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伟大”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

2020-03-12 13:12梁杰皓卢成观
甘肃理论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四个伟大斗争政党

梁杰皓,卢成观

(1.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9;2.贵州师范大学,贵阳 550001;3.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良好的政党形象对一个政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党不仅是冲突的力量,也是整合的工具”[1]136。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可以减少各方政治力量的冲突和摩擦,最大限度整合与协调各方力量,维护政治稳定。其次,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能够激发人民在心理层面上对政党的眷恋之情,从而达到增进政党认同、提升政治忠诚的目的,对于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起着重要作用。最后,政党形象的塑造与国家对外交往能力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国家的政治体制与政党密不可分,政党代表并展现着国家形象,良好的政党形象有利于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增强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交往中处于主动地位。由此看来,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对于政党发展、政治稳定、国家影响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习近平指出,“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2]95。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不仅体现在党员人数众多,基层党组织数量多,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理念、眼见、气度、胸襟等方面,换而言之,体现在党的纲领、宗旨、任务、目标等方面。中国共产党形象是历史形象和现实形象的统一,在任何时候,我们党都十分重视自身良好形象的塑造。通常情况下,“党的形象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外在的、整体的表现”[3]146。“四个伟大”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进新时代,谋划新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

一、进行伟大斗争与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

进行伟大斗争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凭空而来,是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把握斗争规律得出的结论,是对我们党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斗争的深刻总结,是对时代潮流的深刻体悟,展现了我们党勇于斗争、积极进取的良好形象。

(一)伟大斗争:理论内核与现实要求相统一,切实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应有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的问题

首先,中国共产党提出伟大斗争,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源自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深刻把握。马克思尖锐批判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并借鉴了其“合理内核”,创造性地吸收了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核”,在考察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基础上提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4]498。矛盾的存在具有普遍特性,因而要掌握斗争的形式。列宁在继承马克思矛盾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对抗与冲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只要阶级存在,阶级斗争就不可避免”[5]621,因而进行严肃的斗争是无产阶级政党巩固统治和实现政党利益的路径方式,“无产阶级夺得政权之后,并不停止阶级斗争,而是继续阶级斗争,直到消灭阶级”[5]11。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要素,矛盾发展无止境,斗争亦是无止境,“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6]527。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成长与壮大,在一切困难与矛盾面前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实现了主体自觉和理论自觉的统一,是理论创新与价值实现的应然之义。

其次,中国共产党提出伟大斗争,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基于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以来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国破家亡的苦难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的波澜壮阔的奋起斗争史。我们党通过斗争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敌人,清除了封建旧社会的沉疴顽疾,挺起了民族脊梁,重塑了民族自尊,实现了站起来的历史变革。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我们党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让中国面貌焕然一新,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漫长斗争,凸显了人民性,彰显了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气质,验证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斗争促使中国共产党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永不懈怠,是立国、兴国、强国、富国的重要法宝。

最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伟大斗争,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基于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习近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7]。放眼国际,当今世界呈现出“四化交织”的图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明多元化、信息多样化;着眼国内,我们处于“利弊同频共振”的现实境遇:时势总体有利,但也面临着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深刻转化,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人们需求层次发生深刻提升,重大风险、重大挑战、重大矛盾增多等问题与挑战,正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恩格斯指出,“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8]238。中国共产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理想意图”深化了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紧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转换,把握了世情、党情、民情、社情、舆情的时代变化,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诉求,提高了对国内外发展形势变动的灵敏性,增强了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把握了斗争的本领、方向和原则,从而坚定了为实现人民利益而斗争的意志,增强了为实现民族复兴而斗争的本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往无前、越斗越勇的奋斗态势。

(二)进行伟大斗争有利于展现中国共产党积极进取、敢于担当的形象

毛泽东指出,“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9]1161。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无私无畏、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超凡的智慧进行伟大斗争,有利于展现党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形象,从而赢得了人民的信赖与拥护,赢得了世界各国的理解和支持。

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展现了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形象,赢得了人民的信赖与拥护,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内在根源。“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0]411。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斗争的政党,斗争的根本目的是带领中国人民逐步实现美好生活。无论在硝烟弥漫的革命年代,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还是奋发进取的新时期,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11]。凡是危害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出现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正视困难险阻,不畏惧困难挑战,向来都是中国共产党愿意作为、乐意作为、敢于作为的体现。在坚决斗争中淬炼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历练共产党人积极作为的政治品格,锻炼共产党人的工作能力。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共产党人发挥钢铁般的斗争精神,树立了党光辉的形象,获得了最广泛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奠定了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展现了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形象,传播了良好的中国形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理解和支持。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人类地域性的历史发展成整体性的历史,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2]35。当今世界矛盾频发,问题裂变式增长,和平问题、发展问题、治理问题困扰世界各国人民,人类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上,该到何处去,如何应对共同的世界性难题,成为世界各国深入思索的话题。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大担当、大使命、大责任的政党,肩负为世界谋大同的人类使命,在关照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关切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与一切矛盾和问题作坚决斗争,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凝结了中国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汇聚了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魅力和风采,成为对外传播良好形象的重要媒介,让世界得以深入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赞赏中国并支持中国。

