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20-03-12 05:45郑芙蛟
甘肃理论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调研方法研究

郑芙蛟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既是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继承,也是立足于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站在时代前沿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果。本文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以“源”“用”“流”为主线,深入剖析了习近平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继承发展,揭示了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时代特色。这样不仅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还可以指导调查研究实践、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意义重大。

一、调查研究之“源”:科学的认识与理论

“源”乃“源头”,即为正确认识调查研究的逻辑起点。毛泽东、习近平对调查研究重要性的科学论述是正确认识调查研究的起点。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109的精辟论述,系统地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习近平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特点,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2]等一系列关于调查研究重要性的论断,为调查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前提和理论准备。

(一)改进工作作风的基础

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深化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毛泽东的一生就是调查研究的一生。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思想就是在与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坚决斗争中不断发展、完善、成熟起来的。毛泽东对主观主义可谓是深恶痛绝,把它当作共产党、工人阶级甚至是中国人民的大敌。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讨论问题时有人开口闭口就“拿本本来”或者盲目听从上级指挥的教条主义,写下了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著作——《反对本本主义》,鲜明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115等著名论断,批判了党内不深入调查研究,不了解中国历史和现实情况就瞎指挥、乱指挥的主观主义。主观主义作为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其形成根源就在于割裂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克服主观主义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反对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就是向社会做调查”[3]789。形式主义的典型就是脱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了完成上级的指令,带着答案下基层,走走过场,作作秀,或者打着调研的幌子,干着旅游的事情。调研现场成为“上级看、下级演”的做秀场。针对形式主义,毛泽东提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1]110。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也是毛泽东时刻强调的问题。毛泽东指出,“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4]329。毛泽东认为形式主义和老爷主义是官僚主义的两种形式,要克服官僚主义除了要打击工作上的形式主义,还要打击领导中的老爷主义。老爷主义的突出表现就是在人民群众面前摆架子、摆资格、耍威风,实质就是不关心百姓疾苦、脱离群众。[5]因此,落实群众路线是防止领导干部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有效途径,而调查研究又是落实群众路线的重要渠道。毛泽东认为,“反对官僚主义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拿活的榜样给他们看”[6]277。因此,毛泽东亲自到苏维埃政府的模范乡——长冈乡进行调查,收集长冈乡的经验,总结整理成为著名的《长冈乡调查》,以此来克服党内的“摆老爷架子”“摆官僚架子”的官僚主义。可见,毛泽东十分注重党的作风建设,并将调查研究视为改进党的工作作风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一以贯之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在党的工作作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的思想。“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7]23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整治“四风”为突破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党的作风建设。特别是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习近平尤为注重党的作风建设,对在疫情中作风不良的领导干部严惩不贷,部分重量级官员都被“双开”。习近平将调查研究作为纠正“四风”的有效途径,认为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8]。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厚植党的执政根基,习近平在继承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论述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提出了“深、实、细、准、效”的调查研究总要求,以教育领导干部克服“四风”。总之,习近平认为,调查研究是改进党的工作作风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要不断贯彻落实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听实话、察实情,切忌“盆景式”“蜻蜓点水式”调研。调查研究有了“泥土味”,干群之间才有“人情味”,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提升工作能力的基石

调查研究不仅是正风肃纪的内在要求,还是中国共产党解决问题和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提升工作能力的基石,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功。

解决革命、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是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生长点。毛泽东认为,“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1]110。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领导干部必备能力之一,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应该深入调查研究。毛泽东认为,领导干部如果脑子是空的,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就应该“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1]110。调查研究就是量的积累过程、收集材料的过程、了解事物历史与现状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此外,毛泽东还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在正确决策和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作用。毛泽东指出,“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3]802。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也曾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绝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就能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1]115。除了注重对调查研究作用的理论阐述外,毛泽东还身体力行,用革命实践诠释了调查研究在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伟大成就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没有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就不能分清敌友,明白革命的基本问题,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没有毛泽东历时32天写成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不能正确认识农民运动的实质,从而领导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时期,没有毛泽东的众多调查研究,就不可能制定和完善土地革命路线,更不可能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因此,调查研究关系着决策的正确与否,影响着领导的能力和水平。

