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效宇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理想”,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且具备实现可能性的追求;“信念”是对某个思想观念或理论形成的信仰坚定不移且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深信其正确性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长久稳定观念[1]。改革开放后,“理想信念”逐渐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固定化政治术语,被赋予深刻的政治及学术内涵。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的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2]可见,新时代我国对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倡导已由过去的思想口号上升至制度层面的要求。理想信念时时刻刻都会影响着青年的价值趋向和行为抉择,对国民良好品德的培养、国家繁荣兴盛都具有方向引领和动力加持的关键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2]在批判承袭前人众多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与其好友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学说,是至今最严谨、最科学的理论体系。广大青年应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以之为成长成才的指导,树立崇高理想,培育正确的“三观”,坚定做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1949—2019年,在近70年的时间之内,我国经历由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人民砥砺奋斗,使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在新时代高高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过去的巨大成就已证明,我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比正确的。因而,当代青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滋养心灵,将思想信心、意志决心与行动恒心相结合,戮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各族儿女齐心协力、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时代。”[2]中国梦是具体现实的,任重而道远,是青年一代的光荣使命。因此,广大青年应主动响应新时代党的召唤,坚定中华民族必将走向伟大复兴的信心,披荆斩棘,脚踏实地,奋发有为,放飞梦想,创造辉煌。
“理想信念”,按主体标准划分,可分为社会理想信念和个人理想信念,社会理想信念决定着个人理想信念,是个人理想信念的指导与升华。当前,部分青年不知道社会理想信念对个人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不懂得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统一。
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青年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应有之义。然而,一些青年受西方多元化价值观影响与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在确立自身理想信念和目标时出现迷茫和困惑,精神萎靡不振,贪图享乐,对社会理想信念漠然视之,缺乏远大的理想,政治信仰模糊。例如,部分青年将“读书就业”作为出人头地的基本出路,不与社会理想信念“国家富强、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不把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作为自身发展的基本责任,得过且过、不思进取[3]。另外,小部分青年并不了解社会理想信念,认为其离自身太遥远,忽略其对个人理想信念的方向指导作用。要知道,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便已经树立了为人类而奉献的崇高理想信念,值得当今每位青年进行深刻反思和学习。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家各方面建设高质量持续发展,中西方文化碰撞激烈,外来思想文化的渗透侵蚀、互联网络都冲击着青年群体的思考角度、心理状态与生活方式,贫富差距、发展失衡、官员腐败等社会问题时有出现,部分青年觉得国家不断市场化的改革是偏向资本主义的做法,逐渐开始不认同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信心不足,甚至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理想信念严重偏离,存在政治信仰危机。例如,部分青年仅关注局部的社会负面事件,下意识地将其归因于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利用网络虚拟空间随意发表抨击社会主义的言论,对社会理想信念的理解偏离了正轨,严重危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如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人们普遍追求经济效益,集体主义、奉献精神慢慢被淡化,很多青年的理想信念日益物质化,直至与社会理想信念脱节,仅着眼于个人的眼前利益,功利主义倾向严重。例如,有的人因待遇低不愿意到基层偏僻地区工作;还有的人入党动机不纯,将自身理想信念定位与其金钱、权力、社会地位直接挂钩,而不以社会需要为由树立理想信念。当个人与社会、集体理想信念不一致时,一部分青年仍然倾向于选择个人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淡化。另外,有的人因总将自我放在第一位,无法统一社会道德认知与实践,即便内心原本已确立了美好的道德理想信念,亦无法将其落实于工作生活的实践中,只是功利性地维护和践行对自身有利或不损害自身利益的理想信念,道德滑坡现象较严重[4]。
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其行为会受到来自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新问题的产生需从社会多方面来分析其成因。
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已进入新时代,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利益,利用互联网等各种途径向我国传播其制度、技术、文化与价值观等,颠倒黑白,恶意抨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力图从思想上分化我国青年一代,误导青年群体的判断,对青年崇高理想信念的树立形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另外,市场经济盲目性、趋利性的弊端一定程度上使得各种不良社会思潮此起彼伏,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社会崇高理想信念受冲击,道德滑坡,部分青年以追求物质利益的享受为人生目标,理想信念缺失。
高校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场所。现在高校教育中,学校往往重视对大学生专业理论、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教育重视不够。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对当今社会热点现象无法给予及时回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另外,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较枯燥单一,大多是传统教学模式——“单向灌输”,重显性教育轻隐性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等,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有,部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者政治素养不高,教学能力不强,对理想信念教育授课内容理解不到位,解说不透彻,未能让青年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的科学性,回避青年学生关注、困惑的问题,无法保证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的顺利推进。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青年学习和培养理想信念的一个起点。父母的知识水平、心理状况、道德修养及言行举止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青年理想信念的培养,关乎青年性格的塑造和素质的提高,更关乎其“三观”的形成和发展,家庭成员是青年培养理想信念的参照对象[5]。然而,部分父母为家庭生计长期奔波忙碌,对子女的学习教育疏于关注、沟通,亦因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社会理想信念不甚了解,无法给予及时的教育引导。另外,由于历史条件的因素,当今的青年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人的呵护甚至溺爱下长大,无形之中,处事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意识,贪图享乐,缺乏上进心,不思进取,自身的理想信念更是淡薄,难免误入歧途。
