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
摘 要:近年来重庆作为一个网红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李子坝轻轨站“穿楼”的现象在重庆众多旅游景点中显得格外有特色,体现了重庆山地文化与轨道交通文化的结合。在李子坝站,轻轨从建筑中穿过,建筑两端形成了两处不同的轻轨穿楼奇观。文章考察了李子坝轻轨站周边环境地势高差,提出这两处打卡点之间的快速路线转换方案,并根据周围的历史文化氛围将这条路线打造成怀旧风格的一体式便捷通道,达到提升游客观光体验、提升城市面貌、丰富景区观光功能的目的。
关键词:李子坝;轻轨穿楼;网红打卡点;便捷通道
一、李子坝轻轨站徒步路线介绍
李子坝轻轨站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新路与桂花园路交汇处,北临嘉陵江,背靠桂花园路,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的一座高架侧式车站,设置于重庆轨道公司物业楼的八楼,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全线唯一的楼中站。因此轻轨穿越建筑的两端成为独特的网红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拍照打卡。经过现场考察发现,游客想要从穿楼A点到达穿楼B点并不容易,需要绕道步行许久,耗费时间与体力。
如图1所示,图中绿色部分代表李子坝轻轨站所在位置,橙色三角形所指的A、B两点代表轻轨进出绿色建筑主体的两端,也就是两个网红拍摄点的位置。经卫星地图测量,A、B两点的直线距离在100米左右,实际上,想要从A点到达B点远远不止这100米。照片“A点穿楼处景观”是在现有的政府已修建好的一个观景平台(图2中数字①处)拍摄的,游客在此处打卡结束,前往照片“B点穿楼处景观”,需沿李子坝正街西南方向行走至人行横道处(图2中数字②处),过马路到达“李子坝轻轨站”入口(图2中数字③处),再经出站口(图2中数字④处)继续沿桂花园路西南方向行走,最终到达“B点穿楼处景观”(图2数字⑤处)。行走路线延长并且必须从站内消费人民币2元才能到达目的地,图2中④与⑤之间属于步行者的行走路线,十分不安全(如图1右侧图所示),紧贴着桂花园路并且没有任何栏杆等安全防护设施,步行道路最窄处仅有50厘米,因此现有的连接AB两观景点的路线十分不方便。
二、现场考察及解决方案设想
如图3左侧平面图所示,在五角星处设置电梯,使得游客通过人行横道后(图2 中②处)直接乘坐电梯到达“B点穿楼处景观”,缩短了一半多的路程,且不需要进站购票。图3右侧为现场图,将电梯安置在两栋楼的夹缝中,两栋楼相距约11米,楼外与内侧相差16米,此处桂花园路到达李子坝正街高差为14米。轻轨轨道下方有空间,可建成坐电梯到桂花园路后的过渡平台,轻轨下方现有高压线固定。根据现有的测量数据来进行初步概念设计。
方案中建议采用自动扶梯,因此要考虑自动扶梯的倾斜角度。自动扶梯的倾斜角度是指倾斜段梯级运行路线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欧洲标准委员会发布的扶梯EN 115标准第10.1.1主条对该值有明确规定:“自动扶梯的倾斜角度不能超过30°,对于运行速度不超过0.5m/s、提升高度不超过6m的自动扶梯允许增至35°。因此根据电动手扶梯的倾斜角度在30°以内的要求,在所需设计的空间内采用两段电动扶梯衔接,从而使李子坝正街水平高度上升14米到达“B点穿楼处景观”。
如图4所示,三个图均为该方案低点的立面图,中间较粗的倾斜线条代表电动手扶梯,右上角为李子坝轻轨及其轨道,这里主要说明电动手扶梯之所以采用两段衔接的原因。设想1中虽然电梯的倾斜角度符合30°,但扶梯左侧与地面接触部分已延伸至人行道,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设想2虽然在既定空间内,但电梯倾斜角度显然超过了30°,违反了自动扶梯的安装使用规定。设想3则巧妙地利用转折将两段自动扶梯衔接,在遵守室外自动扶梯安装设置规范的前提下留有充分的空间供人进入,十分合理。
三、方案设计
(一)观景平台与自动手扶梯结合
1.风格来源
图5是经过初步设想做出的总的SU模型效果图,总体风格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建筑风格。之所以采用民国风格是因为李子坝轻轨站周围有许多那个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建筑。如紧邻李子坝正街的抗战遗址公园,公园内有抗战时期的几处历史建筑——金库旧址、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旧址、李根固公馆、高公馆、交通银行学校。每一座建筑都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民国风能够很好地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2.结构推敲
