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无终始。
罪莫大于不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
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以敬(恭敬)事长(长辈)则顺。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父有争子(敢于直言力争的儿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注:《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共18章,传说是孔子所作。清代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则认为,《孝经》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北宋国子监祭酒邢昺(932-1010)疏。《孝经》以“孝”为中心,阐述了儒家的伦理学思想,主张将“孝”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中。今人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批判性地继承其中的孝悌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