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增加和职业院校外语教学面临的一系列变革,提出引入OBE理念,通过预设学习成果、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手段和评估方式等策略完成职业院校外语课堂SCL教学新范式的创建。
关键词:OBE理念;职业院校;外语课堂;SCL教学;新范式;创建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职业教育在迎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职业院校如何发挥自身学科的优势,与专业课最大化对接,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扎实职业外语能力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外语课程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要想搞好外语教学,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必不可少。OBE理念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化,SCL教学可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两者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增加外语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职业院校外语教学水平。
一、OBE理念内涵及在职业院校外语教学指导方向
OBE,即Outcome-Based Education,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果导向教育,由美国的学者斯派蒂(Spady W.D)提出,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的北美地区广泛应用,倡导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应围绕着学生能成功地产出学习成果而进行。这也就意味着教育者从一开始就应该明确对于学生来说为达到学习成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然后以此为准则进行课程安排、指导及测评等[1]。OBE教育理念着重强调的是教育成果的产出,其核心在于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使达到学生“应知应会应做”。基于这一教学理念,能促进教师更有目标性的进行课程设计,增加课堂活动效率。OBE理念更重视对学生适应性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能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未来就业发展中更适应社会就业环境。
在职业院校的外语教学中,以OBE理念为指导,其设置目标主要为达到以下几点教学效果:第一,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第二,提升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使学生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学习中认可中国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文化自信;第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让学生能在社会就业中运用所学达到现实应用效果。在OBE理念视角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为达到以上教学效果,应基于SCL的外语教学。
二、SCL教学解析及在OBE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SCL,即Student-Centered Learning,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辅助者。SCL改变以往教学围绕着教材、教室和教师来进行,即“老三中心”[2]的传统教学模式。外语课程要想学生学习效果显著,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只关注教,而是要注重學。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即“新三中心”。
为达到外语课程设置的教学效果,SCL教学应以目标导向来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及学习效果评价。即第一,教师将教学生学会什么,学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第二,教师将使用什么环境,采用什么策略、模式和方法帮学生学会;第三,如何帮助学生证明学生学会知识,并适时向学生提供达到成功标准的反馈[3]。其为外语教学新范式的创建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
三、OBE理念下的职业院校SCL外语教学新范式的创建
1.以目标为导向,课程设置创建
(1)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创新目标设定。充分进行社会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外语能力的要求。职业院校外语教学目标需要将传统外语教学上的应试教学目标转变为对学生外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发挥课程主体作用,立足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和基础,结合专业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首先是要考虑经济社会和互联网+背景下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术外语人才;其次是要与学校的整体定位和办学条件相匹配,避免培养目标无法落地;再次是要明确外语跨专业、重实践的特点,既明确外语属性,又显示职业特色,体现复合型和技能型专业人才双特征。
(2)优化外语教学内容,创新课程设置。根据社会调研结果结合专业特色设置课程目标。结合职业院校外语教学的整体要求,兼顾实用性和职业性,将课程设置为交叉融合型教学,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的同时增加与职业相关内容,如“外语+经济”、“外语+旅游”、“外语+法律”等,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语言应用场景,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利用合理教学设计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的学习,搭建适用的语言框架,形成实用语言学习体系,培养学生读写的应用能力;借助视听课播放外国电影进行外国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既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具备更加广阔的眼界和全球性的视野;同时在课堂中渗透思政教育,在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与本土传统文化相结合,树立文化自信,增加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2.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创建
