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奥顿·格里斯特 撰 周晓可 译
(1.美国佐治亚州西南州立大学,佐治亚州 艾美立科斯 Georgia31709;2.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89)
“别现代”(Bie-modern,维基百科)是在中国被提出的一种新的哲学理念,它是对当代观念“现代化”和“后现代”的一种挑战。由于现代化是西方启蒙运动的产物,中国并没有经历过同样的哲学进程,因此不会经历西方所经历的现代化。相反,它经历了“另一种”现代化,也就是所谓的“别现代”。别现代理论是由王建疆教授提出的,在他的论文《别现代别在哪里?》中很好地将别现代主义(Bie-modernism,维基百科)定位为当代中国思潮。虽然别现代主义目前无法被准确归入西方现有范畴,但是将它与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合并在一起时,就会呈现出一种独特性。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元素同时存在于别现代理论的体系中,但每一种理论都不足以定义它。
根据王建疆的例子和描述,别现代主义可能还不适合按现有西方学术范畴进行划分。尽管如此,从分类的角度来思考别现代主义仍然是有帮助的,因为它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种新现象。目前,关于别现代主义的很多文章都是从哲学的角度写的,但其实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别现代主义。在这一点上,它可以用来描述别现代主义艺术和其他别现代形式。因此,认知心理学与别现代主义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将王建疆的别现代理论与认知心理学联系起来,别现代主义艺术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新的艺术范畴,它与包括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内的已经存在的艺术形式相似,但同时存在明显区别。这一点,在近年的别现代主义艺术展和视频《别现代主义艺术》中已得到了一些说明。在此基础上运用认知心理学的范畴形成和修正理论,提出通过同时将别现代主义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联系并加以区分的方法,将别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加以概念化。具体来说,本文将提出并验证以下问题:
①别现代主义的定义是什么,它与其他相关的哲学理论,包括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有何不同?
②别现代主义是它自己的划分范畴吗,如果是,它属于什么范畴,范畴划分的定义边界是什么?
③哪些例子属于别现代主义?这些例子有多大的代表性?
④文化在别现代主义的发展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随着每一个理论或概念的提出,关于别现代理论范畴划分的问题将被提出。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引导回答关于“什么是别现代”以及架起心理学和艺术之间的桥梁,弥补两者之间一直以来缺乏的联系。上述问题的探讨也将与王建疆——别现代理论的创建者与主要贡献者的研究工作相联系。
范畴形成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基本面。范畴帮助我们通过创建心理启发或捷径来认识世界,我们使用这些范畴来思考新的和已有的事物。通过范畴,我们可以借鉴以前的经验和思想来理解新的信息,包括新的想法、事物和经验。范畴本质上是由我们的文化塑造的,文化提供了我们用来解释信息的经验和概念。因此,范畴是抽象的,同时又根植于我们的经验的。
用来理解范畴形成的认知理论,可以用来探索别现代和别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范畴的发展,它不同于其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前现代主义的范畴类别。从王建疆的英文著作和维基百科上的介绍看,别现代理论包括别现代社会现状和别现代主义主张两大部分,但实际上都是一个新的范畴,堪称别现代理论或者别现代主义理论,或别现代主义,根据具体的上下文确立,它是由那些负责构建别现代理论的人的经验和观点所塑造的;然而,和所有范畴一样,随着艺术家和学者们不断寻找定义别现代现象的方法和能够体现它的特征的例子,别现代理论正在经历形成自身范畴所必需的过程。
与哲学理论一样,别现代理论包罗万象,但是以别现代风格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将构建一个加工类范畴。范畴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类和加工类。自然类是指在世界上自然存在的类别,比如生物,也包括自然的非生物,如岩石。另一方面,加工类包括由人们设计或发明的具有特定用途的项目。显然,艺术是属于加工类范畴的。即使艺术品是由自然物体,包括木头或石头所制成的,但它还是由人类制造的,且具有一定的功能,因此被认为是人类加工品。
