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鸿,陈文
1.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产科,福建三明 365000;2 三明市第二医院心内科,福建三明 366000
妊娠期糖尿病是由于胎盘产生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妊娠后孕妇体重增加及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生理性胰岛素抵抗”。 如果胰岛分泌功能的增强不足以抵消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将会呈现糖代谢的紊乱,甚至是妊娠糖尿病[1]。 为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概率,还需要对引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因素进一步确认。一般来说,妊娠期糖尿病受孕妇饮食结构影响,由于饮食中糖类物质摄入过多导致血糖水平波动,影响孕妇健康。 基于孕期膳食模式引发的妊娠期糖尿病属于可控因素,在妊娠期采取合理膳食模式能够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因此为进一步探讨孕期合理膳食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以该院2017 年4 月—2019 年4 月间进行孕期常规体检的400 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孕期膳食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并提出孕期合理膳食模式。现报道如下。
选取入该院进行常规孕期体检的孕妇400 名。 孕妇年龄18~38 岁,平均年龄为(30.13±3.24)岁;孕周为24~28 周,平均孕周为(25.77±1.15)周;初次受孕孕妇有241 名,2 次受孕孕妇有104 名,3 次及3 次以上受孕孕妇有95 名。 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①全部孕妇皆于该院进行孕期体检,进行血糖水平检测、葡萄糖耐量试验;②全部孕妇皆接受随访,并定期进行产检,产检资料完善;③全部孕妇意识清醒,具有良好沟通交流能力;④全部孕妇了解该次研究实验内容,自愿参与该次研究,能够配合研究,提供准确膳食信息。
排除标准:①孕前患有糖尿病的孕妇;②具有内分泌疾病的孕妇,如甲状腺功能减退;③具有较严重脏器疾病的孕妇,如肾功能衰竭;④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孕妇,如恶性肿瘤;⑤不接受孕期血糖水平检查、葡萄糖耐量试验,或非自愿参与该次研究的孕妇;⑥多胎孕妇;⑦一般资料、孕检资料不完善的孕妇。
对400 名孕期检查孕妇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孕期增重等进行信息资料收集。并以食物频率调查表,调查孕妇在过去3 个月中膳食摄入情况。
膳食模式分析以因子分析法进行[2]。 以孕妇膳食摄入量进行标准化处理,求得变量观察值与平均值差,后除以标准差,使得数据标准化。 以Kaiser 标准[3],确定特征根>1.0 的因子为主要膳食模式,该次将孕期膳食模式分为7 种,并对孕妇在每种膳食模式上的得分进行统计,孕妇膳食模式中因子得分以百分位数法分为四分位数,由低到高为Q1~Q4,因子得分越高,表示越倾向于该种膳食模式[4]。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指标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葡萄糖耐量试验为评估标准,以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血糖水平,包括:①空腹血糖:界值5.1 mmol/L;②餐后2 h 血糖:界值8.5 mmol/L。 超过界值标准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5]。
以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检测结果显示,400 名孕期体检孕妇中,86 例为妊娠期糖尿病,占比21.5%。其中,在孕周、孕期增重数据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产次、糖化血红蛋白等数据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表2。
表1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一般情况比较(±s)
指标 妊娠期糖尿病组(n=86)非妊娠期糖尿病组(n=314)t 值P 值孕周(周)孕期增重(kg)糖化血红蛋白(%)25.76±1.20 8.36±3.15 6.14±0.29 25.77±1.14 8.51±3.19 5.64±0.60 0.071 0.387 7.487>0.05>0.05<0.05
表2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一般情况比较[n(%)]
根据食物频率调查表,将孕期膳食模式分为7 种,A 类为内脏、水果类膳食模式,B 类为甜食、饮料、肉类膳食模式,C 类为薯类膳食模式,D 类为奶类膳食模式,E 类为菌藻、蛋类膳食模式,F 类为米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膳食模式,G 类为大豆及其制品、禽肉类膳食模式。在7 种膳食模式中,膳食因子负荷不同,以孕妇对不同膳食模式的膳食因子得分确定孕妇孕期主要膳食模式,其中,以内脏、水果类膳食模式(A 类),甜食、饮料、肉类膳食模式(B 类),薯类膳食模式(C 类),奶类膳食模式(D 类)为主的4 类膳食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及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膳食模式得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膳食模式得分比较[(±s),分]