与毛泽东一样,习近平同样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在加强领导工作方面的作用。习近平认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9]。面对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加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解决中国社会各种疑难杂症,进行科学决策,提高领导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认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10]。这一论断启示领导者,只有把好脉、看好病,才能开药方,才能解决与人们群众利益攸关的现实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历练,才能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本领。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领导干部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谋篇布局、作决策,而“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本功,也是参政议政的基本功”[11]。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深入调查研究,坚持“调”与“研”并重,听真话、察实情,提高决策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才能不断提高决策能力和水平,从而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发展。

二、调查研究之“用”:合理的态度与方法

“用”为“采用”“应用”,即为调查研究应当采用的态度、应用的方法。毛泽东和习近平都十分注重对待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以及开展调查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调研态度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调查研究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只有端正了调查研究的态度,思民所思、急民所急,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听到真话、查明实情。此处的态度,包括两个方面,即调研者对调查对象的态度以及对调查研究这件事情的态度。

“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3]790是毛泽东主张的在调查研究中应有的对待调查对象的态度。毛泽东指出,“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3]790。也就是说,毛泽东认为没有以人民为师、虚心求教的精神,就不可能察实情、明人心,更不可能制定出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正确决策。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就直言“关于中国的富农问题我还没有全盘了解的时候,同时我对于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6]118。正是毛泽东这种谦虚谨慎、敏而好学的态度,才使他对富农问题、商业状况有了深入、全面、具体的了解,制定出各个时期对待富农的不同政策和“三大改造”时期对待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毛泽东还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3]790。总之,在毛泽东看来,在调查研究中我们要把群众当成真正的英雄,要有以民为师、谦虚好学的态度,否则就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不能掌握科学决策的真实依据。

“亲力亲为”是毛泽东认为在调查研究这件事情上应该秉持的态度。毛泽东再三强调调查研究要亲身出马,认为“凡担负指导工作的人……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为二者是两回事”[1]117。可见,毛泽东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亲自到实践中去获真知、长才干。

习近平继承了毛泽东科学的调查研究态度,并对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论述。一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和毛泽东一样都十分强调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要虚心向人民群众求教。习近平强调,“要拜人民群众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12]。此外,他还强调搞调查研究,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做群众的学生,做群众的朋友”[13]。可见,习近平继承了毛泽东对待人民的态度,都认为在调查研究中不能摆架子、走过场,要真正以民为师,虚心向人民学习,并进一步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另一方面,在对待调查研究这件事情上,习近平同毛泽东一样都强调要“亲力亲为”。“耳廓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习近平强调:“要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14]417“主要负责同志要坚持问题导向,亲自带队赴贫困地区”[15]。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也强调,“中央每一位同志都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查看、亲自体验”[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带队奔赴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真心聆听人民心声、用实干履行庄严承诺,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足榜样。特别是2019年以来,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深入广大偏远农村,对农民嘘寒问暖,了解农民的真实生活情况,制定出一系列有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具体政策、措施。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习近平的心。他亲自率队深入北京、武汉、浙江等地,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为人民群众注入了必胜的决心和信心,对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习近平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态度的继承与发展上,可以发现领导者开展调研活动时,只有时刻心系人民,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调研态度,亲自深入基层,以民为师,才能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做出符合人民群众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科学决策。

