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下降明显,出现“新东北现象”,东北三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无疑是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而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为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
在国际产业转移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方面,学者将国际产业转移的经典理论如生产要素禀赋理论、雁阵发展形态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经典理论如配第——克拉克定理、霍夫曼定律和库兹涅茨产业结构理论进行结合,研究了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Markusen(1999)从长期进行研究,认为欠发达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其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Eliasson(2010)通过对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进行研究得出产业转移可以使发展中国家获得技术溢出效应,使产业结构出现高度化趋势。陈红儿(2002)认为产业转移往往会伴随着无形要素的涌入,满足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对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需求,通过技术模仿、消化、吸收,以及产业关联,推动采用先进技术的部门在数量上和比例上增加,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Sjoholm[1](1999)Driffield[2](2010)认为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借此获得技术溢出效应。因此,长期来看,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
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影响大致可分为通过外商投资影响和通过对外贸易影响两个途径,在外商投资方面,黄日福、陈晓红[3](2007)运用多元回归的面板数据方法,对外商投资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外商独资企业能显著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张琴[4](2012)选取1983-2007年度数据,将外商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外商投资越多,产业结构趋向于高度化,并且外商直接投资比外商间接投资影响更为显著。Eva[5](2005)通过研究外商投资与捷克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得出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关联效应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在对外贸易方面,陈建华、马晓遥[6](2009)对中国对外贸易和国内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Jaehwa[7](2008)通过研究国际贸易的集聚作用,得出对外贸易可以使制造业生产力产生集聚效应,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并且在发展中国家作用更明显。除了这两个途径之外,Narula(2012)和Sonmez(2013)等人从外商投资企业角度,结合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综上,国际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下文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东北地区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的测度通常引入产业结构高度化这一概念,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一个过程,指产业结构的重心由第一向第二、第三产业依次转移。结合配第、克拉克、库茨涅茨、钱纳里等经济学家的研究,目前学者在衡量产业结构高度化时通常选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产业结构服务化系数、霍夫曼比例等。产业结构层次系数适用于n个细分产业及行业层次的测度,而不适用于三次产业划分层次的测度;干春晖等[8](2011)利用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构建产业结构服务化指标,在研究全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成效显著,但东北地区独特的发展轨迹以及较低的产业结构熵数使得该数据难以呈现出变化趋势;霍夫曼比例适用于工业化初期或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换期。但是国民经济统计中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没有明确的统计,取而代之的轻、重工业净产值难以准确描绘产业结构高度化,并且东北地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历史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导致霍夫曼比例失真,不具有全面性。
因此本文借鉴范艳丽等(2008)结合霍夫曼比例引入第三产业构造指标函数DH来进行东北三省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测算。DH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分别为东北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根据吴敬琏(2008)提出的产业结构升级一个典型事实是第三产业的增长率要快于第二产业的增长率,DH值综合三次产业数据,可全面准确的描绘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状况。各省三次产业数据如下:
表2-1 东北地区各省三次产业产值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
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在理论上难以找到直接衡量的数据,目前普遍采用国际贸易数据和国际投资数据来说明国际产业转移。通过国际贸易方式进行的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有雁行形态发展模式和产品循环发展模式,本文选取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划分的进口、出口额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国际贸易方式变量;通过国际投资方式进行的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在“量”的方面围绕外商投资情况展开研究,选取外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注册资本、外商企业投资总额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国际投资方式变量;同时,外商投资企业是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外商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对国际产业转移效果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在“质”的方面,模型引入收入成本比、资产负债率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外商投资企业变量。
鉴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为了消除异方差、减少异常值的影响,使参数更具弹性意义,同时在不影响变量变动趋势的情况下缩小数据单位,对变量取对数,建立如下回归模型来分析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响①:
其中,DH为产业结构高度值,IM、EX分别为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划分的进口额与出口额,这两项为产业转移的国际贸易变量;TI为外商企业投资总额,这一项为产业转移的投资方式变量;ALR为外商投资企业资产负债率,即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这一项为产业转移的外商投资企业变量。汇总各变量1985-2014年数据如表2-2:
表2-2 各变量数据统计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
对模型进行最小二乘估计,来进一步分析各个变量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多元回归结果如下:
(-3.2697)(2.6498) (-1.91764) (2.4829) (2.79848)
=0.835144 F-statistic=54.10139 D-W=1.776072
通过该模型,可以得出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划分的进口、出口额,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外商投资企业资产负债率对东北地区产业高度化影响显著。其中,lnIM、lnTI、lnALR系数为正,对产业结构高度化起正向推动作用,lnEX系数为负,对产业结构高度化起反向作用。
综合上述研究,产业结构高度值,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划分的进口、出口额,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外商投资企业资产负债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其中,从国际贸易方式来看,进口额的增加拉动了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这也印证了雁形产业发展形态理论,东北地区作为后进地区可以通过进口——生产——出口的模式和引进先进技术、资源性产品等际稀缺的资源和资本品的方式来推动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出口额的增长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未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这反映出东北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没有形成比较优势,产业结构趋于分散化,一味的出口科技水平低、没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用低廉的价格换取数量上的利润,与要素禀赋理论背道而驰,使得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停滞不前;从国际投资方式来看,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的增加对产业结构高度化起正向作用,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外商投资企业不断采用先进设备、建立新部门,进一步通过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上下游产业链及横向相关产业,从而带动产业结构高度化。此外,随着投资总额的增加,外商投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转移趋势愈发明显,最终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从微观企业方面来看,外商投资企业资产负债率则与产业结构高度值存在正向关系,资产负债率越大,企业可以通过举债经营来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增强企业活力。
结合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实证分析,东北地区应凭借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一,通过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创造多层次的互通渠道,扩展进口,引进先进技术和资源性产品等国际稀缺的资源和资本品;第二,优化出口结构,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中,以区域产业链的融合优势来构建区域多层次产业分工体系,使东北地区更便捷的进行区域内的多方面协作,避免产业同构化带来的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并围绕产业转移注重强化协作的机制,在生产出口产品的合理分工与协作方面进行改善,形成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第三,积极引入外商投资,鼓励国际投资,尤其通过外商投资企业加强对其固定资产的投资,来进一步通过关联效应影响上下游产业链及横向相关产业。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企业规模,使产业转移形成明确趋势。同时,充分发挥外商投资效用,基于全球产业转移机遇中的信息互联,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本的供给充分转化为技术转移和高效生产力。第四,优化外商投资企业的市场环境,积极打造基础设施建设,放宽政策等措施来简化交易成本,提升外商投资企业盈利能力,同时,拓宽融资渠道,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宽松稳定的市场环境,减轻其财务风险,让每一个微观企业敢于转移,便于转移,使企业向更高的技术化水平转变,从而带动产业结构高度化。
【注释】
①该模型已用逐步回归法去除了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注册资本和收入成本比三个变量,消除了多重共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