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劳务就业扶贫带动群众脱贫路径探析
——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2020-03-11 19:54姜仕贵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稳岗黔西南州劳务

姜仕贵

(中共黔西南州委政策研究室,贵州 兴义 562400)

就业是贫困群众增收的基本方式,是斩断穷根的重要手段,是最大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一个人没有就业,就无法融入社会,也难以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失业的人多了,社会稳定就面临很大危险。有的民族地区就业问题突出,必须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切实把这个民生头等大事抓好。民族地区发展二、三产业,开发项目、建设重点工程,无论谁投资,都要注重增加当地群众就业、促进当地群众增收。”[1]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民族地区劳务就业扶贫工作,推进就业扶贫全覆盖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为黔西南州)在巩固前期返岗就业工作成果基础上,积极开展就业扶贫全覆盖攻坚行动,基本实现就业扶贫全覆盖,为实现“六稳”“六保”目标中的“稳就业”“保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为确保如期交出质量高、成色足的脱贫攻坚答卷提供有力支撑。

一、深刻认识做好民族地区劳务就业扶贫工作的现实意义

做好劳务就业扶贫工作,是当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需要,也是乡村振兴长远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无论是攻克最后贫困堡垒,还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都要求我们必须抓紧抓细抓实劳务就业扶贫工作。

(一)抓好劳务就业扶贫是深入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就业放在“六稳”和“六保”之首,多次对做好稳就业工作、抓好就业扶贫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指出:“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2]“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针对部分企业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因地因企因人分类帮扶,提高政策精准性。”[3]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又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4]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做好劳务就业扶贫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黔西南州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最后关键阶段,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多措并举抓好劳务就业扶贫工作,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

(二)抓好劳务就业扶贫是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财富之源,是“六稳”“六保”之首,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2]这是夺取全面胜利的总攻号令。今年是收官之年,黔西南州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全州贫困群众收入中,务工是脱贫及稳定脱贫的重要渠道。如果就业问题解决不好,计划今年通过就业实现脱贫的群众就可能受到影响,已经脱贫的也有可能返贫,部分边缘户则可能掉到贫困线以下,从而产生新的贫困。特别是全州33.85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成为新市民,就业稳定才能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可就业、逐步能致富。为确保贫困群众顺利就业稳定增收,抓好劳务就业扶贫是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三)抓好劳务就业扶贫是应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影响的必然要求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叠加影响,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小的季度增幅。随着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国外市场需求整体上大幅收缩,我国外贸出口、上下游产业链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从国内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企业增量下降、用工需求收缩,投资下滑、消费乏力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就业岗位拓展的不利因素。黔西南州作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经济发展基础弱、底子薄、支撑不足、动能不强,疫情对旅游、餐饮等服务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尤为严重,出现部分农民工外出务工受阻,本地就业不充分等问题。今年一季度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负增长1.3%、增速排全省第二,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仍然是主要矛盾。为确保群众工资性收入不受影响,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抓好劳务就业扶贫是应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影响的必然要求。

二、黔西南州抓好劳务就业扶贫的做法成效

就业事关基本民生大计,事关脱贫攻坚大局。今年以来,黔西南州坚持把做好劳务就业扶贫作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在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强化指挥作战体系,出台实施劳务就业扶贫全覆盖攻坚行动计划系列政策文件,坚持“外输、内拓”两手抓,通过返岗就业、增岗就业、稳岗就业等举措,促进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全州贫困人口有劳动力家庭以户为单位动态实现就业全覆盖,为全州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强化组织保障,构建高效指挥作战体系

