]106-107此外,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京剧域外演出的次数逐年增加,传播的范围也愈加广泛。例如,中国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们于2018年首次赴中东地区进行表演。他们演绎了《长生殿》《三岔口》和《闹天宫》等风格迥异、文武兼备的经典剧目,展示了京剧艺术的魅力;2019年,为庆祝中葡建交40周年暨2019年葡萄牙“欢乐春节”活动,中国国家京剧院带队赴葡萄牙演出。这次演出一度引发了欧洲民众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极大关注。

以上论述足以说明,京剧在海外进行演出和推广非常重要,但在演出和推广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深化翻译的作用。这是因为,“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翻译是跨文化传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2]119正由于此,为了加强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合作,计划将一百部京剧经典翻译成英文,即“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工程。该工程被列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目前,已经翻译出版了《空城计》《霸王别姬》《定军山》《打渔杀家》《四郎探母》等30部经典剧目,这些剧目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包含了大量的典故,涉及了中国的政治、哲学、历史、民俗、艺术和文学等多方面内容。此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与以往有关京剧的外文译本有所不同,这套丛书在译介模式方面采用了“多模态”的呈现方式。以《空城计》为例,其译作内容包括:剧情梗概、剧本文学、主演简介、主要藝术特点赏析、音乐伴奏、主要人物造型以及道具、《空城计》的曲谱与曲词、京剧艺术概述、京剧的简史、京剧的艺术特点、京剧的行当与流派、京剧的音乐和声腔、京剧的音韵和念白、京剧的服装、京剧的面部化妆、京剧的道具和舞台以及京剧的表演。由此可以看出,京剧外译工程图书系列不单是传统的唱词、念白的简单翻译,其内容还涵盖了导读、剧本、曲谱、装扮等京剧文化知识,并佐以大量剧照和图片,是文学剧本、背景知识以及舞台表演等兼顾的多模态“百科全书”。此外,“图书还辅之以舞台演出的录像,用文字与舞台艺术互相参照,力图更加系统、生动、立体化地展现‘京剧艺术的流光溢彩”[3]29。

二、京剧在域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经过几代名伶百余年来的对外探索和实践,中国京剧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展露出自身独特的魅力,尤其是近40年来,京剧艺术频频走出国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了相当影响。但是,从总体上看,当前京剧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就京剧的海外受众来说,真正能够欣赏并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外国民众并不多,遑论形成成熟的受众群体。大部分国外观众观看京剧大都是出于对东方文化的猎奇心理,而缺乏对中国艺术核心价值及深刻内涵的理解和关注。除此之外,国外很少自发地宣传京剧,而有关京剧的相关报道也相对比较缺乏。曾有学者对英语世界的民众进行调查,当被问及“您在自己的国家会看到有关京剧的报道吗?”这一问题时,有37%的受访者表示很少看到有关京剧的报道,33%的受访者表示从未看到过,没注意的占到12%,有时看到的占到10%,经常看到京剧报道的比例最低,仅占8%。[4]166据此不难看出,京剧在域外的报道还比较少,受众范围也就相对较小。此外,京剧演出在海外的票房收入也还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演出需要依靠政府补贴。这说明,京剧还没有真正进入世界演艺的主流市场。因此,如何拓展中国京剧在海外文化市场的份额仍是我们未来需要继续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

其次,我们再从翻译的角度来检视中国京剧对外传播过程当中存在的不足。前文提到,“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工程作为推动京剧艺术“走出去”的有益尝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但从目前翻译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京剧译介工作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仍然比较薄弱。具體来说,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就曾指出:“(京剧外译)限于条件,很多演出都只译出了个故事梗概,这直接影响到京剧的传播效果和感染力。”他还指出:“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基本上是以武戏为主,这样一来,外国观众对于京剧艺术就产生了片面的理解以致误解。”[ 5 ] 2 4此外,还需提到的是,随着在中国观看京剧演出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双语字幕也逐渐成为国内各大剧院的标配,但在剧名、演出剧目的字幕翻译方面出现了大量的错译和误译现象。这些失败的翻译严重影响了外国观众的理解,同时也对宣传京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最后,就中国京剧在域外传播的流程而言,笔者认为还有一些地方亟待改进和加强。在此,我们再以“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丛书出版发行的情况为例来做具体说明。“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是定位给“全世界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的学术精品和经典读物,并被用来对世界高校师生进行京剧艺术的推广和教育。其次,这套丛书还被用于文化交流的礼品书。”[6]122基于这样的读者定位,目前该丛书主要是通过欧美知名的图书馆、高校科研单位以及各地孔子学院进行传播。另外,这套丛书还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政要或被各国大使馆收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传播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推介效果,但从总体上看,其传播渠道相对比较单一、传播的场域也比较狭窄,因而不利于丛书在更广泛的读者群中加以传播。

三、改善京剧域外传播状况的对策

针对京剧在域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善:

