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柱
摘 要:乡村旅游在优化农村地区经济结构、促进文化传承、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潼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对潼南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改善潼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潼南存在乡村旅游业态创新度低、“旅游+农业”模式淡旺季差异显著、文旅融合独创性不高、发展联动性不足、智慧化建设处在低级水平、旅游扶贫模式粗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全域旅游下分区联动发展乡村旅游、加大客源市场开发、彻底进行旅游扶贫、加强智慧化建设增强旅游发展活力。
关键词:乡村旅游;优化;对策研究
我国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90 年代初期,乡村旅游在优化农村地区经济结构、促进文化传承、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人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潼南旅游资源丰厚,大力发展潼南地区乡村旅游,以改善乡村环境为基础,以培育旅游产业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区委、区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潼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精神,做大做强做活旅游产业,为促进潼南經济发展具体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渝西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是重庆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对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益,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潼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一、相关理论概述
1.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指乡村独特的风士人情和未经开发的天然景观,以异于城市化的乡土文化为基础,整合农村的自然旅游资源加以开发,还原朴素的本色生态旅游,着重表现农村自然朴素而又亲近自然的新旅游模式。
2.旅游扶贫
旅游扶贫就是指在一些贫困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农民摆脱贫困,走向脱贫致富的经济发展道路,且保障当地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和谐发展。与交通扶贫、教育扶贫、项目扶贫相比,旅游扶贫投入小、带动性强、返贫率低、覆盖面广,而且容易形成良性循环,带动食住行游购娛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概念来源于“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又是“智慧地球”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具体实践。智慧旅游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综合各种观点,本文对智慧旅游的定义如下:智慧旅游一直以来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将人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总技术综合运用到旅游六要素中(食、住、行、游、购、娱),使其贯穿智慧旅游建设过程,最终呈现出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
4.全域旅游
全城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全域旅游是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 展理念和模式。
二、潼南乡村旅游概况
1.地理环境概况
(1)区位。渔南区隶属重庆市,位于重庆西北部,据重庆94公里,距成都196公里,地处渝蓉地区直线经济走廊;东邻合川区、铜梁区,南接大足区,西连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北与四川省遂宁市遂溪县、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相邻,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相望。
(2)地形与气候。潼南属盆地浅丘地貌,地势平坦,海拔高度300-450米,属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宜耕。
(3)交通。“十三五”期间,潼南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推进“三高三铁一江一机场”对外加大交通网络建设,基本建成“五纵七横多联线”区内干线公路网,实现20分钟上高速、30分钟镇际、1小周边城市。
2.乡村旅游资源
潼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杨閻公旧居、陵园和杨尚昆旧居、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有体现世界第一室内金佛等“金色”旅游;有陈抟故里最美花海、桂林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人工运河、东升茶山、菜花节、蔬菜博览会、玫瑰节等“绿色”旅游。白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金佛、古镇、菜都、花海”为主要景区的“红色、金色、绿色”三色旅游品牌。
3.潼南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现状
通过调查,游客选择的主要出行方式为白驾游、旅行社、高铁及长途汽车游。出游人群有青少年,中年,老年。主要客源地为重庆地区城区、成都及四川其他周边城区,国际游客及省外游客数量较少。