由于考虑物体与生物的目的论,加工类范畴通常比自然类更难定义,别现代主义也不例外。王建疆教授对其定义作了明确的概括,但由于其相对的新颖性,尚未被大众广泛接受。但也许随着美国的“中国别现代研究中心”的建立,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变。随着全球对别现代的专注研究,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方案将被提出、讨论和完善,这将使别现代主义的定义得到不断变化和进步。
像别现代主义艺术这样的加工类有时很难定义,因为它们缺乏本质,而自然类通常被认为具有本质。本质是使物体成为其范畴类别的一些特性。例如,狗有使它们成为狗的本质。其实这很难确切地定义是什么使狗成为狗。狗是由它的基因决定的还是由它的长相决定的,大多数人认为生物都有一些基本的特性,即使他们不容易被准确描述。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本质论,因为它认为这些物体具有本质,而不是物体本身的实际特征。但人类加工品也可以有本质,这也是现象学家所争论的。通过剥离加工品的先验信念,并以更高的客观性来看待它,观察者可以看到人工制品的真正本质。事实上,艺术的本质就是艺术本身。的确,本质可以由观察者投射到物体上,因此并不一定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但现象学家认为,尽管如此,加工品还是有自己的本质的,我们有责任去认识它。在这一点上,还是很难说别现代主义是否有本质。虽然王建疆就别现代主义给出了定义和例子,如区别真伪现代性,建立真正的现代性,但其本质并不清晰。这将由构建别现代的理论家去思考别现代主义艺术是否有一个本质可以构建并成为受众的信念(心理学家可能认为),或者被认为是别现代主义艺术的固有属性(现象学家可能认为)。
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提供的定义和例子为别现代理论的范畴形成的核心必要性打开了局面。所有范畴类别都有定义特性。这些定义特性帮助我们理解必须将哪些内容视为该范畴类别的一部分。学者戈德斯坦曾以正方形为例来解释。正方形有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它是一个有四条等长边的物体。如果一个新物体有四条边,且长度都相等,满足这两个条件,那么它无疑就是一个正方形。范畴形成的定义法使我们可以通过简单地查看定义就知道某个东西是否符合该范畴类别的标准。当然,使用定义特性法对许多(如果不是大多数)事物进行分类也存在一些问题。正如维特根斯坦著名的解释,“游戏”这一范畴类别是不容易用定义来描述的。戈德斯坦所说,“比如,我们称之为‘游戏’的过程。我的意思是棋盘游戏、纸牌游戏、球类游戏、奥运会比赛项目等等。因为如果你观察他们,你会发现他们不是完全相同的,只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同关系。我想不出比‘家族相似性’更好的表达方式来描述这些相似性。”
正如维特根斯坦所提议的,当我们使用“游戏”一词时,我们彼此理解,但当决定如何定义“游戏”一词时,问题就来了。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是有趣的,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是和别人一起玩的,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有一个目的。另一个可能熟悉的例子是椅子。椅子可以定义为“一件由一个坐垫、腿、靠背、扶手等组成的、为人类服务而设计的家具”,但还是有很多物体虽然具有椅子的服务功能,却并没有腿(例如,“豆袋椅”),甚至有的物体满足椅子的所有标准,但却没有椅子的服务功能。就椅子和大多数情况来说,定义并不直接指向物体,也不接受所有可能的情况。当要形成一个新的范畴类别时,定义是有用的,因为它们能对范围边界以及包含性和排他性的示例提供指导准则和规则。但它们也是有限制的。除了限制之外,它们也没有提供足够的灵活性来充分描述范畴类别中的项目。就像“游戏”一样,别现代主义也是一个很难界定的范畴类别,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缺乏一个可以涵盖所有别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定义。
目前,别现代的定义已经被提出,这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的一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对一种真实的或真正的现代主义的期待,尽管有趣的是,这个名字显得十分尴尬、怪异。王建疆提到:“别现代主义代表着对虚妄不实的现代主义的区分、剥离和切割,从而达到真正的现代主义,从而推动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1]30
显然,范畴划分的类别定义法并不见得有效。但是我们有什么其他选择呢?反观前文的例子,维特根斯坦提到的“家族相似性”为类别定义法提供了一些灵活性。它允许成员属于一个范畴类别,而不必遵守严格的定义。此外,几乎每个范畴类别都有适合该类别但又不满足定义标准的示例。例如,严格来说,狗可以被定义为有皮毛的、会吠叫的四足哺乳动物。那三条腿的狗呢?或者一条剃了毛的狗呢?或者一只不会叫的狗而“家族相似性”就可以让一只沉默的、没有毛的、三条腿的狗也归入“狗”的范畴类别,同时不必改变 “狗”的定义标准。同样,别现代主义的“家族相似性”可能包括别现代主义的示例,这些示例可能在别现代主义的定义之外,但仍然被认为是该范畴类别内的成员,比如包括其他社会或时期的别现代主义。