二、建设伟大工程与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

作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的各方面建设,使自己成为“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中国共产党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合乎党的执政目的、遵循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展现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清正廉洁的形象。

(一)伟大工程:合乎目的与遵循规律,正面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建设伟大工程与党的执政目标与使命具有内在耦合性,是中国共产党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史得出的深刻结论。中国共产党站在了最大多数人民的一边,站在道义的至高处,“没有任何利益是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12]44,“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3]4。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从历时态的维度上看,苏联之所以亡党亡国,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苏联共产党忘记了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使命与宗旨,形成了一个脱离群众、封闭僵化的“官僚特权集团”,而中国吸取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加强自身建设与自我革命,我们党才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从共时态的维度上看,“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4]544。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所在,建设伟大工程是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人民的利益、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也是我们党保持长期执政地位的内在诉求,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得出的必然性认识。我们党只有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的信赖与衷心拥护,才能更好地攻坚克难、抵御风险,实现为人民谋求利益、为民族谋复兴的执政目的,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的光荣使命。

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遵循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全面反思中国历朝历代兴衰成败的周期循环得出的真理性认识。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政权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不自觉地面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问题,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保持长期执政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课题,解决这一问题最为根本的是我们党要深化执政规律的认识,按照执政规律办事情。党的执政规律是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联系,“反映党执政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15],具体体现在执政理念、执政能力、执政方式等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谈不上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党的建设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与人民切身利益,建设伟大工程最关键的是我们党要继续深化执政规律的认识。筑牢人民主体地位的执政理念,保持忧患意识,增强化解风险、处理复杂问题的执政能力,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把党建设成“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6]601。

(二)建设伟大工程有利于展现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清正廉洁的形象

恩格斯指出,“没有这种批评就不可能达到团结,没有批评就不能相互了解,因而就谈不上团结”[17]397。全面从严、全面推进、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我们党涤荡尘埃、净化自身、提高政治免疫力、展现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我们党是敢于正视自身问题的政党,不怕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掩盖问题,不回避缺点,这是一以贯之的作风。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进行客观的、坦率的自我批评,保证党内思想高度统一、步调高度一致,赢得了声望,在社会各阶层人民中扩大了党的影响力,更好地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传承自我革命的品格,运用自我批评的武器对自身进行深与细、严与实的解剖,激发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证明了自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力量,“对党内存在的错误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只有党内问题得到正确处理,才能实现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18]290。

从现实角度看,“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6]526。干部映射党的形象,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一餐饭、一杯酒,都会影响着周边,影响着社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党的形象”[19]。然而,部分干部迷失自我、腐化变质、弄虚作假,扰乱了干群关系,挫伤了人民对党的情感,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故此,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党的形象好与坏取决于如何正确对待与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要抓住身为“关键少数”的干部,对他们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施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与全面深入的党性教育,锻造品行优良、作风正派的干部队伍,自上而下地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营造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生态,从而展现我们党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三、推进伟大事业与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当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无比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高举的团结和奋斗的伟大旗帜,展现我们党笃定信仰、坚定自信的形象。

(一)伟大事业:科学真理性与独特创新性有机统一,系统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伟大事业具有科学真理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20]118。马克思对一系列形形色色的“空社会主义”“假社会主义”进行了犀利且睿智的批判,把人类历史从虚幻的天国拉入世俗的人间,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使社会主义走出了“乌托邦寓言的云雾”而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十月革命的成功,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理想变成了现实,理论变成了实践。但社会主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8]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源于科学社会主义,继承其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遵循其价值理念。马克思主义理论所阐释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提供的只是总体指导框架,不能用单一固化的模式去理解和运用。于中国而言,就必须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认识和运用,进一步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倘若离开“沸腾的中国实际”,科学社会主义就会变成毫无意义、内容空洞抽象的命题。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勇气、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毅力、接续的实践,让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性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融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让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

伟大事业具有独特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中国政治道路的选择。自古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崇尚整体统一,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居于中间地位,用以维护整体统一,这样的传统文化观被我们党所继承和发展,故而,突出强调党的领导地位,既是顺应历史和民心的选择,也高度吻合中国人民的文化理念。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力量,伟大事业独特性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价值旨趣是实现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效借鉴和吸收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人类先进有益文明成果,正确处理了中国特色和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成离开人类文明固步自封的僵化实践,“必须取得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21]4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模板和可以套用的经验,必须要大胆借鉴一切有益的文明,创新性转化西方文明的样态,使之更好地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在把握时代潮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赓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推进伟大事业有利于展现中国共产党笃定信念、坚定自信的形象

