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总目次

2020-03-12 05:55:58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共青团探析思政

青少年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引导——基于北京市5所高校的调查(傅帅雄,邓仲良 1:1)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探析(吴铭洲1:7)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及治理对策探究(尤妙,朱丛杉,李增科 1:10)

地方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长效机制的构建(庞俊,李雪萍 1:15)

抖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探讨(李慧,李仕波 1:19)

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李颖,王廷,严雅斯 2:1)

培育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视角(陈晓燕 2:5)

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柳博 2:8)

论电影《我不是药神》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以批判现实主义为视角(杨盼 2:13)

大学生手机依赖及干预研究(李子涛,石红豆,闭丽鲜,等 2:16)

试论新形势下边境民族地区青少年犯罪及预防——以广西A市为例(张戈跃,任玉玲,李小朋 2:21)

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陈萌,刘程2:25)

贫困地区乡镇青年公务员焦虑的成因机理及组织干预机制——以安徽宿州为例(房建 3:1)

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研究(邓子鹃,林仲华 3:8)

当代青年理想信念与现实追求相疏离的困境分析(向青山 3:14)

近十年我国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研究综述(韦宛余,韦世艺 3:19)

高校农村贫困学生社会融入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究——从“工匠小师傅”项目谈起(成传雄 3:23)

普莱斯模型视角下乡镇机关公务员流失情况与对策研究——以广西5县为例(易文悝,文雅 3:27)

大学生抗挫折教育探究(朱延君,张爱玲 3:32)

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培育探析(钟秋华 3:36)

网络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困境及应对之策(黄宁花,王言帅 3:39)

大学生日常生活庸俗化及应对策略(田茹梦 3:43)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转型与发展(韩雨辰,闫翠娟 3:46)

长三角大学生婚恋特征及对共青团工作的启示(黎淑秀 4:1)

大中学生分层一体化思想引领的现状分析——基于江苏省26所学校的调查(褚雯 4:6)

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特征及教育引导的策略(张燕斌,李志平 4:11)

立德树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余永龙 4:14)

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构建的困境与路径探析(张琼4:17)

论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担当(任倚步4:21)

大学新生时间管理现状及对策——以广东八所高校为例(梁燕龙,李冕杰,黄源活,等 5:1)

大学生“宅”居行为分析与转变对策(谢雪瑜 5:5)

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论析——基于安徽省T镇的调查(周明鹏 5:10)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选择调查与分析——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9届毕业生为例(陈小腊,朱明 5:15)

当代青少年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探究(杨丽,胡泊 6:1)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内涵、特征及现实意蕴(蔺俊萍 6:5)

幸福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陈林,王春明 6:9)

自媒体时代“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探析(肖珊6:14)

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问题及其教育对策探究(计效宇 6:18)

奋斗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路径探究(郑月霞 6:22)

浅析新时代青年主人翁意识的养成——从五四时期《时报》中的青年特征谈起(朱晓敏 6:27)

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调节机制——以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集训队为例(陆宇正 6:32)

共青团工作研究

新时代辅导员提升思想引领能力的路径探索(庞德英 1:23)

高校共青团主题团日活动“形式化”的生成与治理(吴晨晟 1:26)

民办高校党建带团建促共青团改革的工作模式研究(肖承宇,王苏蕾 1:31)

农村、农民志愿服务队伍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调研——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视角(刘富珍,万佩佩,田戈燕 2:28)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王丽 2:35)

共青团青年工作品牌创新研究(李一冉 2:38)

浅议推进企业共青团建设的对策(谭雨婷 2:43)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研究(苟晓丽 2:46)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改革攻坚的实践和思考——以广东高校为例(温录亮 3:50)

县域共青团干部聚焦主责主业现状调研报告——以团县委书记为例(周文静 3:54)

高校共青团组织力提升问题研究(姜彦彦,张冬冬3:60)

共青团标志认知模糊与使用失范的问题及其对策(古雅丽 4:26)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秦瑞苹,俞婷,赵建宁 4:31)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力建设探析:内涵、问题、路径(李智军,董焕敏 4:34)

媒体融合视域下构筑高校思政工作网络阵地的思考(林 捷,毕洪东 4:40)

试析广西早期共青团组织在梧州建立的历史条件(郭艳丽,马常斌 5:19)

早期青年团组织活动暂时停滞的原因及现实启示(许昌秀 5:23)