第一,运用多元化手段,培养海外观众对于京剧的兴趣。例如,在推广海外演出的同时,可以通过举办京剧讲座以及相关文化课程等方式让海外观众进一步了解京剧;相应地,我们还可以让京剧走进国际学校,向国际留学生介绍京剧的美学内涵,甚至邀请他们共同参加表演;另外,发挥华人华侨的特殊优势,搭建中华文化研究、交流和传播的平台,培养一支在海外宣传京剧的队伍,也不失为一条传播京剧艺术的可行之路。至于如何扩大京剧在世界戏剧产业中的份额,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市场化运营模式,以当地主流社会为受众,以打造持续品牌为目标,逐渐建立起中国传统戏曲平等、持续地参与世界主要戏剧市场竞争的机制。为此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1.演出务必要针对目标语受众的接受习惯;2.采取由媒体或剧评人等推荐的本土化方式;3.在海外主要的传播载体和公共区域投放广告,以提高京剧在当地的知名度。

第二,对于京剧传播中的翻译问题,我们认为,译者首先应该要求翻译委托方提供一份相关的中文简介,然后翻译成外语,作为京剧演出之前的宣传或介绍文字。在处理具体的京剧文本时,要注意针对不同的语言现象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但重点在于先让外国读者或观众看懂,产生亲近感,所以不能过于拘泥于原文。特别是在翻译京剧中的文化因素时,如何保证让外国观众明白,又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都是译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随着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兴趣越来越浓,译者可以更多地把中国文化的东西比较忠实地传达出来。总之,京剧的翻译策略要分步走,目前较为可取的办法是:从以“归化”为主到“归化和异化结合”最终到以“异化”为主。例如,戏曲翻译大家英若诚在翻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句时,就采用了归化策略,将其译为“Lets both try our best and see what happens”,虽然这个译文牺牲了特有的文化含义,但是在舞台表演时,由于其瞬时性特点,如果采用较为复杂的“异化”翻译法只会让观众不知所云,影响观看兴致,而他的这种翻译将意义明晰化,更加易于被西方观众理解,同时也能产生更加直接的舞台效果。另外,就京剧译介的内容来说,由于当下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依然处于弱势地位,那么文化的传播就要以目标语的接受为主要目的,所以需要按照目标语读者的受众标准来选择京剧外译的内容。例如,受西方戏剧传统的影响,不少来自英语世界的观众表示喜欢看一些对白较多、叙事稠密的剧目,尤其是一些带有悲剧性质的历史剧和传奇剧。据此,我们可以考虑将更多的中国历史和传奇悲剧译介到英语国家。

第三,有效整合传统媒介与新媒介资源,创立全方位、多角度的媒介环境,尤其注重打造多渠道的译介与传播途径。具体来说,在京剧译作的出版方面,要随着演出与传播的需要以及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做出相应调整,把传统纸质出版与现代数字化出版相结合,利用国际书展加强交流, 加大在国外各类主流报刊及网络媒体中的宣传力度,拓展多渠道图书经销途径。至于京剧艺术本身,我们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手机APP客户端等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例如,“将中国京剧经过改写并配上合理的翻译字幕,通过网络进行推广,可以被更多的国际友人欣赏。在各大网络平台上传播配有翻译的视频或者尝试制作戏曲英文专属APP都有助于梨园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7 ] 4 4。简言之,我们应积极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以服务京剧艺术的有效传播为目的,提倡科技配合艺术,并与市场商业模式相结合,使更多的外国观众认识京剧、了解京剧并逐渐喜欢京剧,从而使我们的国粹能够在域外展现出应有的风采。

最后,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种途径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打造文化副产品的方式来提高京剧在海外的文化影响。举例来说,我们可以挑选中国传统京剧中故事情节性较强、人物语言口语化程度较高的剧本作为文化阅读书籍来出版发行,甚至可以辅之以漫画形式加以配合。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深入研发各类与京剧相关的产品,诸如玩具、饰品以及印在书包、文具或衣服上的图案等,这些举措对于域外观众接受京剧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年,梅兰芳先生在访问美国的时候,就准备了一些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工艺品作为礼物,如瓷器、手绢和扇面等,这样的准备工作既起到了宣传角色人物的作用,又起到了推广中国文化的作用,同时还加强了与西方观众的情感交流,可谓一举多得。

四、结束语

“在民族国家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文化外交越来越多地成为国际社会民心相通的主要途径。”[ 8 ] 8 8而作为“国之精粹”的京剧艺术,要想有效地“走出去”,首先要回顾历史、整理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做出合理规划。本文通过梳理中国京剧在域外传播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在其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海外受众范围较小、译介质量不佳、市场份额不足以及传播渠道狭窄等问题。据此我们逐条给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提高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效果,加快京剧艺术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的进程,同时也为我国其他戏曲剧种的对外传播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四清,陈树,陈玺强.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J].理论与现代化,2014(1).

[2]許钧,李国平.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研究(卷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3]孙萍.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空城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4]彭萍.社会叙述理论与京剧英译和传播[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9.

[5]桑颖颖.中国戏曲的翻译和海外传播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6]凌来芳.中国戏曲“走出去”译介模式探析——以“百部中国京剧经典剧目外译工程”丛书译介为例[J].戏剧文学,2017(8).

[7]高博.浅谈新时期中国传统曲艺对外传播的契机、意义与途径[J].曲艺,2020(5).

[8]朱玲.中国昆剧英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外语教学,2019(5).

作者简介: 高博,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公共外语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译介学、文化传播。

[责任编辑: 林步艳]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