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涵
摘 要:区域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市场发展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与区域企业和民众较为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区域金融风险成因的基础上,探究了区域金融风险应对策略。
关键词:区域金融风险;投资风险;应对策略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向好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部分区域的金融领域存在发展缓慢的现实问题,金融风险问题比较突出,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阻碍。只有处理好区域内金融风险问题,才能实现区域金融市场和区域经济水平的稳步发展目标。
一、区域金融风险成因
(一)企业经济持续低迷,不良贷款数量明显增多
部分区域内实体经济发展形势持续处于低迷态势,导致大量实体经济个体企业的资产质量出现明显下滑,比如一些区域内的煤炭企业,这样就造成很多企业需要通过金融服务来改变运行资金不充裕的现状。但由于区域范围内企业自身发展陷入较大困境,只通过融资并无法改变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的现实问题,反而由于持续的发展低迷问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这样便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内出现大量不良贷款,给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了极大经济风险。而且,从近几年整体形势来看,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的不良贷款行为呈现增长趋势,尤其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增量和增幅作为突出,这样便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区域金融风险。
(二)金融机构扩张速度过快带来的金融风险问题
从整体来看,我国近几年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区域,金融机构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大量金融机构在自我扩张时存在忽视效益的问题,将目光放在了单纯的经济利益方面,为了追究高数量和大规模,直接造成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更加突出。此外金融机构人员基础业务能力不够成熟,再加上政府部门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和制度并未实现配套发展,这也让金融机构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累积。但由于区域内政府部门对于经济发展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可能会出现对一些金融机构监管不到位、不全面等问题。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为薄弱的区域,很多金融机构为了扩大客户群,存在不合理经营现象,这样就会导致这些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进而给区域金融风险的发生带来了可能性。
(三)互联网与非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因素
从互联网金融服务不断扩张且发展势头不断增强的现实状况来看,互联网金融服务已经成为金融产业中极为关键的一环。但由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目前缺少完善且严谨的监管机制,导致一些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的安全系数并不高,存在较为明显的金融风险特征。比如在互联网金融产业刚兴起时,比较流行的P2P金融服务模式,由于其金融产品比较复杂,自身又有着比较明显的金融风险,而且金融市场监管存在比较明显的真空点,尤其在一些二線城市和三线城市中,缺乏完善、有效的金融监管,很多P2P产业在违规运作,存在一定非法集资问题。最终导致P2P产业经常发生“跑路”问题,给投资者造成较大的损失,同时也给区域范围内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使区域内群众投资欲望下降,进而给区域范围内金融市场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1]。
另外,一些不正规的非金融机构也在挤压着金融市场,由于一系列不安全操作和不合法存在性,比较容易引发金融风险,扰乱区域金融市场秩序。比如一些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等,这些非金融机构也具备一定融资功能,在融资变得更加方便的同时,其融资风险也在成倍增加,最终带来了极高的区域金融风险问题。
(四)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带来的金融风险
农村经济不稳定一直是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资金缺口比较大,而农民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商业贷款的资金数量比较少,再加上农民很难短期内实现二次贷款,导致农民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等问题比较突出。虽然政府部门要求银行放宽农民贷款政策,但很多农民依旧不会将商业贷款作为首选借贷方式,主要是由于程序比较复杂、条件比较严苛,金融产品创新性较差,并不符合农民实际需求。因此,很多农民转而采取民间借贷的方式,但这种金融模式存在非常大的金融风险,非常容易发生金融纠纷,而且民间借贷也存在比较大的漏洞,不利于法律和金融机构的监管,一旦出现大规模民间借贷危机就会出现区域性金融风险。
此外,非法集资问题也比较突出,非法集资的隐蔽性和破坏性都比较强,一旦发生“爆雷”现象,会导致大批投资者受到高额经济损失。非法集资一般对象是老年人或者退休人员,这类人群具有一定经济基础,但金融知识比较薄弱,因此非法者会钻这一空子进行诈骗活动。目前很多区域对于非法集资的管控力度不强,大多只能通过事后追查等方式进行弥补,这样便会给区域带来较大金融风险影响。
二、区域金融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一)不断健全金融领域法律法规,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
