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湘 冯建平
摘 要:通过对众多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抗逆力的实务进行分析,梳理在具体实务过程中所采用的模式,总结出在社会工作介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势视角、个人、家庭、学校、社区、赋权增能、线上线下等途径来使青少年获得抗逆力的内外保护因子,达到提升抗逆力的目的。
关键词:社会工作;抗逆力;青少年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过渡阶段,是其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当今社会给青少年带来各种困扰。抗逆力作为青少年的一种重要品质,对其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是青少年研究工作的经典。现代社会工作已经介入到青少年抗逆力提升服务中,通过对不同路径的分析,为这类社会工作服务提供借鉴。
一、优势视角路径
在开展抗逆力服务活动的项目中,运用优势视角的措施处处可在,通过在与他们建立关系时发现和识别个人或群体存在的优势,然后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激活其抗逆力元素,形成保护因子,从而获得自我成长。在具体的青少年群体抗逆力活动中,社工在开展服务时习惯运用的“优点大轰炸”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方法。现在的实践项目在开发个体和人群自身的优势培育其内部保护因子的同时,还注意发现和利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优势资源,通过动员这些资源来增强青少年的外部保护因子,从而更好提升抗逆力的效果。在笔者所查找的资料中均提到有,如利用社会的文化因素优势,学校的同伴能量等等。
二、个人层面路径
在具体的实务中,通过与青少年一定的互动活动,使个体获得认知或情感上的认同,主要采用的介入方法有个案管理、危机干预等,如开展的项目中有小组活动的情绪管理服务、人生目标确定、人际交往等活动,通过社区工作方法鼓励个体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寻找价值等,在活动中通过个体之间的互助互动活动培养责任感使命感,学习到一定的行为操守。在对特殊个体时运用个别化的方法给予支持和服务,如针对流动青少年缺少关爱的情况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使其感受到有爱的关怀,在针对孤残青少年时运用同理心、技能提升等。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帮助,挖掘个体生命潜能,让青少年在思想上、心态上、行动上都有所触动和改变,获得积极能量,培养出应对挫折的技能,获得抗逆力品质,如“微光成长计划”、“抗逆小童星”、深圳市M社区开展的“激流勇进” 等项目的活动。
三、家庭层面路径
家庭是社会工作开展青少年抗逆力培育中主要阵地。[1]Sandler等人为离婚单亲母亲设计一系列掌握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辅导服务。[2]经过多年跟踪研究发现,这些家庭的孩子比未受到辅导的抗逆力更高,表现出更健康的精神状态,同时也说明了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孩子在应对逆境的适应状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3]我国的社会工作实务服务项目都十分重视家庭这条途径,如“成长的天空”项目中开展的家长工作坊、亲子活动,大陆的“成长向导计划”中策划的“原生家庭”的小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及与子女进行沟通的方法技巧,使双方相互理解,来改善家庭关系,使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来增加家庭的归属感,提升家庭的支持作用,增加抗逆力的外在保护因子。
四、学校层面路径
学校的环境氛围、教师教育以及同辈群体之间的活动都对青少年抗逆力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通过在学校内营造抗逆力文化、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及同辈之间良好的交流,使青少年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行为,提升抗逆力。在“成长的天空”的计划里,“辅助课程”活动通过教师工作坊来教会教师引导学生的技能,在“发展课程”中通过课堂教授青少年管理情绪、学习解决问题,增加师生之间的联系,使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需要,在大陆开展的项目中进行的人际交往活动、青少年志愿活动、学校管理活动以及成立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另外,还有项目借助校进行生命教育、传统文化宣传等来培育抗逆力文化氛围。通过这些活动协助青少年学习掌握应对逆境的方法,培养效能感和自我认同感,获得主观幸福感,建构优良的意志品质,实现抗逆力的获得。
五、社区层面路径
社区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社区文化来影响青少年。在操作中可以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的活动使其对社区有更深的认知,也让社区了解青少年,通过连接社区资源如研究机构、民间组织为青少年提供服务,组织社区组织和人员加强对青少年的关心和保护,让青少年与社区之间互动营造社区的良好氛围,优化社区环境,避免青少年接触一些不良的社区行为和人群,为青少年建立保护因素。“成长的天空”项目中多次组织青少年关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深圳市PW社区开展“加油少年”项目中,动员社区了解关心青少年,让青少年关心群体老人、在社区展示自己的才能等,使青少年找到归属感。在关于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抗逆力培育的相关研究中均提到社区的巨大影响作用,指出通过家庭-社区、学校-社区等模式来让青少年在社区找到归属和认同。
六、線上线下结合路径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全国的网民中,青少年占比将近一半。在这一背景下,在进行线下开展提升青少年抗逆力实践服务的基础上,发展线上提供服务的方法已经一种发展趋势。刘冬通过对黑龙江一综合大学的学生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通过网络互动,在网络上获得社会支持资源和支持机会,从而获得抗逆力,因此应该合理发展网络社会工作。[4]目前开展的很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为服务对象进行线下服务时已经注意通过通过网上与相关服务人群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进行服务,但就现在的状况来看,进行线上服务的方式还不够丰富,在网络社会工作服务的建构还不成熟,还需要有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将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进行结合,二者之间进行服务,必将会提高服务的效果。
七、赋权增能路径
针对青少年赋权主要是从青少年自身以及外在体统的建构来进行,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应从青少年自身、青少年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关系三个层面对青少年进行增权,通过具体项目的开发来激发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发挥同辈群体、家庭系统以及学校、社区的正向功能达到获得能力的目的。[5]青少年抗逆力的发展一直是和赋权增能联系在一起的。“成长的天空”、“抗逆小童星”等项目等众多项目的活动中均都非常重视对服务对象赋权,如上海Y机构为困难青少年开展的提升抗逆力服务项目中的“青少年成长小组”,通过为个人策划的“我们的冒险故事”、“理想中的我”等环节活动来增能,另外还有大量的项目活动从家庭、学校、社区等层面的操作对青少年进行赋权增能。
八、结语
社会工作实务对青少年进行抗逆力的干预服务是一种系统性工程,从个体自身和其所处的系统出发,根据青少年及其所拥有的资源情况灵活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干预。在开展实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在不断总结实务模式,积极进行干预模式的创新,挖掘内外保护因素,协助青少年应对成长中出现诸多挑战性问题,培育出归属感,乐观感、效能感等抗逆力元素。抗逆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过程,需要多个系统进行配合协调,对青少年的服务不断跟进,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瑞探、刘文蜻、贾晓明.“5.12”汉川地震后抗逆力的个案研究—来自精神分析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53-156
[2]SANDLERI.Quality and ecology of adversity as common mediator so frisk and resilience[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2001(29):19-63
[3]陈香君、罗观翠.西方青少年抗逆力研究述评及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2012(3):60-67
[4]刘冬.“互联网+”时代网络互动对大学生抗逆力的影响:网络支持的中介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2):96-99
[5]陆士祯、徐选国.增权理论:网络时代青少年工作的新视角[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4):1-7
通讯作者:冯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