?膳食模式 妊娠期糖尿病组(n=86)非妊娠期糖尿病组(n=314)t 值P 值A 类B 类C 类D 类E 类F 类G 类64.3±8.3 61.0±7.8 83.4±10.2 76.5±8.4 53.4±8.3 44.3±6.7 70.2±7.3 58.3±7.8 52.7±7.6 56.4±8.7 54.3±8.1 52.2±8.1 43.9±7.1 69.6±7.9 6.233 8.923 24.537 22.340 1.211 0.468 0.634<0.05<0.05<0.05<0.05>0.05>0.05>0.05
其中,A 类、B 类、C 类、D 类膳食模式得分因子见表4。A 类、B 类、C 类膳食模式得分因子较高,表示为妊娠期糖尿病更倾向于这3 类膳食模式。
妊娠期糖尿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孕期膳食模式是直接影响孕妇血糖水平的因素,基于不同膳食模式下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情况不同,而膳食模式不合理情况下导致孕妇血糖波动大,可能引发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也更高,所以可将孕期膳食模式作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之一[6]。 基于这一因素,在妊娠期孕妇的饮食干预中,需要合理调控孕妇膳食模式,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在已经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中,需要合理控制膳食模式与结构,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该次研究中以不同孕妇孕期膳食为研究基础,根据膳食频率调查,确定孕妇孕期膳食模式与膳食得分因子,根据膳食模式可知,以内脏、水果类膳食模式(A类),甜食、饮料、肉类膳食模式(B 类),薯类膳食模式(C类),奶类膳食模式(D 类)为主的四类膳食模式中,引发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更高,对比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膳食得分上的差异,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得分更高。这说明孕妇膳食模式差异能够对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形成影响,孕妇在膳食模式的选择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更多选择以A 类、B 类、C 类、D 类为主的膳食模式,也说明E 类、F 类、G 类膳食模式在引发妊娠期糖尿病上不具有明显影响,侧面反映了E 类、F 类、G 类膳食模式或许有利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或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病情。 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干预中,应降低A 类、B 类、C 类、D 类为主的膳食模式在孕妇日常膳食结构中的比例,可适当增高E 类、F 类、G 类膳食模式在日常膳食结构中的比例。 另外,针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膳食食谱,确定了在内脏、水果类膳食模式(A类),甜食、饮料、肉类膳食模式(B 类),薯类膳食模式(C 类)中,膳食得分因子较高,表示为妊娠期糖尿病更倾向于这3 类膳食模式。 从这个角度中可以明确,相较于其他的膳食模式,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更加倾向于A 类、B类、C 类膳食模式,也能够侧面证实A 类、B 类、C 类膳食模式或许是引起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膳食模式,孕妇在孕期更加经常选择A 类、B 类、C 类膳食模式,从而造成妊娠期糖尿病病情的加重或难以有效控制。
表4 膳食模式得分因子比较
通过上述的研究与讨论,妊娠期糖尿病受孕期膳食模式影响,不合理的孕期膳食模式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之一[7]。 其中,以内脏、水果类膳食模式(A 类),甜食、饮料、肉类膳食模式(B 类),薯类膳食模式(C 类),奶类膳食模式(D 类)为主要的引发妊娠期糖尿病的膳食模式,在该类膳食模式中,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较高。 所以妊娠期孕妇在膳食模式上可尽量避免以这四类膳食模式为主要膳食模式与膳食结构。为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在膳食模式选择上还需要保持合理膳食[8]。 孕妇在孕期膳食模式的选择上,可以选择菌藻、蛋类膳食模式(E 类),米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膳食模式(F 类),大豆及其制品、禽肉类膳食模式(G 类)为主要膳食模式,或调整膳食模式中食物摄入量,保持膳食平衡,尽可能避免高糖分食物摄入,降低A 类、B 类、C 类、D类膳食模式得分。 孕期饮食干预也可以从膳食模式与膳食结构中入手,调整孕妇膳食结构中各类膳食模式的比例,从而较好地控制孕妇糖分摄入,降低血糖波动,保持孕妇良好的血糖稳定性,有效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或良好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病情。
终上所述,孕期膳食模式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之一,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在孕妇孕期膳食模式上需合理干预,膳食模式调整需要遵循合理膳食原则,调整膳食模式与膳食结构,从而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并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