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文化资本视角出发,以文化消费作为中间量,阐述文化消费对于民族文化资本的时代价值和扶贫功能的体现,论证文化消费对于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从民族文化创新、平台建设、供需对接以及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提升民族文化资本、促进民族文化发展,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重效果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文化资本;民族文化;文化消费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独特的精神符号和价值象征,对于激发和维系民族生命力、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资本在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政府正大力扶持民族地区,为推动发挥民族文化资本的功能,拉动民族地区的文化消费,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民族地区文化消费的试点工作[1]。本研究从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出发,试图对如何通过提升民族地区的文化消费水平,使民族文化在此过程中得以传承与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1 民族文化资本的积淀与转化
1.1 文化消费体现民族文化资本的时代价值
文化资本理论由社会学著名学者布迪厄提出,探讨家庭与个体的文化资本积累与转化的问题。根据文化资本理论,民族文化资本亦属于文化资本的一类,包括人格的、实物的、体制的三种形式[2]。从文化消费角度解释,人格形式的民族文化资本即民族文化习性,是将民族文化消费作为中间量,固化和培育民族文化的消费观和审美观;实物形式的民族文化资本主要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等,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可以通过民族文化消费实现,对于彰显民族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制形式的民族文化资本主要包括民族宗教和礼俗等,它们所独具的神秘色彩通过民族文化消费变得更加具有观赏性和展示性。在经济管理学领域,民族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文化经营模式和体系也要随之做出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制度创新[3]。总之,民族文化资源只有经过文化消费这一途径,才能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本,体现其时代价值。
1.2 文化消费激发民族文化资本扶贫功能
对于民族地区而言,民族文化资本具有重要的文化扶贫功能,这一功能的发挥也有赖于文化消费的手段来拉动,通过民族文化资本的商业化发展,能起到文化扶贫的作用。将文化资本转化为实物的形式,既可以激发民族地区人民的创业热情,提升文化消费比例,又可以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例如,民族地区居民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工艺品、推广民族工艺品品牌等形式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消费。文旅融合,即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可以进一步促进文化消费,这已成为当前我国大多数民族地区旅游热门地有效吸引客流的手段,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消费者前来打卡体验。
2 文化消费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2.1 文化消费可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精神
刺激文化消费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手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在文化消费中促进文化的传承,文化消费不是要追捧某些复制经典或是套用既有文化艺术模式的文化产品,而是要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精神和哲学层面的东西。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精神,一方面,是传扬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不管是回族人民坚守的“团结就是黄金”的传统价值观念,还是游牧民族尊重自然规律、对大自然敬畏的思想高度都通过电影、电视剧等媒体渠道展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是传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思想,例如,我国的苗族古歌就是古代苗族人民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为我们生动展现了苗族人民对天地万物、人类起源的独特视角,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是赞扬艰苦奋斗的祖辈先民的宏大民族史诗[4]。在我国丰富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中,这一类蕴含深刻思想的民族文化艺术数不胜数,而民族消費这个中间量,对于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2 文化消费可以传承民族文化独特技艺
民族文化消费可以助力传统民族文化独特技艺的良好发展。首先,通过文艺演出等形式,不仅能提高当地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观看演出,可以培育本土和外地人乃至外国人学习各色各样民族艺术的兴趣,如对民族歌舞、音乐的学习兴趣。其次,一些民族工艺可以直接通过文化消费的方式得到传承,例如民族蜡染和编结工艺等,人们通过购买了解产品、观看制作过程使其文化工艺得以传播。在消费过程中,不仅能使旅客体验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通过学习这民族非遗文化产品的技艺,将民族技艺发扬光大[5]。
3 民族地区文化资本提升与转化路径
3.1 创新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产业
民族地区文化资本丰厚,文化产品所具有的独创性是其价值所在,它是融入创造者思想的精神产品,文化产品价值因其附带的创意价值而得到提升,具有先天优势。因而,在文化生产中创造性往往比生产性更重要。然而,由于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基础建设水平均不到位,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存在严重滞后,最终导致民族传统文化无法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6]。民族地区应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创造性结合,推动两者的创新性发展。基于我国相关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政策以及其自身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独特性和排他性打造各民族地区的独创文化品牌。
3.2 开发民族文化传播智能平台
数字时代的到来,无疑是为民族文化艺术传播开辟了新天地。因此,民族文化要扩大影响力,更好地传承发展,就必须适时而动,积极利用新的文化传播平台和技术手段,将文化传播融入数字化进程中。
提升文化科技含量,促进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与可视化。首先,要健全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存储和保护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艺术档案等。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民族文化,例如短视频平台、微博和直播平台等。最后,要充分认识到视觉文化的重要地位,尽可能使民族文化资源可视化、图像化。
积极发展民族地区的“智慧文旅”,研发智能导游软件。在当前,“说走就走”的旅行蔚然成风,旅游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为了满足旅游爱好者们的需求,研发出一款能够满足游客游前、游中、游后各类需求,使游客充分享受旅游“一条龙”服务的智能导游软件就显得尤为重要。软件的功能内容应涵盖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想要了解的民族文化知识等,这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
