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波 (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天津 301700)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病情险、发病急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当前,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相关文献显示,早期应用尿激酶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1],因此,本研究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期应用尿激酶吸引术治疗方法与优势。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符合临床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心脑卒中、精神疾患及意识障碍的患者,排除哺乳期妇女及妊娠期妇女。按照治疗时间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早期应用尿激酶吸引术治疗的试验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0~80岁,平均(60.12±7.20)岁;择期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1~81岁,平均(58.12±12.2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主要方法为:插管,全身麻醉,后利用CT找出出血位置与范围,作一马蹄形切口在颞部,将骨瓣翻开,切开硬脑膜,将岛叶完全的暴露出来,随后切开岛叶皮质,完全暴露血肿;操作完成以后对脑膜进行缝合,并放入引流管,把固定肌骨瓣复位处理,缝合头皮。手术以后继续引流,且对患者颅内压进行密切观察;定期CT检查,掌握血肿具体情况。
试验组给予患者尿激酶吸引术治疗,主要方法为:在 CT 引导展开镇静止痛与血肿穿刺定位;局部麻醉,穿刺距离最大血肿的颅脑,硬脑膜与颅脑穿入之后,将金属内芯置换为塑料内芯,应用负压抽吸术将淤血清除掉;应用0.9%NaCl溶液对血肿腔进行冲洗,等到洗液澄清之后,注入2 ml尿激酶(UK)于颅内,夹闭引流管4 h,之后开放引流,2~3次/d。治疗过程中不断进行CT检查,结合检查结果对引流深度进行调整。一周之后将引流管撤掉。观察两组MBI评分与E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1.3评定标准:对比两组MBI评分与ESS评分,分数越高临床疗效越好;应用生活质量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价,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2.1对比两组MBI评分与ESS评分:治疗前,两组的MBI评分与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MBI评分与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MBI评分与ESS评分分)
2.2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试验组的情感功能、意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
高血压脑出血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具有起病快,致死率高的特点。现阶段外科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式,而开颅手术尽管可以减少死亡率,但是手术时间较长,易感染,不建议为首选。近些年,尿激酶吸引术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其不但创伤小,还易恢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研究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MBI评分与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情感功能、意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早期应用尿激酶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更突出,治疗效果更理想,值得临床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