根据潼南网最新数据,2019年潼南旅游市场保持稳定,接待游客628万人次、增长14%;旅游综合收入31.8亿元,增长19%,接待美国、俄罗斯等外四组团游客195人,同比增长126%。相比潼南周边区域,潼南国际接待人数近年虽有所上升但其所占比重仍然偏低,旅游接待人数虽增高,但在整个渝西片区中旅游接待人数最低,这反映出潼南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不足,潼南区较其他地区旅游竞争力低,其旅游发展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4.潼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现阶段,潼南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以“旅游+”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因地制宜,以“六养胜地”为品牌,结合生态条件打造特色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延长产业链推动农旅融合;此外,在旅游取得经济效益助农增收的同时,潼南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红色、绿色、佛教文化,促进各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推动文旅融合,2018年2月,重庆·潼南乡村旅游系列节会中,科沃斯公共服务机器人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本次活动,同时在某些地方开始引用VR、AR技术,这标志者潼南旅游业开始引入智能系统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
三、潼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乡村旅游业态创新度低
(1)组织形态单一。潼南组织形态主要以农家乐、家庭旅馆、中低档酒店、旅行社等,并且主要的酒店主要集中于潼南区内梓潼街道、桂林街道,旅游景区所在地如双江、崇龛等地并无中低端或连锁酒店,更没有高端星级酒店,景区周围有少量星级农家乐。贫困村旅游开发更只是单纯的照搬模仿,农家乐同质化严重,经营形式单一,竞争激烈;家庭旅馆,餐饮住宿条件不佳;旅游资源优势不明显的贫困村发展相对滞后。
(2)产品形态创新度低。旅游产品形主要集中于自助游、跟团游、赏花游、康养游、农业游、节庆游等,旅游产品仅停留在表面观光的形式,产品、文化、游客互动性不足。旅游产品体验性不足,旅游产品单一、观光性旅游较多使得游客再次旅游意愿降低。
(3)旅游经营形态单一。潼南旅游宣传营销模式步入常态,并首次在中央电视台进行播报,经营传播仍然处在传统方式上,没有结合具体的智慧化手段;其旅游经营主要是景区(线上或线下购买)以及旅行社经营为主,经营形式单一,企业联合经营缺乏。
2.“旅游+农业”模式淡旺季差异显著
潼南区乡村旅游发展以旅游与农业融合的形式打造观光农业示范基地,打造特色农业企业及家庭牧场,并延长产业链,近年推出多种农业观光节,但这也使旅游季节性明显,淡旺季差异显著,再加上潼南的各种观光节相较于其他旅游较为成熟地区的观光节品牌影响力不足,使得潼南即使在旺季旅游接待人数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旅游与农业融合楼式仍需升级。
3.文旅融合独创性不高
潼南有“红色”、“金色”、“绿色”三色文化。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一方面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传承和保护三色文化,但其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导致旅游开发仅仅停留在简单开发模伤上,如历史文化古镇双江古镇中的旅游开发中除了景区建筑表现为显著清朝建筑外,对于其文化内涵的挖掘不足,商铺经营也仅表现出般古镇的特质,同质化严重,整个景区内旅游产品的开发相较单-,缺乏游客与文化的碰撞,游客仅仅只是在景区走马观花,导致双江古镇旅游缺乏独特性,旅游吸引力低。
4.乡村旅游发展的联动性不足
潼南区旅游资源多且分布较广,潼南旅游逐步打造以点带面,带动景区周边的特色农家文化游,但潼南旅游品牌的打造更加注重于“双江古镇”、“重庆潼南农业旅游度假区”、“杨閻公故里”、“潼南大佛寺景区”、“陈抟故里·崇龛花海景区”等旅游资源优势相对明显的地区,各项政策及社会扶持也都向这几个地区倾斜,对于那些旅游资源优势尚不明显的景区周边地区或者那些距离景区较远的地区的旅游开发仅仅停留在兴办农家乐或模仿打造农业园区等层次,未形成相应的旅游特色,导致潼南处处搞旅游,处处冷旅游,仍然不能形成整体联动发展的态势,贫困层次也更加分明。
5.乡村旅游的智慧化建设处在低级水平
潼南区智慧旅游的发展不仅仅是指新兴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还要更加注重智慧管理(包括管理层面的智慧管理,也包括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務和智慧营销。如现阶段潼南区未形成旅游开发管理层良好的信息管理平台,潼南旅游局门户网站没有双语门户,相关旅游线路及旅游特色介绍不够完整等,更不用说政府应急救援系统的建立;另一方面景区内部也未有相关流量监控室及客流量即时播报系统、电子门票或自助售票系统、甚至景区相关APP和无线网络的覆盖建设也术形成;对于景区的营销方式也仅停留在传统的营销方式上,虽结合普通互联网传播,但是对于游客智能体验中心方式营销和利用人工智能方式营销的方法并没有得到推广。因此,旅游潼南区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仍然整体处于初级阶段。
四、推动潼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创新旅游业态
积极创新旅游组织形态,在景区内包装打造中高端农家乐或酒店、民宿,同时对旅行社进行规范,对自身村镇品牌文化进行进一步延伸拓展,打造独具乡村魅力的组织形态;加强旅游与文化融合创新发展,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小镇,增强旅游产品与文化、游客的碰撞交汇,建立游客虚拟体验游;创新新旅游经营形态新产品形式。
2.推进乡村旅游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潼南车站、码头、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店、主要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区域及重点旅游线路的无线网络、4G/5G等基础设施的覆盖,保障“旅游+互联网”基础条件。实现潼南区内3A级旅游景区和中高端宾馆无线网络全覆。
3.推动智慧旅游乡村建设
运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服务、营销水平。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和企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推动更多优质农副土特产品实现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带动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支持潼南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乡村旅游APP,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手段宣传推广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发展成为智慧旅游示范村或者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鼓励各地建设集旅游咨询、展示、预订、交易于体的智慧旅游乡村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宏禹、李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0(2):71-74
[2]黄凌云、李占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9(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