一是建立就业全覆盖攻坚行动指挥部。成立了由州委组织部部长任指挥长、州政府分管副职任常务副指挥长、州政府常务副州长担任指挥部第一副指挥长、相关副州长任副指挥长的就业全覆盖攻坚行动指挥部,县级组建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指挥长”的指挥部,明确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同时,充分发挥州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体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两委一队三个人”、网格员、就业指导员等作用,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二是强化精准调度督战工作机制。坚持州对县每天一调度、县指挥长一天一调度、州县指挥部一天一研判,全州工作一天一战报、乡镇(街道)党政负责同志一天一盘点,村(社区)“两委”(前沿指挥所)一天一落实的“六个一”机制,全面推进工作落实。同时,州县两级就业扶贫全覆盖攻坚行动指挥部督战队采取现场查、交叉查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抽查,提出解决的措施办法和整改时限建议。三是推行工作计划任务书制度促落实。为确保实现贫困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新市民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推进实现贫困劳动力家庭三人户一人以上就业、四人户两人以上就业,力争基本实现就业全覆盖。施行州县乡村四级务工人员返岗就业计划书等制度,将阶段性目标任务具体分解到每一天,实施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按天推进,按期对账销号,有力推动工作落实。

(二)强化统筹协调,有力有效推进稳岗就业工作

一是广泛收集岗位推动就业。围绕“内拓”挖掘岗位,加强上下对接,争取资金和岗位支持,围绕一、二、三产业发展全面收集就业岗位,重点解决贫困劳动力、新市民劳动力和边缘户劳动力的就业。围绕“外输”收集岗位,积极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特别是对口帮扶城市对接联系,及时收集、梳理东部沿海地区用工岗位信息,每周进行更新,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足够的岗位选择。二是突出精准培训推动就业。持续深化“教育+人社+N”等培训就业模式。围绕十大农业产业和重点项目龙头企业,鼓励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劳动力就业,组织开展岗前培训;鼓励和支持州内企业和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以工代训;聚焦化工和装备制造、新型建材、轻工业、信息产业等重点产业,支持州内企业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在岗员工技能提升培训。三是及时推送岗位推动就业。在各村(社区)、新市民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设置就业务工服务宣传点,以村组为单位建立 QQ群、微信群,采用新时代大讲堂及时精准匹配岗位等方式,营造就业氛围,做好岗位推送和人岗对接。同时,通过州级产业园+县乡村三级劳务体系的方式,充分发挥劳务公司寻找岗位、推荐岗位、派遣用工、承接政府性项目和壮大集体经济的中介载体作用,带动社会劳务中介机构发挥好作用,积极推送州内外就业岗位。四是挖掘内部潜能推动就业。围绕州内一、二、三产企业和项目工程复工复产,定期精准收集、全面锁定、及时推送用工情况,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积极鼓励和引导州内外企业建成就业扶贫车间134个,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加大社保费减免、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补贴、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以工代训补贴等援企稳岗和服务企业力度,扶持企业发展带动稳定就业。针对劳动能力弱或暂时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新市民劳动力等就业困难人员,结合实际开发储备2万余个工作岗位和1万余个公共服务岗位进行过渡安排和合理安置。

(三)强化沟通对接,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

一是加强沟通建立完善协作机制。为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市场,探索常态化劳务协作会商机制,畅通劳务输出渠道,今年4月至5月,黔西南州委、州政府主动出击,由分管领导带队,各县(市、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参与组建工作组,分赴浙江省宁波市、金华市、台州市、温州市,广东省深圳市、东莞市、佛山市,福建省泉州市3省8地,与当地政府共商劳务扶贫协作事宜,签订劳务协作稳岗就业协议57份,让黔西南籍在外务工人员有就业、能就业、稳就业、有收入,共同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畅通渠道推动有组织化返岗。千方百计克服疫情影响,在全州开通“返岗直通车”,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信息对接、运输对接、健康检测对接,组织指导返岗人员做好外出就业前健康检查,对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健康证明》51.88万份。采取包机、包车、专列,实行“专人、专车、专厂、专线”和“点对点、一站式”等方式,按照“集中统一、成规模、成批量”原则,实现上车返岗、下车进厂“一站式”服务,推动劳动力有组织外出务工。全州共开赴州外“返岗直通车”1525班次,输送外出务工劳动力41519人。三是用好平台优化跟踪细致服务。积极加强与东部地区的沟通联系,依托黔西南州已成立的10个劳务协作站、“两地三级党组织”等平台,通过用工企业、劳务协作站、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三方通力合作,成立“务工人员之家”,打造“三位一体”一站式务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好他们在稳岗就业中的教育引导和凝心聚力作用,为务工人员做好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稳岗实时跟踪服务,促进稳岗就业、稳岗增收、安心安业。