在图5中效果图C可以看到,两段自动扶梯转折衔接至上方小平台,原理来源于图4。然后再进行外部的结构支撑和美化。
(1)自动扶梯
首先确立了与距离地面14米处相连接的自动扶梯的位置,进而将适合尺寸的一节自动扶梯安放至此,将转折衔接的自动扶梯与前者的位置确定,固定核心部分的自动扶梯的位置,从而得出大致的框架。
(2)半圆形平台
图5中效果图H半圆形挑出的平台是两段自动扶梯中间衔接的必要部分,这块区域是游客上下自动扶梯的交通动线,到达“B点穿楼处景观”的游客与打卡结束离开“B点穿楼处景观”的游客在这里交会,半圆形的挑出平台不仅衔接了两段自动扶梯,还具有疏导人流的功能。
半圆形平台直径7米,距离地面约7.3米,直径两端向山体延伸,实际上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在此结构靠近山体的部分设置平面雨棚,如图I(上半段扶梯下方位置),造型与其他相同作用的外部结构相呼应。
(3)拱形门与拱形柱
民国初期的建筑借鉴了西方古典主义风格,保留了西方古典形式的装饰,结合近代工业设计思潮,并加入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等思想。比如拱形门与拱形窗,柱子与优美的线条组合是最为常见的元素。如上图中的竖向青砖拱形结构,不仅紧扣主题,符合民国建筑风格,也在整个建筑体量上起到承重的作用,使游客有一种踏实稳固的历史厚重感。
(4)曲线型太阳雨棚与金属柱
位于半圆形平台正上方的玻璃钢架雨棚是整个结构中最为突出的部分,如上图所示。金属钢架易弯曲做出各种造型,并且坚固不易变形,耐腐蚀耐用,造型灵感来源于民国建筑中的窗框,以同心圆搭配放射状的线条组合而成。支撑雨棚的结构为线条优美的金属柱,内置通电线路,可在其外部安装照明设施(图I),金属与玻璃构成的雨棚与民国建筑相互衬托,呈现出一种民国工业风格。
雨棚造型与线条优美的金属柱(图I)是方案中除了青砖拱形门、拱形柱之外的另一個主要元素,配套的公共设施垃圾桶也运用了此元素(图5)。
(5)无障碍通道与直达电梯
图5中效果图D所示,右侧一条小路是倾斜度为15°的无障碍斜坡,供残疾人专用,通道尽头是一个长1.8米、宽1.2米的观光直达电梯,残疾人可在正常人的帮助下乘坐,空间宽裕,可同时容纳18人。
(6)电梯上来后的小平台
游客乘坐电动扶梯或直达观光电梯上来后到达的地点是一个长约10米、宽约5米的小平台,此区域实际上是一个过渡空间,在这里不仅可以稍作休息,还可以提前观察到头顶上方的轻轨轨道。
小平台主要由雨棚、支撑柱、文化墙、休息座椅、栏杆等组成(图J、K、L、M)。出于位置选择的原因,轻轨轨道处于小平台正上方,轨道下方有高压电线,因此必须建造具有遮挡隔离作用的雨棚,雨棚作用相同的部分造型一致,体现整体的统一。
(二)方案延伸:过街天桥
在进一步考察现场之后,决定在现有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功能,使交通更加便捷,融入“天桥”的理念,在现有的构造体系上延伸,如图7所示。
方案改进后,位于马路对面的游客不再需要在十字路口等待红绿灯,直接通过天桥进入自动扶梯上到小平台,即可快速到达“B点穿楼处景观”进行打卡拍照,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游客通过路线的安全性,扩展了游客的游览视野。
四、结语
李子坝轻轨站如今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喜爱的网红景点,离不开重庆是一座“山城”的特点,地势高差造就了重庆独特的山城文化,发达的轨道交通在这座山城彰显魅力,形成了独属于重庆的轨道交通文化,向人们展示着重庆人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创新的精神。历史、文化吸引人们寻觅、探究、欣赏这里的风土人情,身为设计者应作为文化与人之间的桥梁,运用独特的视角为城市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程荣.地域文化元素在重庆轨道车站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0(18).
[2]魏艳丽,王海洋,李琴,等.重庆李子坝景观组成特点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