在建立划分范畴类别时,学者还必须考虑同时满足具有必要且充分条件的定义标准特征(即:必要条件,一个对象必须属于该类别;充分条件,如果该对象具有定义的全部共同特征,则该对象属于该类别)[2]。以单身汉这一类别为例。一个单身汉有三个必要的特征:男性,未婚,成年。如果一个人连这些特征都没有,那么他或她就不是单身汉(例如,未婚儿童或成年女性不能成为单身汉)。这三个特征也是充分条件共同的特征——如果一个人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那么他就是一个单身汉。随着时间的推移,“别现代主义”这一理论将得到一个更丰富、更可靠的定义,包括更清晰的示例和划分边界。
一种可行性是在讨论开始时避免提供任何明确定义,直到有足够的示例可以作为代表。这样做,可以在许多示例之间绘制相似性,并且可以通过创建一个标准或典型示例来代替定义。通过利用相似性而不是定义,可以涵盖更多有代表性的示例,从而能使别现代的范畴类别的划分边界更清晰。当学者们开始对“别现代主义艺术”下一个有效的定义时,必须注意对“别现代”这一范畴类别下的定义的限制。必须决定是否要对别现代做出定义,如果是这样,这些特征是否是必要且共同充分的条件。换言之,本文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尽可能的定义包含所有可能性的示例。如果提出一个定义,这个定义最好是满足“家族相似性”的定义,这将为艺术和艺术家进入这一范畴类别提供灵活性。当然,如果定义太宽泛或与其他艺术形式重叠太多,别现代和别现代主义就有可能不够清晰,无法被定义为独特的艺术形式。王建疆解释说,别现代本身是一个混合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社会形态理论。事实上,它不是“后后现代”,因为既没有真正的现代,也没有后现代主义相追随。这样,别现代主义就可以被归类为一个“模糊的范畴类别”,这是一个不容易定义的范畴。即使在中国,像现代哲学这样的既定哲学形式也受到了挑战。别现代主义并不是唯一一个拥有模糊范畴类别的。现代主义也没有明确的定义,虽然这一范畴仅从表面上看是明确的,但它是不正确的,因此才有了别现代主义的发展。王建疆写道:“中国的现实仍然是一个与现代、前现代和后现代交织在一起的状态,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很难被定性为纯粹的现代或前现代,或后现代,所以我们只能说它是别现代。”[2]22
认知心理学可以提供一些关于模糊边界的见解。在汉普顿1979年的研究中,他发现同一个范畴类别的成员形成了一个连续统一体,而不是有一个刚性的边界。有些事物几乎没有被排除在范畴类别之外(例如,属于蔬菜这一范畴类别的葫芦),而有些事物几乎没有被包括在内(例如,海藻)。汉普顿的结论是,大多数范畴类别的“边界”上都有这些连续统一体。这可能是别现代理论的情况,因为它也有一些示例,在明显的别现代和明显的非别现代之间形成一个连续体,在两者之间有一个模糊的界限。因此,需要对边界上的那些例子做出判断,看它们是否属于别现代。首先,学者们可能认为这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形式,因为它是对现代的反拨,尽管被映应的“现代性”一开始就不是真正的现代性。
模糊范畴类别往往是围绕原型而不是定义所构建的,而且通常是自然演化的。定义法通常不是定义划分范畴类别的理想方法,特别是针对加工类。一个建议的替代方法是围绕一个标准或类别所属成员的“平均”特性来划分范畴类别。这与定义特性法不同,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原型时要充分考虑到准确描述原型的特征。这些特征虽不是构成范畴类别所必需的条件,但却具有代表性。举一个自然类别“鸟”的例子,人们可能会想到自己地区的典型鸟类——比如北美的“知更鸟”。知更鸟具有鸟类所有的典型特征,尽管不是必要条件:它会飞,会下蛋,个头小,可能最重要的是,生活在北美会经常遇到知更鸟。北美鸟类的其他例子还包括松鸦、麻雀和鹪鹩。通过算出这些代表性例子的平均特性,一个鸟类的原型将会出现。但是重要的是要记住,这些原型是由平均特性绘制出的,所以它们不可能涵盖范畴类别的实际成员。
随着更多的例子形成,别现代主义艺术的原型将会形成。不过,就目前而言,可以肯定的是,该原型将包含王建疆所解释的许多别现代主义的特征,比如包含了但又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前现代主义相分离的特征。同时,对这一主题的持续讨论也可能形成别现代主义艺术的原型。
原型法的另一种替代方法是分类的举例法。与原型法不同,举例法包含了来自人们所遇到的类别的真实例子,而不是这些示例得出的平均特性。因此,艺术示例将包括实际的、有代表性的艺术实例,而不仅仅是以前遇到的艺术的平均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代表别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将被纳入别现代主义的范畴类别中,并将建构出别现代主义范畴。像原型法一样,举例法需要更多的示例来定义别现代主义。