(四)强化利益联结,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解决就业

一是狠抓春耕生产不误农时。大力发展的茶叶、食用菌、蔬菜、精品果业、中药材(含石斛)、生态畜禽、生态渔业、薏仁、油茶、烤烟等十大特色产业不断上规模、提效益,重点打造的茶(含油茶)、蔬菜、中药材、精品果业、特色粮食“5个百万亩”工程实现阶段性预期目标。在去年秋冬季就积极谋划今年春耕生产准备工作,明确秋冬种产业带建设、坝区产业结构调整、2020年低效作物调整等目标,并与各县(市)、义龙新区签订《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任务确认书》,压实工作责任,春耕工作受疫情影响较小,春播面积284.62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7.1万亩。今年全州计划调减低效作物种植面积30.04万亩已全部完成,正在对产业结构调整成果进行巩固强化。二是狠抓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州县两级整合1亿元资金,实施“四补四保”16条措施,支持帮助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州重点调度的227家农业龙头企业已于2月25日全部复工复产,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10.2万人(次)。三是狠抓林下菌药产业发展。立足发挥林业资源、山坳平地资源、特殊小气候资源等优势,大力推进林下菌药产业发展,致力于迅速上规模、精准带农户。其中,今年计划新增林下菌药产业种植规模11.33万亩,食用菌产业以木耳为主,大力发展红托竹荪、大球盖菇、灰树花等品种,中药材产业以石斛、天麻等为主,辅以发展林下养鸡、养蜂等养殖业,按照1亩带动1个劳动力常年就业,可解决稳定务工就业11万人(次)以上。同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务工、入股分红、返租倒包等,按照三方股权2:3:5比例,优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份额,确保群众最大限度获利,持续稳定增收。截至6月11日,已完成种植4.17万亩,累计用工量16.01万人次。

(五)强化“保姆”服务,不断优化就业服务保障

一是探索推行“党支部+”模式强化就业服务。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在全州全覆盖成立县级劳务服务公司、乡镇劳务分公司、村劳务合作社的基础上,着力推行“村社合一”,特别是在望谟县探索推行“村党支部+村劳务合作社”模式,采取村“两委”班子成员与劳务合作社交叉任职,普遍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劳务合作社负责人,党支部重点负责加强对合作社领导、政策宣传、组织发动等工作,劳务合作社重点负责岗位收集推送、劳务输出、跟踪服务、稳岗就业等工作,着力推进就业扶贫。同时,针对一些村组促进就业工作薄弱的实际,及时出台通知,成立就业工作党小组,下沉攻坚力量扎实推进薄弱村民组就业扶贫全覆盖,及时在全面摸排出来的225个就业工作薄弱村民组建立229个就业党小组,选派3252名干部下沉攻坚,推动就业工作薄弱村民组32319名群众实现就业,其中贫困人员14349人。二是推行就业服务卡制度强化就业服务。及时制定施行“就业服务卡”制度,以村为单位,由基层包保联系党员干部逐村逐组逐户逐人监测劳动力就业状态,精准填写就业服务卡,纳入连心袋规范管理,每月 5 日前核查更新,形成动态监测、专人推进、及时服务、末端管理工作机制;指挥部加强工作统筹督促,乡镇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入户填报工作要加强指导,包保联系责任人、网格员要认真做好填写、入户和每月核查工作,确保信息准确,强化稳岗动态监测和就业跟踪服务。三是运用“大数据+”联动强化就业服务。依托贵州省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的方式,开展线下线上各类招聘活动,搭建面对面交流平台,对就业岗位和劳动力信息进行融合分析,动态掌握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时间、就业轨迹、培训情况、工资收入等,将贫困劳动力与劳务就业岗位进行精准匹配,做到人岗相适。同时,州、县两级建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生态移民、公安、民政等部门组成的联动核查机制,每月对数据进行核查比对,确保各部门数据一致。四是注重氛围营造强化就业服务。发挥好各级媒体的宣传发动和引导作用,今年以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贵州卫视新闻联播和特别节目,央广网、新华网、人民网、贵州日报、多彩贵州网等新闻媒体报道了黔西南州组织回乡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就业扶贫及稳岗工作300余次,为黔西南州就业创业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民族地区抓好劳务就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社会,也是稳民生、稳民心。今年是总攻之年、大考之年、收官之年,抓住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具体的就业问题,全力以赴做好劳务就业扶贫各项工作,我们必须以坚定的决心、超常规举措、更强责任担当,打好劳务就业扶贫工作硬仗,切实维护就业大局稳定,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

