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内涵、特征及现实意蕴

2020-03-12 05:55:58蔺俊萍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人生精神

蔺俊萍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北 廊坊 065000)

近年来,“奋斗”一词己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重要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通过考察、讲话、回信等方式,激励青年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强调:“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1]大学生是新时代青年群体的优秀分子,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明辨善思的青年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更需要具备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

一、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内涵

(一)奋斗精神内涵

培育和弘扬奋斗精神,首先要科学把握奋斗精神的本质内涵。何谓奋斗?古今中外,人们为追求理想生活始终在不懈奋斗,基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奋斗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其本质内涵是一致的,即奋斗是指行为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为之付出努力的过程[2]。奋斗精神则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质,也是人们在改变现状和开拓未来的过程中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3]。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作为新时代的精神标识,代表了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第一,奋斗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富有进取心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是一个传承着奋斗精神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峥嵘岁月中,华夏儿女一步一步建设起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厚重的奋斗文化,并贯穿在中华民族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中,融入到中华儿女的精神基因中,薪火相传。正是在这种奋斗精神的引领下,无数仁人志士永往无前、义无反顾、屡败屡战,最终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且日益强大。

第二,奋斗精神延续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中国共产党是在充满内忧外患、条件非常艰苦的环境下诞生的政党,从我党诞生之日起,就把艰苦奋斗作为团结群众和战胜困难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从艰难的革命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每一重大历史阶段,无不打着艰苦奋斗的烙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剥削压迫,人们处境艰难,艰苦奋斗就成为了人们战胜一切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毛泽东同志将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我党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将其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形成了著名的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严峻的发展压力,邓小平强调:“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4]正是靠广大党员干部这种奋斗精神,才使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因此,奋斗精神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第三,奋斗精神体现了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勇前进的精神要求。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安于现状、停止奋斗呢?就国际形势来说,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日益突出,中国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就国内来说,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5]在空前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发展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奋发向上的青年。

(二)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主要内容

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身上肩负着十分重要的社会责任。对大学生进行奋斗精神培育,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只有继续保持和发扬奋斗精神,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干,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奋斗精神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6]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培养广大青年的奋斗精神非常重视,而且对培养内容进行了重点强调。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爱国情怀;第二,勇担责任、乐于奉献的奉献精神;第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第四,刻苦钻研、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第五,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第六,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这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包含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

二、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特点

奋斗精神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阶级性、时代性和养成性。明确的目标对奋斗起着牵引和方向指引作用;一定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奋斗精神要符合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不同时代国家面临的发展任务不同,奋斗精神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奋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引领和培育。

(一)奋斗精神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弗鲁姆(V.H.Vroom)在他的“期望理论”中明确指出,人们只有在预期自己的行动有助于达到某种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充分的激励,才会采取行动以达到这一预期的目标[7]。目标是行动的动力和先导,目标对奋斗精神的生成起着牵引和方向指引作用。目标有远近之分,长远目标一般是指人的远大理想。理想信念是奋斗精神的力量之源,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奋斗就有了航标,奋斗精神才会有根基和支柱。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人生规划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有无目标、目标是否远大,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凡是大学阶段就树立远大理想的学生,后来的发展普遍要好于没有目标规划的学生。奋斗是为理想、梦想而努力拼搏的过程。奋斗者是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的追梦者。

(二)奋斗精神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奋斗精神属于价值观范畴,是一定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积极的价值态度。纵观中外,不存在价值中立的奋斗精神,奋斗精神要符合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需要,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必须把服从和服务于本阶级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要服从和服务于无产阶级利益,而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方向和根本,也是当前高校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8]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激励大学生奋斗的直接动力。大学生努力学习,顽强拼搏,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的利益诉求,在奋斗精神培育过程中,如果漠视大学生自身的利益需求,就会使奋斗精神培养丧失根基,犹如空中楼阁。因此,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要兼顾个人和国家利益,立足于大学生个人的利益需求,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和培育,使其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三)奋斗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不同时代国家面临的内外环境不同,发展任务不同,奋斗精神要紧密契合时代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5]这一表述指明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这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因此,奋斗精神要立足于我国当前发展需要,以中国梦为引领,激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努力钻研、顽强拼搏,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

(四)奋斗精神具有养成性

奋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引导和培养。奋斗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过程,需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才能坚持下去,而这些优秀品质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大学生在奋斗上具备天然的身心优势,而要将这一优势发挥出来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持续的培养。

三、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现实意蕴

奋斗精神立足当下,指引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说:“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9]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是个人发展和国家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奋斗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自觉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人生价值的实现,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内因是影响人生价值实现的根本因素。奋斗精神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个体在知识水平、理想信念、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状况,是制约人生价值实现的内部因素,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和前提。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就伟业的人,无不经历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

当前,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一些大学生缺乏对奋斗精神的理性认知,存在“佛系奋斗论”“奋斗无望论”“奋斗过时论”等错误认知观念,导致奋斗行为严重缺失。主要表现为自私自利,没有崇高的奋斗理想;无所事事,缺乏求知的奋斗欲望;追求享乐,勤俭意识淡薄;意志品质薄弱,吃苦耐劳精神不强,等等。大学生的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更是对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如当前社会出现的“啃老族”“单身族”“蛰居族”等现象:大学毕业后不积极就业,嫌工作辛苦,贪图享乐,也没有什么目标追求,宁愿宅在家里“啃老”。有些大学生即使参加工作,也难以做到踏实苦干、拼搏进取、爱岗敬业。可以说有无奋斗精神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苗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大学时期树立起正确的奋斗观,具备强大的奋斗精神将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大有裨益。奋斗精神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奋斗精神能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精神能够促使大学生勇于面对压力和竞争,不断努力学习,自觉练就过硬的能力和本领,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奋斗精神能促使大学生直面困难和挫折,积极进取,勇往直前,努力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给青年人提供了很多发展机遇和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培养大学生的奋斗精神,让心怀梦想的大学生抓住人生出彩的机会,创造自身向往的美好生活。

(二)奋斗精神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号召,并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青年奋斗与中国梦的关系,即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广大青年的努力奋斗。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只有广大青年努力奋斗,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当前受市场经济功利化影响,以及来自西方各种自由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以自我为中心,奋斗只是为个人的满足,不能把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共同理想统一起来,甚至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国家利益,缺乏奉献精神,缺少明确的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的目标追求。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到国家的长远发展,而且也会使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努力激发大学生奉献祖国的奋斗精神尤为重要。

奋斗精神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人们是否会选择承担责任是基于自身的价值判断,选择承担责任是因为责任行为符合个体的价值追求,拒绝承担责任是因为承担责任将可能违背个人的价值意愿。奋斗精神有助于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充分认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自我价值实现的大小,关键在于你的社会价值,只有贡献社会,人生才有意义。为了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大学生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立足于国家发展大局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奋斗的轨迹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青春奋斗历程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人生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拿出精神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