(二)以科学为核心的调研方法

科学的调研方法是提高调查研究效果的根本保证。关于调查研究的方法,毛泽东认为有两点:第一,“走马观花”与“下马看花”[16]124相结合;第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走马观花”就是指骑在马背上看花,力求从整体上对事物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下马看花”是指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对事物有一个深入、具体、详细的理解。毛泽东亲自践行着这种调查研究方法。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曾多次运用“走马观花”的调查研究方法,深入武汉、广州、海南等地实地考察,从个别中找出一般,从特殊中寻出普遍存在的规律性,从而对中国实际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只靠“走马观花”并不能发现每个事物的特殊性所在,还需要针对个别进行深入的“下马看花”式的调查研究。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入部分农村仔细调查,写下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著作,比如《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这些调查报告不仅为党和红军深入了解农村和城镇、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提供了依据,还为后人研究农村和城镇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调查研究是探索真知的过程,务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形成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毛泽东就曾指出,“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位,而不是在它的先头”[1]110。这说明,我们不能在调查之前就有了结论,让客观符合主观愿望,而应该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去客观地认识事物,对事物有了全面、客观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得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客观存在着的实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认识客观实际的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要主客观相符,就要坚持不懈地做调研,不断辨别调查研究结果的真伪。毛泽东的一生都在坚持调查研究,他的一生就是调查研究的一生。比如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富农”“资产阶级”的政策有所不同,这都是基于他对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不断认识和把握。调查研究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做科学的调查研究,就要根据客观变化着的实际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习近平结合新时代的特征,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方式、方法。习近平强调,“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17]。说明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要跑遍自身职权范围,要摸清其管辖区域的轮廓全貌和外延边界,做到整体上心里明、家底清,从宏观上对全局有一个整体把握。同时,习近平强调,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既总体分析面上的情况,又深入解剖麻雀”[18]。既要“跳出麻雀看麻雀”也要“坐在麻雀里面细查”,避免“走秀式”“蜻蜓点水式”调查研究,要深入、全面、细致地对问题突出的地方进行细致研究,“哪些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到哪些方面调研,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就重点在哪个环节调研”[8]。也就是说,调查研究要围绕经济工作的重点、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特定时期影响重大的震点进行调查研究。说明习近平强调调查研究要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这与毛泽东“走马观花”“下马看花”的调研方法一脉相承。

习近平始终如一地坚持并继承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呼吁领导干部要把实事求是的原则贯穿到调查研究的全过程。习近平强调:“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19]习近平认为,“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事先带着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之后的原则”[15]。“带着调子、带着结论下去”,这种由主观到客观的“逆向”调查研究,是以调查研究之名行主观主义之实,让主观主义合法化而已。针对调查研究要坚持不懈,让主观结论符合发展、变化着的实际,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不论阅历多么丰富,无论从事哪一方面工作,都应该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15]。在为什么需要不断加强和始终坚持方面,习近平也作出了明确阐述。他认为有三点:一是我们肩负的任务是不断变化的;二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是要不断进行新老更替和调换岗位的;三是客观事物总在不断变化。[10]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不断根据发展、变化的实际更新我们的主观认识,才能主客观一致,形成对事物正确的认识,从而作出符合人民愿望、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高效决策。

习近平面对国内国外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在继承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当下、结合实际,对调查研究方法作出了许多创新,努力推进调查研究方法实现新常态,实现了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创新。

第一,调查研究要制度化常态化。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决定了一定要“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10]。习近平认为,要想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就要“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证调查研究经常化”[10]。一是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即提交讨论的重要决策方案要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要秉持先调研后决策的理念。二是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重点强调的是领导干部要脱离“文山会海”,亲力亲为,深入基层,结合当前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三是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强调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进千村入万户,关心基层联系点的群众,与联系点的群众交朋友、拉家常。

第二,坚持“五字方针”,提高调研成效。习近平在《调研工作务必“深、实、细、准、效”》这篇文章中提出了调查研究的五字方针,为领导干部了解情况、提高调研成效指明了方向。虽然这“五字方针”针对的具体方法论是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继承,但是将这五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以简单的五个字呈现出来,却是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深、实、细、准、效”这五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方法论意义。“深”,就是要“眼睛向下”,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就是要善于与群众交朋友,倾听群众的心声、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就是要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而不能浅尝辄止、浮于表面,走秀场,从材料到材料,人云亦云。“细”,重在“细致”,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掌握全面情况的同时注重对局部典型的把握,即注重典型性和广泛性的统一。“准”,不仅要深入实际全面了解情况,还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解剖麻雀”的方式,透过现象看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握事物的全貌和规律。“效”,就是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对策和方法,让调查结果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制定出正确、有效的方针和政策。“五字方针”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关于调查研究的有效整体。

第三,强调“研究方法与时俱进”。要进行科学、高效的调查研究,必须要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时候主要是运用“蹲点”的实地考察法、个别交流法以及开调查会的方法,这些传统方法在当今仍然有效,习近平也大力提倡并践行着这些方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当下,这些传统的调查研究方法并不能满足我们快速发展的需求。习近平强调,“调查研究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在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10]。也就是说,在继承传统的调查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还要适应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学会主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学技术,丰富、发展、创新我们的调查研究方法。比如,依靠网络的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统计调查等。只有将现代科学技术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不断拓展调查研究渠道、丰富调查研究手段、创新调查研究方式,才能提高调查研究的实效性、科学性。

