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朱莲
(茂名市电白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东 茂名 525400)
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保障农业生产水平,关系到我国民生利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有利于降低农业从业人员的劳动负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对此还应进一步加强农业种植技术以及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探讨,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生产长久、稳定的发展。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种植模式还比较落后,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小农模式,该模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例如机械设备成本高、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种植技术落后等等,这样严重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无法促进农业种植技术以及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升。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不同地区存在许多的差异,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只有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才能保证种植效益。例如对于水稻的种植,难以适宜种植三季稻,而北方则是一季稻。在这种情况下,对种植技术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业高素质人才是农业种植技术以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农业生产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偏低,对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力度不够,无法满足弄而言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难以有效提高农业种植技术水平,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机械化方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对此还应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创建适宜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种植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即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以及精准农业,其中设施农业是指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对自然光温条件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宜动植物生长,实现农业的高校生长;观光农业是以技术展示、观光旅游以及科普教育的农业精品主题公园,该模式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合理的布局,形成新型农业景观形态。精准农业是利用信息技术自动化管理农事的操作与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作物生长性状,确定对作物的各方面投入,包括作物所需的化肥、水分以及农药等等。从上述几种种植模式可以看出,新型农业种植模式离不开农业机械设备的辅助,对此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还应建立新型农业种植示范区域,积极购进新型农业机械化设备,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生产人员应充分考虑影响种植效果的相关因素,具体包括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情况以及经济水平,采取适宜的种植技术,保证种植效果,不断提升农业经济效益。除此以外,还应加强想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还应加强农机和农艺的充分结合,应进一步提高土、种、肥、药、水等方面的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做好高效种植、精准管理,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升。例如在水稻播种过程中,人工撒播方式存在透风性以及抗倒伏性差的问题,对此可以采用水稻精良穴播技术,采用水稻精量穴播机进行同步开沟、起垄以及播种,大大提高播种效率,可以有效解决人工撒播抗倒伏问题。而且实践证明,与人工撒播相比,精良穴播可以增产10% 以上。
当地的农业生产部门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制定有效的农业扶持机制,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状况,制定有效的农业扶持计划,从而做到精准扶持。例如可以经济条件较差的农业生产区域,应给予经济上扶持,加强农业补贴,增加当地的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数量,并安排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人员进行农业种植指导,引导当地农业正确使用农业机械设备,免费为当地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以提高当地农业种植技术水平以及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各地区应加强高素质农业生产人员的培养,应经常组织教育培训活动,不断丰富农业生产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技术能力。除此以外,各地区还应颁布专项资金用于农业科技技术创新,加强农业种植技术的研发力度,通过机械化方式,将更多的研发成果快速的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的不断发展。
提升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果。但是目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阻碍了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农业种植模式落后、区域差异较大以及缺乏高素质农业生产等等。对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应做到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种植技术以及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同辉还应加强各地区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农业机械化生产设备,加强高素质农业生产人员的培养力度,从而为农业生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