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工业设计及教育史发展进程研究

2020-03-11 03:54薛红艳黄念一
民族艺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造物工业设计

薛红艳,黄念一

一直以来,国内广泛流传的工业设计史的专著中对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的工业设计史有较多的介绍和论述,而对中国工业设计史的专著就十分少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工业设计的诞生和发展在国外已将近百年,资料充实、内容丰富,而我国工业设计的起步也就在近40年,素材不足就很难做到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工业设计教育也是如此;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历史与我国经济状况息息相关,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史和工业设计教育,对此,设计界的看法、评价也不统一、各有论述,这也是总结中国工业设计历史的一个难点。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现代工业设计教育史及其发展进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现代工业设计概念的厘定

对 “现代工业设计”概念的厘定是研究工业设计及其教育史的前提。

设计一直存在于人类活动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时代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也体现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虽然我国自古就有以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等各种发明为基础而创造的各式各样的器物及工具,但是,延续千年的 “以农为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中国设计更多的是为上层统治者的奢侈生活提供繁琐的装饰,人们的设计观念中轻视技术原理的研究和开发,这就是在我国为何提到 “工业设计”,很多人就认为是 “工艺美术”的根源。

“工业设计”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伴随着19世纪下半叶英国工业革命而出现,以及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的成立,工业设计的观念和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传统的工业设计”是指对以工业手段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使之与使用的人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创造性活动。工业设计史作为现代设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是以国外工业发达国家设计发展的轨迹为样本的历史解释。工业设计内涵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时代的进步、随着人们认识与实践的深化而有所调整,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 (ICSID)对工业设计的定义,分别在 1970、1980、2006、2015年做了多次更新。2015年ICSID对工业设计的定义是:“(工业)设计旨在引导创新、促发商业成功及提供更好质量的生活,是一种将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它是一种跨学科的专业,将创新、技术、商业、研究及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活动,并将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可视化,重新解构问题,并将其作为建立更好的产品、系统、服务、体验或商业网络的机会,提供新的价值以及竞争优势。(工业)设计是通过其输出物对社会、经济、环境及伦理方面问题的回应,旨在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①邹韬:《工艺设计新概念的解读》,《智能制造》2015年第11期。工业设计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其最基本的关系是工业化与工业设计的关系,也就是只有开始工业化才有可能产生和发展工业设计。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设计必须以经济为目的,实现产品设计的市场价值,使其价值获得 “最大化”。

二、中国近现代工业设计与及其教育的发轫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工业生产活动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是工业设计出现的条件。中国自古以农为本,社会长期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没有大工业的土壤,中国特殊的国情导致工业化水平落后于西方。虽然中国的“工业设计”一词出现的较晚,但是,中国古代就有 “造物”一说,并在很多著作与文献里显现了 “现代设计的智慧”,比如:《考工记》《天工开物》。《考工记》出于 《周礼》,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造物思想观念;《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书中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黄、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初刊于1637年 (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有人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②邵士梅、蒋筱波:《中国通史》,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0页。1627年,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口译、王徵的 《奇器图说》最后一卷为 “新制诸器图说”之内容,则记载了九类器具,包括虹吸、自行磨、自行车、代耕、连弩等;作者从学科交叉的视角突出了力学知识和原理、简单机械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的器学研究价值……早在明末清初,西方设计就以不同方式进入中国,但都只不过是作为上层阶级玩赏之物。1840年鸦片战争,有识之士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历史机遇,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汉阳兵工厂等。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些民用企业创办了民用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事业,但是许多近现代史资料表明,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处于劣势,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经历近代的工业文明。这是因为在民族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与国内的官僚资本家的勾结,民族工业存在对国外严重的依赖性,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多由外聘的技师负责,造成对外国设计的依赖,民族工业产品设计大多仿照欧美国家的。如1925年上海生产的 “华生牌”电风扇 (如图1)、1947年 “无敌牌”缝纫机等。此阶段中国的工业制造和工业设计尚处于仿制加工阶段,中国还没有出现现代意义的工业设计,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整体产品造型和结构设计尚未形成。

图1 华生牌电扇 (1925年)

其实,中国工业设计概念的出现和包豪斯年代差不多。早在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称 “葵卯学制”。该学制中创设了一个崭新的专业:“图稿绘画科”,说明这时期的公益美术教育已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性行业分工的局限,第一次把 “画图纸”单独分离出来,创造性地反映了现代大生产中 “设计与制作相分离”这一新特征,可以看作是中国现代工业设计及其教育的发轫,但是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现代工业设计。1919年包豪斯学校逐步确立工业设计的观念和教育体系的同时,中国正处在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西方的设计观念和教育思想也“西风东渐”,“五四”以来的一代学者便已经开始了对于 “设计”的学理研究,陈之佛先生是我国图案学的奠基人、开创者之一,最先将 “图案”理念引入中国,这里 “图案”的本意就是 “设计”,并于1923在上海创办了 “尚美图案馆”,堪称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公司,从事商业设计工作;1930年,庞薰琹先生从国外回来,带回了包豪斯的现代设计理念,并在上海从事商业美术设计;1931年,李有行先生从法国回国之后,担任美亚织绸厂设计室主任;俞剑华先生在1926年出版的 《最新图案法》中谈及 “Design”这个词;郑可先生在巴黎参观了德国 “包豪斯”展览,是中国较早接触 “包豪斯”的设计家,他们开创了 “将设计理论转化为设计实践”的先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还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图案学理论著作,这些著作中,有陈之佛先生的 《图案 ABC》和《图案构成法》(如图2)、傅抱石先生的 《基本图案学》和 《基本图案工艺法》,李洁冰先生的 《工艺意匠》和 《工艺材料》等。同时中国的近现代设计从无到有,从 “被动”的 “拿来主义”到 “自强”的 “民族主义”,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如:中西合璧的建筑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经过清末民初的 “手工教育”到民国时期的 “图案教育”,中国的工业设计思想及其设计教育的发轫在不经意中逐步开始发展。这本应顺着良好的开端继续发展下去的,但是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动荡,国民经济、民族工业遭受严重破坏,最终导致停滞甚至倒退。