三、调查研究之“流”:创新的原则与要诀

“流”,即为“流变”“流向”,代表调查研究思想的发展与方向。一方面,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极具时代特色,为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指明了方向。而方向的把握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诀。只有正确认识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时代特色,把握其创新的原则和要诀,并以此为实践指导,才能立足于新时代,有效地开展调查研究。

(一)调研对象的广泛性和针对性并举

调查研究对象是调查研究的基本要素,调查研究对象的选取状况直接关系到调查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影响调查研究的效率和价值。习近平认为,“要努力在提高调查对象的广泛性上、内容的针对性上、方法的科学性上和成果的有效性上下功夫”[13]。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的不同,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尽相同,再加上人们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单独某个地区或者部分群体的代表性、典型性不够突出,这就要求要扩大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以增加调研结果的准确性。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要求我们:第一,选取调查研究对象时既要关注到沿海,又要关注到内陆,既要关注到城市,也不能忽视农村。第二,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强,不能只关注到经济问题、温饱问题,还应该涉及文化、生态、就业、民生保障等所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在强调调查研究要注重调查研究对象广泛性的同时,也强调要注重调查研究对象的针对性。既要“跳出麻雀看麻雀”也要“坐在麻雀里面细查”,要针对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哪些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到哪些方面调研,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就重点在哪个环节调研”[8]。由此可见,习近平在注重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要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防止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同时,也强调抓住牛鼻子,抓关键、抓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做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二)调研方法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并重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习近平强调调查研究方法要与时俱进,指出,“在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等并逐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10]。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的调查研究方法各式各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用现代的调研方法代替传统调研方法。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网上海量信息,完全忽视传统调查研究方法,简单依托于“网络问卷调查”“网络统计调查”等网上调研方式,不真正深入基层,察实情、办实事。对于上级领导的调研旨意只是通过简单的网络敷衍完成,这样不能真正了解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如习近平强调:“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是过去常用的一种调研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仍然是管用的。”[10]也就是说“调查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这些传统的调研方法在新时代仍然行之有效。

我们既要不断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手段,又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将传统的调查研究方法与现代调查研究方法相结合,做到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既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收集民意、体察民情,又亲自带队奔赴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广大偏远农村,对农民嘘寒问暖,了解农民的真实生活情况,制定出一系列有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具体政策、措施。习近平将传统的调查研究方法和现代调查研究方法完美结合,大胆创新、多措并举,既提高了调研工作的效率,又为各级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树立了榜样。

(三)调研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结合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要高效地解决问题就必须保证调查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并真正实现调查结果的有效转化,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方针、政策。正如习近平所说:“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10]可见,习近平十分注重调查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他认为要使调查研究结果真实可靠,至少应该做到两点。第一,不能预先定调子,结论应该产生在调查之后而不是之前,凭着主观臆断,先下结论再调研,让客观符合主观是唯心主义的做法,势必影响到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第二,调查研究要少些彩排、包装,“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做安排的随机调研”[10]。规定路线、提前打招呼的调查研究有利于为调研提前做准备,但是很多领导为了让上级调研者能够看到优秀的一面,而提前“包装”“彩排”,隐去不好的一面,从而影响调研者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有效性”是指调研结果应当能被科学分析,能够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要增强调查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就必须“调”与“研”结合,将调查中得出的“表象”“面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出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目前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有调查不够的,有研究不够的,而后一个问题可能更突出。”[10]说明只调查而不深入研究,就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不能正确、有效地指导实践。此外,为提高调查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习近平还强调要将调查研究制度化、常态化。如何将调查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相结合,防止调查研究“浮于表面”,是习近平在众多场合十分关注并强调的问题,成为习近平调查研究的一大特点。

“源”是根本,“用”乃路径,“流”为方向,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统一于调查研究的整个过程。只有准确把握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和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精华和实质,从思想根源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秉持科学的态度,坚持正确的原则,并辅之以正确的方法,才能更好掌握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既是与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新时代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面对新问题、新挑战,要以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为指导,不断加强调查研究。特别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国共产党要统筹“两个大局”、指挥“两个战场”任务艰巨,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这更需要中国共产党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寻题”“破题”能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调研方法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