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物流专业职业能力体系构建研究

2020-03-12 23:38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物流业应用型实训

(山东现代学院 山东 济南 205104)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高等教育界对于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变得更加重视。中国教育部明确规定从2014年3月起,全国将有一半左右的普通本科高校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纷纷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能力。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突出“应用”二字,具有融理论研究与转化、技术技能应用与创新为一体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专业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具体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职业素质需求。在深化改革开放的经济背景和当前高等教育革新的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结合地方特色,从各学科专业特点出发,构建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行业竞争能力。

二、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一)具有物流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据课题组调查显示,目前物流业工作岗位主要可分为管理岗、基层操作岗、和其他基础性岗位。其中,管理岗包括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三类岗位,其中物流总监属于高层管理岗位;而各个具体模块还设置了中层管理岗位,如供应链经理、物料经理、项目经理、物流经理和货运经理等;基层管理岗位的职能特点更为明显,主要包括供应链主管、物料主管、物流主管或物流专员、仓库主管、集装箱业务和货运代理主管等。物流基层操作岗位分散性更强,包括仓库管理员、运输操作员、车辆调度员、报关与报检员、单证员等。其他基础性岗位则由普通销售类、客服类和操作类岗位构成。

从企业对物流岗位的需求量来看,基层管理岗位、基层操作岗位和其他基础性岗位的需求量较大,而高层和中层管理岗位的需求量较小。企业对物流工作岗位的学历要求多为大专以上,其中部分企业对基层操作岗和其他基础性岗位要求中职以上学历即可。近年来,企业对中层和高层物流管理岗位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企业不仅要求大学本科学历以上,还对毕业院校或是否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提出了要求。与有的行业不同,物流企业在用人方面十分关注专业性,无论是对于操作技能型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要求掌握物流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物流业的从业人员不仅要熟悉传统的物流理论和知识,还要具有物流节点处理能力、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操作与养护能力、物流网络公共信息平台的应用能力等。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交能力和发展能力

职业道德属于职业素养的范畴,是指特定工作岗位的工作者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物流业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服务产业,其行业性质决定了其从业人员必须能规范自身行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社交能力是指物流业各岗位、工序和环节上的工作人员,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团结协作,与领导、同事、合作伙伴、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目前,已有不少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扩展到了海外,这就意味着需要有一部分物流从业者能熟练掌握外语和国际贸易规则,熟悉海关业务和国际法。作为全球型国际物流人才,不仅要能和国内客户交易磋商,还要能和外国客户熟练沟通。

发展能力则是指物流业的从业者不仅该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需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比如物流企业的收发货时间往往不固定,经常需要工作人员轮班,这就决定了物流从业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尤其当一些突发状况出现时,物流业的从业人员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应对,迅速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等各方进行沟通,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物流业的客户普遍追求具有性价比的增值服务,这就要求物流人才能够不断优化方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物流人才应当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具有熟练运用物流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变得更为突出。但是,目前我国的智能物流人才远远达不到需求,有的物流企业甚至直接提出现在缺少的是智能物流人才而不是智能物流技术。但是,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校,传统高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靠毕业实习的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效果一般。目前国内还存在产教“两张皮”的问题,即学校教育培养出的物流专业学生达不到物流市场的需求。

为了使物流作业可视化、透明化,并且使物流管理系统运行更加稳定,许多先进的物流公司都采用了物流网络公共信息平台。不仅如此,智能物流几乎影响到了物流业的各个环节和供应链的各个流程,这就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物流人才不仅应当具有熟练运用多种物流信息技术的能力,还要在智能仓储、选址和路径规划、物流智能识别与智能终端、物流机器人与无人技术、冷链寄递、物流数字地图等领域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有利于物流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

三、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职业能力体系的构建途径

从当前经济发展背景来看,高校如果继续沿用之前的职业能力体系来培养人才,容易出现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为了突出所培养物流人才的职业素养和竞争能力,应用型本科应当从智能物流的发展需求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新职业能力体系,以提高物流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一)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革新

应用型本科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应该突出创新性、实践性教育,以物流人才培养为目标,从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构建包括通用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在内的物流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当以提高就业率为导向,开设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方面的课程,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即从物流专业理论、物流技术、模拟实训、创新创业等方面开设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进行选择,既能丰富专业知识,又能增强综合素质。应用型本科的教师应当从增强学生实践性的角度出发,重新进行教学过程设计,采用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注重实训教学和社会实践

应用型本科物流专业教师应当更多采用实训教学,通过情景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感知到物流职业的各种活动场景。实训教学作为理论课的补充,有利于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将教学与物流工作场景联系起来。实训课的教学也不能只由学校老师来进行,应当更多的从企业聘请专业人士来授课。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进程要求,系统地设定各个阶段物流实训的目标。实训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这些能力应当与物流职业的各个岗位的能力相互匹配。学校需要对物流职业活动的工作场景按照企业和岗位特征进行分类,作为综合实训的各个场景,以提高实训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应用型本科应当将社会实践列入学生的必修课,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做好社会实践的组织和引导工作,组织好学生与实践企业间的对接,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直接到各个物流岗位去体验具体的职业特点,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学校对于学生实践的企业要做到细致考察和长期跟踪,掌握企业和学生双方的需求和意见,作为职业能力体系调整的依据。

(三)鼓励校企合作与科技创新

应用型本科应当从“校企共赢”出发,提前设计好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对办学理念、办学规则、利益分配等方面都要做好设计,以有利于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外,学校与合作企业间为方便沟通,应当成立校企合作部和沟通平台,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校企合作的长期顺利运行。学校和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开展学术科研,进行科技创新。尤其是针对智能物流方面的创新实践,应用型本科应当与先进的物流企业和高校合作,共同开展重大技术课题研究,提高物流业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运营方面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样的科研活动,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物流业应用型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物 流 业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