(一)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

务工就业,不仅是农民群众自己的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劳务就业扶贫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要不断优化全州就业扶贫全覆盖攻坚行动指挥部指挥作战体系,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形成人人知责明责,争先作为的工作氛围。要充分发挥现有村就业党小组、宁波务工人员临时党支部、部门间联合党小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党支部,东西部扶贫协作乡镇联合党支部等党建引领作用,在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拓展党组织覆盖面,建立党员干部“一对一、点对点”的联系服务机制,不断增强党组织在有组织劳务输出、推动稳岗就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要进一步抓产业带就业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着眼长远加快发展产业,增加岗位、扩大就业。要抢抓机遇,聚焦脱贫攻坚、新基建、新能源、新型城镇化、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尽快谋划和实施一批补短板、强保障、惠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最大限度开发一批劳务就业岗位。要加强与东部帮扶单位沟通协商,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机遇,积极引进东部企业到黔西南州投资建厂、开设扶贫车间,既解决就业问题,又发展产业、增加贫困地区造血功能。要努力拓展工业、服务业就业岗位,积极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就业潜力。要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发展全产业链吸纳就业。要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整合资源优势,多形式、多渠道开发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

(三)要进一步提升组织输出

要围绕企业、重大工程项目、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岗位需求,重点强化短平快的精准培训、人岗相配的岗前培训。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采取“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贫困劳动力”等模式,全面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民务工就业组织化程度,能够提升农民务工就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价格,有助于培育壮大农村劳务经济,是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正确之计。组织化比势单力薄的农民个体,更能抵挡劳务市场的波动,更能在激烈的劳务市场竞争中胜出。提升农民务工就业组织化程度,不仅能够有效克服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对就业的影响,使贫困群众就业有保障、工资收入水平不降低,而且经过市场化、专业化锤炼之后,利于在劳务市场中打造出品牌。

(四)要进一步精准跟踪管理

要强化定期联系,建立就业服务卡定期核查机制、驻外劳务协作站定期走访机制和部门联动维权服务机制,加强动态服务。要强化稳岗会商,加强劳务协作稳岗就业会商,按照各地与宁波等地区签订稳岗协议内容开展工作,拓展与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等务工集中地的稳岗会商工作,做好务工人员在外就业稳岗和转岗衔接服务工作,实现在外稳定就业。要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用好大数据手段,及时跟踪、监测、核实贫困劳动力去向,建立务工就业台账,加强动态跟踪服务。如果有返乡回流的贫困劳动力,要及时上门了解情况,针对其中的失业人员做好就业引导服务。

(五)要进一步强化战时纪律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劳务就业扶贫形势越是严峻,越需要比拼干劲、比拼作风,每项工作都需要更加具体更加深入。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既要当好“指导员”,又要当好“战斗员”亲力亲为、抓细抓小,坚决克服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要强化战时状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更严更实更细更紧的作风抓好劳务就业扶贫工作。要把劳务就业扶贫工作作为挂牌督战的重要内容,建立地方和部门“双台账”、落实“双责任”,实行“双问责”,对工作中存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坚决追究责任。要将劳务就业扶贫工作纳入干部履职纪实和跟踪评估,作为识别和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

(六)要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

加大就业扶贫工作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及时总结在返岗就业、增岗就业、稳岗就业及“两补两看”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是黔西南州与宁波市合作推进稳岗就业的做法,得到中央有关领导和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其他地方提供了经验借鉴。要积极挖掘劳务就业扶贫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开展评优评先活动,选树典型,宣传先进,开展交流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稳岗黔西南州劳务
掌舵脱贫人口增收“基本盘”
第一师阿拉尔市农牧企业稳岗补贴政策研究
黔西南州安龙县“十四五”石材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云南为困难企业提供“稳岗返还”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浅谈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推进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