要想加强对区域内金融风险管理力度,必须要尽快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管控方面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前金融市场发展形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针对金融风险空白点进行全面完善,尤其是一些互联网金融服务中的一些法律法规“真空地带”,必须要让法律法规的完善速度能够跟得上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提升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从而降低金融风险发生几率。另外还需要尽快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相关法律法规细则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提升金融领域法律法规的可操控性[2]。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否具备完善、可靠、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直接关乎着金融机构发展质量。因此,金融机构应当全面推行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每一项金融服务活动和金融产品都可以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管理下完成。内部控制制度也要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以及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同时,金融机构要做好人才管理工作,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保驾护航”。
(二)严格控制金融机构数量,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
由于经济市场的开放,再加上政府部门鼓励市场经济发展,部分区域政府为了刺激区域内经济发展,放松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导致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金融机构,并且良莠不一。部分金融机构为了创造经济效益,甚至为了垄断资金,采取一些非常规的经营措施,最终影响了金融领域的稳定性。因此,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一方面控制其发展数量,避免水平不高的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市场;另一方面控制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的分布,避免出现过度扩张的情况。另外还需要加强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市场和推出金融市场的管控力度,这也是降低区域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
政府部门应当做好牵头工作,建立区域金融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系统。根据区域内企业发展情况以及核心产业类型,结合区域金融特征,构建区域金融模型,这样可以对区域内金融风险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对金融模型的动态监管,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金融风险,对可能出现金融风险的及时发布预警警告,从而在早期进行应对处理,避免引发更大规模的金融风险。另外,还需要对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金融机构进行全面监管,避免其由于非法金融活动而给区域内民众造成较为严重的金融风险。
(三)在区域范围内形成金融风险管理的“一张网”
为了防控区域金融风险,必须要由政府部门牵头进行管理,金融机构与企业共同参与,在区域内部形成金融风险合力管理模式,构建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一张网”,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这样能够避免个别金融机构或者非金融机构钻了金融监管的漏洞,严防出现金融风险管理“真空地带”。首先,政府部门应当对区域内存在经济困难的企业积极进行帮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判断其是否具备享受金融服务能力,是否具备偿还借贷的能力。必要时可以对个别企业进行信用担保,让金融机构能够为其提供金融服務,避免企业经营发展受阻或者采取其它不合理借贷行为;其次,要强化政府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合控制金融风险,对区域内金融市场以及区域内重点企业的金融风险进行监管和评估,降低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从而提升区域内金融风险防控能力[3]。
(四)控制金融服务对象,处理农村金融服务困境
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区域内存在的产能偏低、耗能过高的企业应当进行金融服务活动控制,要从压缩放贷金额、提高放贷利率等方式对其进行风险控制,必要时可以采取不放贷政策,避免企业经济负增长或者经营不善倒闭而造成大量经济资源流失问题。金融机构可以对一些新兴产业或者有极高发展潜力的产业提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比如新能源领域产业、电子科技领域产业等,在推动区域内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区域内金融风险。
针对农村存在的金融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年入手进行处理:首先,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培养农村金融人才;其次,强化农村民间融资监管力度,推动农村金融中介规范化建设。
控制区域金融风险是保证金融市场安全性,推动区域金融平稳发展的重要措施。要从健全金融领域法律法规,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控制金融机构数量,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加强区域内金融市场监管,以及合理选择金融服务对象等方面入手实施区域金融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波.山西区域金融风险基本判断及应对策略[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8(01):17-23.
[2]梁赫.金融脆弱性与金融风险应对策略研究[J].北方经贸,2019(05):106-107.
[3]吴蕾.新常态下金融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8(31):30-33.
(中国工商银行武汉水果湖支行 湖北省 武汉市 4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