(1)创新教学范式的对分课堂。对分课堂由复旦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张学新于2014年提出,是一种基于SCL、本土原创、普适易用的教学范式。对分课堂是传统课堂与自主课堂的折中融合,把课堂对半分割,一半做课程讲授,一半做自主探究。先教后学,以讲授开始,教师精讲留白,充分而不过分地引导;然后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分课堂将教和学相结合,强化讲授,系统高效,适合传递知识;自主、合作、探究,适合培养能力,一个重视教法,一个重视学法[4]。对分课堂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和社会性。这一教学范式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革新,并对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对分课堂在外语教学的运用。对分课堂既提升了教的效率,又增强了讨论的质量,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在职业院校外语教学中,对分课堂可以进行分块教学,即将每单元所学知识分为几个板块进行教学。除了听说课,每个单元被分为词汇、语法、课文等三个大板块,每个板块设置为2课时的学习。每次上课,教师将事先经过老师斟酌挑选、有代表性的疑难单词、复杂句子等知识点作为例子进行精讲;之后进入独学环节,将需要学习的其它词汇和语法等知识点让学生内化吸收;最后教师再布置任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的驱使使学生学习态度发生改变,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高阶思维。课堂可以当堂对分,也可以隔堂对分,但是词汇、语法、课文学习的顺序不能改变,要顺次进行,环环相扣。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在重点单词和语法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环节得以初步解决后,再由教师帮助学生对结构较复杂的长句进行分析和翻译。通过教师精讲留白、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助讨论,让学生通过模仿进行知识迁移,逐步掌握语言规则精加工的方法,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加工新知识,从而掌握外语习得方法[6],增加对外语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
3.以手机为工具,教学手段创建
(1)便利易用的学习工具——手机。在信息化教学普及的高校课堂,手机将成为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工具,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作为效能工具,手机可以进行知识检索、帮助知识建构、进行情境创设,它还是便利的交流和评价工具。利用手机进行教学活动,将手机的电量和流量用到学习中,不但可以防止学生课上因玩手游或者看电影等原因思想偏离课堂,而且,通过运用手机上的外语听说和配音等学习软件,既丰富课堂内容,又能使课堂活起来,从而达到学生好学、教师好教的理想教学效果,最大限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新型高效的教学平台——对分易。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势在必行,课前预习,课堂活动和课后任务均可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来实施。对分课堂教学范式不但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它还提供了能够支撑它自身模式运行的新型教学平台“对分易”,用最好的设计与信息化技术让教学轻松高效。教师可以通过“对分易”平台给学生上传课件、视频等教学材料,便于学生课下预习、复习学习内容;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对分易”的“签到”功能简化考勤时间、“自动分组”功能组织学生讨论、“随机点名”功能检查学生的讨论成果;学生可以将作业上传至“对分易”平台,只要有网络,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批改作业、分享作业、发送通知、与学生沟通等。将“对分易”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来进行外语教学,帮助老师从细致而繁琐的工作中节约时间用来服务提高教学质量,让宝贵课堂得以充分利用。
4.考核多元化,评价方式创建
(1)注重过程性评价。基于SCL的评价考核,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传统的课程考核侧重于考核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记忆、复述和基本理解,考核方式为终结性评价,由一张试卷检验每学期所学,重知识而轻能力。新的评价方式改变以往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除了期末考试成绩外,教师在平时授课的同时,通过对分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更加关注学生对课程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等层面,以及创新能力和素质展现。形成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真实资料和数据,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与反馈,调整学习进程。
(2)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主体可以由教师、同伴、企业、和学生本人共同参与,改变传统教师为主要考核主体的单一评价方式。在主体多元化的考核中,除了教师之外,增加了学生参与,可以为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形式。此外,很多课程还引入企业真实的项目,比如,将外资企业的合同给学生作为翻译作业并请企业评价;承接一个导游公司的国外游客的小项目让学生实习并请公司考核等,让企业评价也成为考核主体之一。全面的多元化考核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了解未来职业中需要具备的外语素养和应用知识,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投入学习,为将来成为实用型外语人才做准备。
四、结语
在职业院校外语教学中,以OBE理念为指导,制定符合职业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的课程和教学目标,从根本上为“学得好”或“教得好”提供理论支持,改变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通过对分课堂教学范式的创建,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减少教师在课堂的重复机械性授课,从以往传统外语教学的关注教师的“教”到外语教学新范式的关注学生的“学”,借助“对分易”教学平台、将手机作为学习工具,合理、高效地分配外语课堂活动时间,使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和提升。通过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考核方式,从社会需求和职业要求的标准出发,培养学生核心素质,让学生将所学外语知识融入未来职业中,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復合型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婷.基于OBE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计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9(11):81-83
[2]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36-43
[3]戚世梁、李笃峰等.玩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OOC].爱课程,1.2.2-3.2.2
[4]熊颖.OBE理念视角下高校古筝课创新策略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9.12(24):109
[5]张学新.对分课堂成就新型高效课堂[N].中国教师报,2019.4(005):1
[6]高亮、冀烨.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日语课程教学设计[J].智库时代,2018.06:185-186
[7]罗三桂、刘莉莉.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
作者简介:
杜嘉(1980--)女,黑龙江牡丹江市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外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