那么,到底原型法和举例法哪个更好呢?答案是,视情况而定。研究表明,两者都同样有用。原型法可能更适合大型的范畴类别划分,如鸟类或艺术品,而举例法可能更适合有限制的范畴类别划分,如大学或航空公司。这也适用于别现代理论的范畴划分。举例法包含更多的灵活性,并有更多的范例,比如就像“游戏”类别,是很难确定原型的。相反,举例法就可以用来包含代表别现代的多个例子。一旦这个范畴类别建立起来,以后就可能会出现相对明确的原型。
经验是创建原型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原型是通过创建以前遇到的类别成员的平均特性所形成的。同时因为原型是基于经验形成的,所以原型会随着文化和地理区域的不同而变化。
别现代理论发展的核心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成员的经历。别现代主义是对中国现代性的一种回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中国现状的方式。因此,文化与它的形成是不可分割的——历史积累是文化的核心。
在西方,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分属不同的时期,是完全不同的三个概念,但在中国,它们却同时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别现代是一种独特的、而不是西方哲学和社会所存在的现代性。由于西方现代与中国现状的差异,我们不应把现代主义的范畴类别应用到中国的理论体系中。我们要建立一个不同于西方使用的范畴类别,因此,范畴类别划分是描述别现代主义思想的关键。
有趣的是,别现代主义是基于所处的背景所构建的,而不是依靠严格的已有理论框架来界定的,它是基于中国社会的产物。别现代与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发展不同,它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区别性,完全沉浸在其语境背景之中。别现代主义与其他思想互相联系和影响,其中包括前现代思想、现代思想和后现代思想。因此,别现代理论就像一个图式,或者说是表达知识的思想框架,它将许多相关的概念组织成有意义的关系。除了示例以外,模式化还可以包含许多关于概念的事实。例如,“鸡”的模式可能包括它有喙,吃虫子和草,下蛋,可食用,它也可能包括不同鸡的种类。由此可见,图式化相比定义显得更加灵活,它包含了更多、更广泛的概念信息。人们几乎能绘出所有概念的模式,比如海滩、教室、交通系统、艺术等等,这个名单可以无究无尽。
图式化本质上强调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生态学或语境背景下的联系,就像别现代理论一样。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是最早开始研究解释人类是如何从儿童时期开始发展图式化理论的学者。皮亚杰认为,人类会先通过使用现有的知识框架来解释新信息,并用此来构建对世界的理解,这一过程称为同化,然后再对现有的知识框架进行改变,这一过程称为顺应。人类会对自己所经历的事物进行描述并贴上标签,同时基于自己的这些经验来吸收和接纳新的知识。例如:一个孩子最初可能会将蝴蝶归为“鸟”类范畴,因为它有符合“鸟”类的特征:它有翅膀,会飞,并有一个相似的自然审美(同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认知到一个新的类别——“蝴蝶”,可以用来解释以后再碰到的事物(顺应)。只有通过经验的积累,孩子的认知观念才会改变,新的观念才会发展。
这些认知过程当然不仅限于儿童。成年人也会先使用现有的范畴类别来理解新知识,但当发现现有的范畴类别并不适合新事物时,也会从而发展出新的范畴类别划分。
目前,学者们正在利用同化和顺应的方式来调整别现代理论与其他相关哲学的联系。但别现代主义将会吸收和接纳多少哲学理论仍有待观察。如果更多的同化性随着别现代理论的确立而发生,那么别现代主义将会出现越来越多具有代表性的示例,这对于形成和建立别现代主义是必要的。如果别现代理论发生更多的适应调整和变化,那么它将根据自身遇到的情况背景而改变。无论是同化还是顺应,经验都是决定别现代理论的关键。就像经验主义者主张的,我们不能只接受支持我们理论的示例,而忽视那些不支持我们理论的示例,相反,所有的示例都必须加以思考。因为,理论可能会因为对这些示例的理解而得到加强,或者会进行自我调整,直到在该理论范畴类别中拥有了足够多数量的示例可以支撑为止。
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社会的思维过程往往更具语境、更考虑环境背景因素。也就是说,在吸收和接纳新概念时,非西方社会的思维过程通常都是先考虑事物所处的环境背景,环境背景因素优先于线性的分类关系。在语境思维占主导地位的非西方社会中,语境起主导作用,同时,语境的重建和重新连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相对的,起源于启蒙运动的西方思想,其本质上比其他非西方社会的思维方式更以范畴类别为中心。这可以用西方的断代历史来说明,而中国思想则是多个历史时期思想的融合体。西方的思维方式线条更清晰,因为逻辑允许思想线性地从一个思想发展到另一个思想,过去和未来之间、这个和那个之间的生态学连系却被淡化了,因此范畴类别划分也是线性的、清晰的。西方艺术流派也不例外——王建疆列举了“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立体主义、印象派和抽象表现主义”,它们都是一个连接到下一个,以线性、渐进的方式发展起来的。