推进伟大事业是稳定中国、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折射出中国共产党笃定信念、坚定自信的形象。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如何在“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张,期间既有巨大的成就,也遭遇重大的挫折和失败,充满曲折和艰辛,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笃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心,在挫折和失败中奋起,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心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同样充满着曲折与艰辛。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时间跌至低谷,西方国家的“历史终结论”“马克思主义失败论”“社会主义完结论”,一时间不绝如缕,混淆视听。许多人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所迟疑和动摇。正在这个时候,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出,“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13]321。我们党在不同时期抵制巨大的挫折与压力,展现了我们党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2]348。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自信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性、奋斗目标的至上性、政治立场的坚定性上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我们党笃定理想信念的价值表达与坚定自信的外在体现。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心。中国共产党正是有了虔诚而执着、执信而深厚的信念,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才能在困难和逆境当中不动摇、不消沉,在顺境和胜利当中不骄傲、不自满。

四、实现伟大梦想与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

一个政党需要有为之奋斗的目标。知道自己做什么,如何做,为谁而做是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成熟的政党无需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并且“简要、清楚、准确地宣布党所努力争取和为之斗争的一切目标”[23]403。“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4]13-14实现伟大梦想是对中国共产党肩负历史使命的生动阐释,具有理论厚重感、历史沧桑感与现实场域感,有利于展现我们党民族脊梁、人民公仆的形象。

(一)伟大梦想:理论、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融合,客观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

第一,伟大梦想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批判与扬弃了“个人至上”的资本主义私有制逻辑。马克思在深入解剖资本主义“机体”的基础上发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秘密,他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2]871。资本主义世界异化的逻辑必然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奴役、剥削和占有,马克思指出,除了“枷锁”而什么都没有的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和“埋葬者”,是新社会建设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打破了西方资本逻辑的思维,突破了资本主义狭隘的阶级利益观,实现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融通,始终“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0]413。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身的价值基点,以宏大的眼界、非凡的胆识勾勒出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伟大梦想,从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人民性的政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二,伟大梦想具有客观的历史逻辑,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理想和探索。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12]603。伟大梦想反映了无数中国人的美好心愿,指明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与发展走向。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奔走全球各地,到处开发、建立联系并按照资产阶级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新的世界。近代中国也不可避免地从属于西方,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拯救与改造中国提出方案,但是最终失败,中国陷入了“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的绝望窘境。正在此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扛起救国救民的大旗,一步一步地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困境,把近代以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至此,中国人民由任人宰割的被动局面转变成为独立自主的主动局面。伟大梦想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基础,同时,实现伟大梦想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和持续不懈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继续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梦想。毛泽东提出,“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25]350。建设现代化国家,是中国人民的梦想。此后,历代中央领导人将这一总体目标进行细化和发展,譬如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为实现伟大梦想作出更为细致的蓝图规划。习近平在深入思考与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发展规划的蓝图,成为我们当前行动的整体规划。

第三,伟大梦想具有强烈的现实逻辑,只能在人民的实践中才能实现。“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6]135-136实现伟大梦想不具有十分空想和虚幻的性质,而是在亿万人民的实践当中实现伟大梦想。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27]13,梦想不是一夜成真,蓝图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敢于为梦想拼搏,持之以恒地为梦想奋斗是中国人民深沉的禀赋。当前,我们距离实现梦想的目标越来越近,就要继续发扬接力奋斗的精神,通过全体人民劳动,激发历史主动精神,将伟大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二)实现伟大梦想有利于展现中国共产党民族脊梁、人民公仆的形象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同实现伟大梦想,有利于展现我们党民族脊梁的形象。实现伟大梦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情怀,必须要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相结合,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中华民族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为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用“血”与“火”的手段侵略和掠夺中国,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历史发展的低谷。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伊始,就作为革命运动的中坚力量,带领人民奋勇拼搏,最后夺得了胜利,使得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28]。历史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为挽救中华民族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最后都成为历史的配角,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实现伟大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党一如既往地充当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使得中国人民有了坚强可靠的后盾;一如既往地保持领导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起到凝聚力量、汇集民心的作用;一如既往地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过许多大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同实现伟大梦想,有利于展现我们党人民公仆的形象。实现伟大梦想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必须要同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结合才是正确的价值准则。从历史经验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为民、建国为民、改革为民、发展为民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胸怀人民的期盼,做到团结人民、依靠人民,因而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倘若我们党忘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弱化了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党的事业和各项工作无从谈起。从历史教训看,邓小平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死路一条。”[13]370当前,在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当中,社会问题堆积如山,社会矛盾明显增多,难题症结日益突出,各项工作百端待举,从而推动我们党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部署都蕴含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真谛,具体来说,价值目标是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价值中心是紧密围绕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利益,解决好民生问题;价值评价是人民高不高兴、满不满意、赞不赞成,从而塑造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总而言之,“四个伟大”是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严密体系,是中国共产党谋划事业发展的基本理论遵循与行动指导,也是我们党展现自身形象的重要窗口与渠道。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我们党多维立体的形象。通过党提出的“四个伟大”可以看出,我们党是一个敢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是一个笃定信仰、坚定自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政党。

猜你喜欢
四个伟大斗争政党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推进“四个伟大”实践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精神开启党校发展新征程
“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
林彪缘何题写“四个伟大”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