群团改革背景下增强共青团组织先进性的思考——以东营市共青团组织为例(黄鹂5:28)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对青年干部培训教育的启示——以广西团校为例(梁存翊,张淯阳,潘堃盈,等 6:36)

推进基层团组织吸引和凝聚青年工作的探究(王振宇,王柳娜 6:40)

“微时代”共青团政治思想引领工作的三重向度(王海金,冯浩 6:44)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团建路径探略(徐日月,李昊书 6:49)

教育教学研究

刍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融合(丁彦,欧璐琳 1:34)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和效度的思考(高凯 1:38)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与价值分析(崔舒鹏,曾真 1:42)

高校思政课利用实践教学打造“金课”的探索——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刘福侠 1:45)

网络时代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话语传播的困境与消解(聂丽君 1:49)

医学生暑假“三下乡”实践活动多向受益模式思考——以嘉应学院医学院为例(林静 1:52)

硕士研究生社会科学方法论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视域(李奎珍,夏一鸣 1:55)

基于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思政课改革探索(张瑞,赵思聪 2:50)

基于“课堂派”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陈元明,张季 2:54)

“课程思政”在培养大学生人生观过程中的现实价值与实践路径(何冰 2:59)

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实践路径(解书华,张亚男 2:62)

新形势下高校暑期支教路径探析(邵文静 2:66)

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以内蒙古C市为例(王宇辉 2:70)

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构建的思考(高凯 3:63)

革命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任永辉 3:67)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视角(陈怀珍 3:71)

新时期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思考(李帅卫 3:76)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李莉,孙金香 4:44)

新媒体时代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的话语创新(彭秀雪4:48)

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多元解读教材文本(宋怡怡 4:53)

红色文化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价值与实践路径——以桂林抗战文化资源为例(韩俊喆 4:56)

思政课教学与高校社团建设有效融合探析(潘婷4:60)

红歌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探析(黄鹂鹂5:31)

以“课程思政”为依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赵俊亚 5:34)

概论课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赵英杰 5:37)

基于社团组织的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策略(王文山,周恩德 5:42)

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党建工作的恰切之道(胡涛 5:46)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考(陆春梅 5:50)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探析(张瑞春 5:55)

高校“青马工程”的现状及对策探究——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蓝娟,朱广生 5:59)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曲奕诺 5:62)

阅读疗法视域下研究生英美文学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梁卿,李珊 6:54)

浅析汉语、越南语基本味觉词的异同——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陈莹 6:58)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李育林 6:63)

《文心雕龙·神思》篇与魏晋个体审美意识的觉醒(龙世行,韦露 6:66)

政治经济文化研究

论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文化自觉(李佳 1:59)全媒体视域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王秋香 1:63)

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郑月霞 1:66)论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毕天良,曾红宇 1:70)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探析(杭姗姗 1:74)恽代英的青年理想信念观探析(刘君,雷家军 1:78)

青年学生奋斗者的逻辑内涵及其人生实践(王婧1:83)

自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引领的挑战、机遇及路径探析——以泰州地区高校为例(贾俊玲2:73)

“社会人”假设理论视角下对公共部门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蔡微 2:79)

当代女德教育的缺失及重建研究(刘恬慧 2:83)

李大钊与陈独秀青年观的三个共同维度(林泽楷3:79)

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实际困境与破解对策——以对广西兴安县的调研为例(覃蓝天 3:83)

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牟艳娟,邓冠欣 4:64)

乡村振兴与大数据背景下地方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探究——以河池学院为例(于晓平,黄彦琳,黄文婷 4:68)

论红色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当代价值(王季昆4:72)

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当代价值(杨嘉其4:76)

延安时期党巩固和扩大青年群众基础的措施及当代价值(张骞骞 4:80)

略论列宁的青年思想及其时代意义(陈辉,宋玉双4:84)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王钢5:67)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探析(李涛声 5:71)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基本内涵、本质特征及弘扬路径(英启琛 5:76)

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对青年党性锤炼的启示(朱亚宾 5:81)

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局限与破局(何东润,张禹石,叶陆艳 5:84)

“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热点问题研究综述(王宏亮6:70)

论红色文化融入时代新人培育的实践(张珊 6:75)乡村振兴视域下电影《牛郎织女》歌韵意蕴探析(赵淑莲,鲁建平 6:80)

猜你喜欢
共青团探析思政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38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VR阅读探析
图书馆建设(2018年8期)2018-08-31 02:21:06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2016年9期)2016-11-11 08:57:02
抗洪中的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2016年8期)2016-11-11 08: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