青年群体所处的年龄段,导致其人生阅历相对有限,知识水平与社会经验等都不足,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科学真理的主观能动性薄弱,易受错误思潮的渗透和误导,没法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客观剖析社会现状,看待问题往往过于简单、片面甚至极端,自我理想信念教育能力较低,进而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另外,由于部分青年对外来腐朽价值观没有充足的判断力,又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他们反而会对其感兴趣,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缺乏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再有,当代青年自觉找寻实践自身理想信念机会的意识不强,对树立或继续坚持高尚远大的理想信念产生不利影响。
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来自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努力。
1.加强党的建设,培养新时代理想信念领头人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注重青年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德教育,令其坚定理想信念,保证思想纯洁、清正廉洁,提高政治素养,永葆政治本色,还需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增强党自身的自我净化与完善能力。另外,作为新时代理想信念领头人,中国共产党人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青年群众,倡导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促进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实现中国梦。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作为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注重培育青年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青年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筑起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防护网,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事业夯实基础。
3.强化舆论监控,营造健康和谐理想信念环境
现今社会的新媒体信息日益复杂多样,国家应健全新媒体管理机制,按法律、道德等不同层面划分并制定相关标准,以涉及造谣生事、恶意诽谤等内容为重点,强化QQ、微博与微信等重大平台运行全程的监控,及时清除违背社会理想信念的信息,创造健康和谐的环境[6]。
1.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应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结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教学,注重为青年答疑解惑,及时解决青年在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矛盾,因势利导,让其明确人生理想信念的方向,对青年的政治信仰、理论水平进行严格把关,树立正确的“三观”。另外,学校还需定时加强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培训,增强整个队伍的政治素质与实践能力,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保障理想信念教育效果。
2.更新教育内容,增强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性
面临时代新背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应紧随时代变化,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着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内容,有效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另外,学校亦可针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普遍存在的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问题,以专题讲座、谈话会等方式进行深刻分析讲解,有针对性地着重解决,帮助其树立崇高科学理想信念。
3.改进教育方式,强化理想信念实践隐性教育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不但是思想方面问题,而且亦是实践方面问题,需通过实践加以深化。高校应改进教育方式,组织青年学生走出课堂去参加理想信念主题的参观考察、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强化理想信念实践隐性教育,逐渐深化对社会理想信念的认识。同时,广大青年亦可在实践过程中寻求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确立合乎二者的个人理想,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4.积极运用新媒体,实施网络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QQ、微信与微博等网络媒体,以图像、文字、视频、微电影等多种形式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相关内容的宣传,积极与青年学生进行自由平等的互动,掌握思想动态,关注其平日各方面情况,即时教育其坚定理想信念,实施网络理想信念教育。与此同时,学校需增强校园网媒的管理力度,运用高效科技监控,适时清除有害垃圾信息,引导青年文明健康上网。
1.以身作则,提高家庭成员综合素质
父母应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等相关科学理论,提高自身政治素养,以身作则,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给子女做模范表率。另外,父母还应多多关注子女思想状况,肯定、表扬健康观念,及时纠正不良思想,并引导子女树立科学理想信念。
2.增进亲子沟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
父母应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在工作上,关心时政民生,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在生活上,鼓励养成砥砺奋进的良好作风,培养热爱生活、自我独立的意识与能力;在道德上,号召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提高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1.学习政治理论,坚定科学崇高理想信念
广大青年需用心阅读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深入了解党史与国史,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政治理论知识,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剖析当今新时代社会现状,多角度、辩证看待客观事实,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正确辨析各种不良社会思潮,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增强对其的理论、政治认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7]。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
青年需准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实质,将其内化于心,并积极在日常生活中外化于行,努力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铭记祖国培育,承担公民责任,爱岗敬业,以国家利益为重,诚实守信,知行统一,与人为善,培养高尚的社会道德,结合社会需要,树立为国为民理想信念,为实现国家复兴奋斗终生。
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升华心中理想信念
青年在课堂学习之余,需积极参与紧跟时代步伐、弘扬主旋律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农村进行生活体验、深入边远山区进行志愿服务等,了解国家、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多奉献,增强社会责任感,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所做、亲身所感升华心中理想信念,兢兢业业,勇于创新,为国家现代化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