别现代理论范畴本身就是一个生态范畴类别,它与已有的哲学理论不同,且不完全受它们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范畴类别划分可能不如对西方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那样适用。别现代主义是一种另类的现代主义,它的本质可能不像西方哲学那样有严格的分类区别。但是,范畴类别,哪怕不是非常严谨的,还是存在于每一种文化中。因此,中国的别现代理论将仍然构成一个范畴类别,但它将整合更多的其他理论,而不是局限于一个呆板的线性范畴。
总而言之,经验被认为是范畴类别和图式化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别现代理论发展的本质是基于中国的文化和经验,因此文化和经验作为该范畴类别形成的核心,需要认真思考,并构建其独特的图式。西方的现代性理论不足以解释中国的别现代。即“西方理论体系对构建中国的理论体系具有启发作用,但由于其不同的背景、社会形态和历史发展阶段,其理论的普遍性将受到限制。”[2]24别现代理论不同于西方的理论,它包含了中国的国情,这一认识也将使别现代理论在中国成为一个更有基础、更成熟的理论体系。
随着探讨确定了别现代理论的定义、边界、范例和原型,学者们也需要在建立别现代理论中将现有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但还是需要认清别现代主义与当代艺术的关系,特别是与后现代艺术和先锋派艺术(先锋派本身就是后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的关系。具体来说,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别现代主义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包括后现代主义、当代中国艺术和其他受文化影响的艺术形式,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区别。本文虽然是旨在提出并思考关于构建别现代理论的诸多问题,但本文却是在后现代这一时期所完成的。因此,在这个核心是对范畴类别进行解构的后现代解构主义时期,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范畴的建构。在如今,是否还会出现新的艺术门类?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致力于跨越多种学科来认知别现代主义,我希望真的可以由此构建一个新的范畴类别。而别现代主义已经开始构建一种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甚至后后现代主义的、将自己确立为一种独立模式的范畴。
其次,别现代主义将如何吸收、融合中国艺术,它是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会的话,它将会产生什么影响?是否有中国籍艺术家的创作被认为不是别现代主义艺术,而非中国籍的艺术家的创作却被认为是别现代主义艺术?
第三,中国的别现代主义艺术与其他非西方国家的艺术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南美洲或非洲艺术)会有何不同?
展望未来,这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解决,从而使别现代主义的含义更加清晰。王建疆提出,中国的审美形态“具有丰富的个性”,这将“有可能产生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审美体系”[1]30-31,这再一次在艺术领域,将别现代主义与西方理论区分开来。
艺术的创新方式带来了艺术的创新思维。本文试图对学者们在建构别现代理论范畴类别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提供概述。学者们必须弄清楚是什么使得别现代理论与后现代哲学和艺术分开,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范畴类别。在创建一个定义时,必须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别现代/别现代主义的示例,并排除所有非别现代/别现代主义的示例。定义还需要包括必要和充分条件的特性,如果可行的话,这将是一项困难重重的任务。
对一个不断发展的范畴类别划分进行必要和充分条件的限制将使该定义无法包含所有可能有关的示例。也许,用来定义别现代更现实的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别现代相关的示例。学者们可以通过对范畴所包含和排除内容进行严谨的讨论,以此来识别示例的准确性。和其他模糊的范畴类别一样,别现代理论的一系列的示例中,可能有一些明显是属于别现代理论,有一些明显不属于别现代理论,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示例就将会被讨论研究。当别现代的一些示例被讨论研究后,很多示例包含的信息内容将会变得更明显、更清晰。事物的原型或者模式也将清晰地表现出该类别。而文化,作为别现代理论发展的核心,将继续推动别现代主义体系的建设,使之成为未来现代化或者别现代下的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哲学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