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诊断2 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3 种治疗方案对胰岛β 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评价

2020-03-11 08:21朱丽娟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23期
关键词:胰岛胰岛素血糖

朱丽娟

临沧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分泌科,云南临沧 677000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均营养摄入量明显增加,导致2 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T2DM 又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为进展性疾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多发于35 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发病原因有肥胖、不良生活方式、遗传等,该病血糖不易控制,后期易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 在T2DM 自然病程中,高血糖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 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后果,同时也是高血糖发生诱因。 有临床研究证实,对新诊断的T2DM 患者予以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胰岛β细胞功能可得到有效改善,并诱导较长的缓解期,对未能获得临床缓解的T2DM 患者也有助于简化其后续至方案,但对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后续治疗方案,目前相关研究尚少。T2DM 患者的胰岛功能评估是胰岛素强化治疗完成后后续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选择合理有效的后续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延缓其病情发展。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19 年1—12 月收治的120 例患者为对象,将对新诊断2 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3 种治疗方案对胰岛β 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展开讨论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2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二甲双胍口服,后将其随机分为A、B、C3 组,其中A 组40 例,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36~64 岁,平均年龄(50.69±11.45)岁。 B 组40 例,男性24 例,女性16 例;年龄35~64 岁,平均年龄(50.98±11.24)岁。 C 组40 例,男性22例,女性18 例;年龄36~65 岁,平均年龄(50.47±11.16)岁。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T2DM 相关诊断标准[2];②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参与该研究者;③无其他系统严重脏器疾病。 排除标准:①合并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疾病等其他内分泌性疾病者;②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对该研究中所选用药物过敏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合并肺气肿、肺心病等慢性缺氧性疾病者;⑥合并酮症酸中毒者。 3 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比研究。

1.2 方法

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 肽(CP)等指标。 所有对象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方案为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或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同时加用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23370)治疗,口服,日最大剂量为2.0 g,1 次/d),7 d 内使患者FPG 维持于4.4~6.1 mmol/L,2 hPG<8 mmol/L,并保持血糖稳定,14 d 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 组(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组,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B 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和C 组(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组,使用格列奇特缓释片治疗),3 组患者均治疗1 年,治疗期间需同时行运动、饮食治疗,合并血脂异常、高血压者需同时行调脂或降压治疗,并对血糖进行定期监测,根据血糖水平控制情况调整药物剂量,以上后续治疗完成后次日检测FPG、2 hPG、HbA1c 等指标,后进入4 周的洗脱期,结束后进行0~10 min(Min0~Min10)的葡萄糖耐量试验,测C 肽(CP)各点水平。

1.3 观察指标

治疗完成后,观察、记录3 组患者FPG、2 hPG、HbA1c指标,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AIR)和稳态模型β 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以上数据的计算采用以下公式:OMAIR=FCP×FPG/22.5,ΔAIR=(CPMin1+CPMin2+CPMin4+CPMin6+CPMin10/5)-CPMin0,HOMA-β=FCP/(FPG-3.5)×2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治疗前、治疗后FPG、2 hPG 和HbA1c 指标对比

治疗前3 组FPG、2 hPG 和HbA1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组FPG、2 hPG 和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 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 组HOMA-IR、AIR、HOMA-β 指标对比

治疗前3 组间HOMA-IR、AIR、HOMA-β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 两组之间HOMA-IR、AIR、HOMA-β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 间HOMA-IR 对 比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P>0.05),A、B 组 的AIR、HOMA-β 的 恢 复 均 高 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也随之上升,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与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确诊前就可发生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3]。 因此,对T2DM 患者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降糖治疗十分重要。

目前研究认为T2DM 发病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 细胞功能缺陷有关,胰岛β 细胞功能对T2DM 的发展和进程有直接影响,同时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所产生的毒副作用进一步加重了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 细胞功能障碍,促进T2DM 的病情发展。 T2DM 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改善胰岛β 细胞功能,解除患者胰岛素抵抗,促使血糖保持在稳定水平,减少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并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临床实践发现,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快速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糖效果良好,同时对胰岛β 细胞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且安全性较高[4]。

表1 3 组治疗前、治疗后FPG、2 hPG 和HbA1c 指标对比(±s)

表1 3 组治疗前、治疗后FPG、2 hPG 和HbA1c 指标对比(±s)

注:3 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3 组间相比,P>0.05

组别FPG(mmol/L) 2 hPG(mmol/L) HbA1c(%)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A 组(n=40)B 组(n=40)C 组(n=40)11.89±3.69 11.74±3.72 11.78±3.71 5.48±0.61 5.23±1.23 5.51±0.62 12.78±3.58 12.98±3.65 12.76±3.54 6.98±1.20 6.87±1.23 6.88±1.24 11.83±1.68 11.49±1.64 11.59±1.65 5.62±0.51 5.63±0.60 5.78±0.49

表2 3 组HOMA-IR、AIR、HOMA-β 指标对比(±s)

表2 3 组HOMA-IR、AIR、HOMA-β 指标对比(±s)

注:3 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AIR、HOMA-βA 组与B 组相比,P>0.05;A 组、B 组与C 组相比,P<0.05

组别HOMA-IR AIR HOMA-β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A 组(n=40)B 组(n=40)C 组(n=40)0.49±0.33 0.41±0.32 0.40±0.31 0.28±0.16 0.28±0.15 0.28±0.14 0.16±0.11 0.17±0.12 0.18±0.10 0.56±0.24 0.55±0.28 0.42±0.19 2.39±2.02 2.71±1.30 2.38±1.40 9.98±1.45 10.12±1.78 7.01±1.81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强化T2DM 患者血糖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指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通过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连续多次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的治疗方法[5]。 胰岛素可抑制患者脂肪的分解,对细胞因子和脂肪酸引起的细胞凋亡起明显抑制作用,可有效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6]。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后续维持治疗对控制T2DM 患者的血糖水平有重要作用。

该研究对新诊断的T2DM 患者首先予以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和二甲双胍口服,后续治疗采用的是基础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和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3 种治疗方式。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降低血糖,延缓病情发展,同时可解除高糖毒性,进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在短期内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对胰岛β 细胞功能起保护作用;二甲双胍为目前临床中常用的一种降糖药物,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该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糖代谢过程,可减少肝脏输出葡萄糖的能力,并增加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脏对血液中的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血糖[7]。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将T2DM 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采用后续如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或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可将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8]。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3 组FPG、2 hPG、HbA1c、HOMA-IR、AIR、HOMA-β指标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 组FPG、2 hPG、HbA1c 均有所下降,血糖控制理想,AIR、HOMA-β 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HOMA-IR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组和B 组AIR、HOMA-β 的升高明显优于C 组,提示与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组相比,基础胰岛素治疗组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的胰岛β 细胞功能恢复更为明显,单基础胰岛素治疗组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无差异。表明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后续治疗中选用含有胰岛素的方案效果更佳, 基础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效果无较大差异,表明后续治疗方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

综上所述,在新诊断T2DM 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给予后续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并可明显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 细胞功能,其中含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改善胰岛β 细胞功能效果更佳,临床使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胰岛胰岛素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