3.3 精准对接民族文旅产品与市场需求
以需求为导向,实现文旅产品精准供给,是调整民族地区文旅产业结构、扩大民族文旅消费市场的有效措施。
细化需求类型。不同关系的旅客、不同年龄层的旅客和不同旅游目的的旅客所期望的旅游体验和服务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具有家庭关系的游客和具有情侣关系的游客,其衣食住行的旅游需求是不一致的;老年人与年轻人期望体验的旅游项目也不尽相同;专门前来体验民族文化的旅客和需要安静环境调养身心的旅客,其旅游需求也完全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同需求类型,当前各民族地区的服务供给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为满足不同类型旅客的需求,民族地区可制定个性化的旅游方案和路线,引导旅客体验各异的民族文化风情。
细化需求层次。由于旅客的旅游经费限制,游客需求可分为高端需求、中端需求和低端需求三种类型。高端需求量少,但仍然不容忽视。当前民族地区旅游缺少此类高端私人制定方案,无法有效满足此类需求。后两者需求量大,较容易满足,但容易出现经营模式单一和过度商业化等问题,这将大大降低旅客对民族文化的印象分和体验感。综上,不管是哪种层次的需求,都应制定适宜且个性化的旅游方案,以此提升旅客满意度。
创造和激发游客新需求。数字时代的到来,不仅为传播民族文化提供了平台,还为了解各类游客旅游偏好提供了数据基础。要基于数据分析,创造游客新需求,提供游客新需求,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了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3.4 提升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公共服务
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意识,助力文化产业良好发展。政府部门是否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对于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也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在民族地区,为了更好地发展民族文旅产业,第一,要下功夫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上,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法律保障[7];第二,要从法律层面明确文化产权的归属,健全有关文化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第三,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市场干预,精简文化产业项目审批流程,提供有关信息咨询、技术指导、创业引导、金融服务等服务,为各领域创造更好的文化产业成长环境。
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游客满意度。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民旅游成为生活常态,如何创造令游客满意,有安全感、幸福感的旅游环境,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服务能力。首先,要保障安全底线,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备案,加强对安全问题的监督与检查,构建全面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其次,要创新服务方式,线上与线下服务要同步进行,在提高当地旅游服务质量的同时在网上加大对当地旅游特色的宣传;最后,应合理规划游客旅游高峰期出行、住宿和停车相关的旅游服务,解决相关硬件设施问题,例如,合理规划旅游交通路线、停车空间、各酒店选址等,为游客提供游吃住一站式服务,综合提升游客满意度。
对于民族地区的文旅消费市场,地方政府必须积极整治市场乱象。民族地区文化资源较为丰富,而经济方式又比较单一,所以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绝大部分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在当地经济指标中所占比重很大。然而,民族文化市场中诸如景区收费不合理、欺客骗客、过度商业化等乱象却屡见不鲜。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不良商家欺诈游客易如反掌,老老实实的经营者在与违法违规的市场投机分子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而面临被淘汰的威胁,市场机制遭到破坏,在白热化竞争的市场中,价格战愈演愈烈,讲求实惠的游客挨宰的现象也难以根除。要想解决这些市场乱象,光靠当地人民自治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地方政府从机制建设上进行规范化治理。一方面,要实现信息透明化,公开民族地区旅游实时信息,保障民族地区旅游信息畅通,拓展游客信息获取渠道,健全官方发布信息机制。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新媒体的建设与运用,及时向游客发布相关旅游信息,如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提供旅游專栏查询、当地官方网站提供线上咨询服务等,使游客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当地旅游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治理旅游市场要实行严格的负面清单,将情节恶劣的旅游失信行为的直接负责人列入失信名单,包括强制要求游客购物、文化产品价格设置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天价”店铺等等,提高违规失信的成本,让失信经营者望而生畏,并将黑名单中的违规者清除出民族文化旅游市场。还要加强群众和媒体监督,倡导诚信有序的行为和市场环境构建,利用多渠道加强对合规经营方式的宣传引导。
4 结语
民族地区要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释放民族文化资本的活力,就要充分促进民族文化的消费。我国民族地区多数是欠发达地区,而经济落后并不意味着文化落后,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特色与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异常珍贵的艺术文化资源,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并得到利用。刺激文化消费可以盘活民族文化资本运营的过程,实现民族文化资本循环积累并延展民族文化资本的价值链,以文化资本的提升带动地方经济进步。总而言之,要实现以上目标,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效果,可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强民族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创造性发展;第二,紧跟数字化时代脚步,大力投入科技资源,建设民族文化线上产品与智能平台;第三,以需求侧为导向优化文旅产业结构,精准对接市场与公众需求;第四,规范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市场和完善基础服务建设,提升公共部门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 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市场新主体开辟藏区民族文化消费新渠道[N].中国文化报,2018-07-07(004).
[2] 李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01):8-12.
[3] 热依拉.民族文化、社会资本与农户借贷——多层次研究下的理论框架与实证模型[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5(06):12-20.
[4] 朱应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的转型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02):171-174.
[5] 杨慧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
[6] 徐望.以文化消费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探索[J].民族艺术研究,2019,32(04):148-156.
[7] 麻书豪.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政府管理探讨[J].管理世界,2017(02):180-181.
作者简介:刘宇焓(1996—),女,贵州遵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