图2 《图案构成法》(1937年)

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工业设计及其教育的萌芽

1949年新中国成立,拉开了工业化建设的序幕。旧中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在苏联援助下,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在工业产品生产制造上创造了很多第一,如:新中国第一个国产化的 “飞鸽”自行车、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艘万吨轮 “跃进号”、第一部自己制造的解放牌CA10型载重卡车、红旗牌CA772型轿车 (如图3)是中国第一辆有正式型号的轿车、上海58-I型相机 (如图4)为标志的一系列中国国产相机、中国自己建造的万吨轮船 “大连号”及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 “东风号”下水、中国第一家较具批量生产能力的手表厂在上海诞生了 “上海牌手表”、中国自行研制建造了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和第一艘核潜艇……在这些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虽然竭尽全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遗憾的是这些设计总体上仍是仿制,仅在个别地方有设计改动以体现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色,如 “红旗”“东风”轿车的车头标志设计等。

图3 红旗牌CA772型轿车 (1959年)

图4 上海58-I型相机 (1958年)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工业设计并没有走上现代设计的道路,“设计”仍被认为是 “装饰美术” “工艺美术”的代名词,特殊的社会环境、经济能力阻碍了 “现代设计”概念的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设计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美学价值和产品的附加值,换言之,工业设计必须以经济为目的,实现产品设计的市场价值,使产品价值 “最大化”。然而,在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工业是一种加工型的工业体系,并没有关于产品的市场需求、人机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透彻的研究,而这些内容恰恰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内容。尽管国家重视在 “工艺美术”旗号下的 “设计为人民生活服务”,如:1958年首建了设计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2年扩建无锡轻工业学院 (现江南大学)的 “轻工日用品造型美术设计专业”,建成独立建制的轻工业产品造型美术系,专业名称改为 “轻工业产品造型美术设计专业”,这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工业设计概念的专业系科,是中国工业设计及其教育的萌芽阶段。

四、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下中国工业设计的出现与其教育的大发展

1978年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全面复苏,开始新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政策让中国经济走向了世界。1978年厦门鼓浪屿“全国包装装潢设计会议”倡议组建中国设计家自己的组织,1979年 “中国工业美术协会”成立。20世纪80年代初轻工业产品高速发展,这起源于当时中国轻工业产品在国外遭遇 “地摊货”待遇,因此引发了国内对工业设计概念的引进和发展,现代工业设计在中国开始成为一种职业。其时,我国的工业设计思想在产品设计中也有了初步的体现,出现了如海鸥、熊猫、孔雀、珠江、长城等系列产品,以家用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视机等为代表的新家电产品在消化吸收国外同类产品设计基础上进行了自己的研发设计。到了80年代末,中国独立的设计咨询业开始起步和发展,出现了 “工业设计促进会”和 “工业设计公司”。在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出现的设计公司、工业设计事务所为企业提供包括市场分析、概念设计到产品样机的设计服务。如:深圳蜻蜓工业设计公司首次以民间形式开发了第一款原创设计的家用轿车 “小福星”,其造型设计在世界汽车造型设计中独树一帜,并被认为是代表中国原创设计的杰作,而收录到国际著名汽车杂志《CARSTYLE》中。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创立与普及阶段,出现了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第一次发展热潮。原轻工业部首次派遣所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 (现江南大学)的柳冠中、王明旨、吴静芳、张福昌四位老师分别赴德国斯图加特造型学院、日本多摩大学、筑波大学、千叶大学学习工业设计,为期二年。他们自80年代中期相继回国后成为当时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德国模式、日本模式的实践者。此时,在我国学界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工业设计 “认识运动”。中央工艺美院的柳冠中先生、王明旨先生,广州美院的王受之先生、尹定邦先生,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张福昌先生、吴静芳女士,他们的宣传演讲对当时设计院校的学子产生了巨大影响。1984年王受之先生翻译编著了 《世界工业设计史》,是那个时代工业设计界的 “圣经”,是中国第一本全面介绍 “工业设计”的教材。在工业设计认识的普及运动中,旧任德国斯图加特造型艺术学院院长的克劳斯·雷曼教授、英国设计委员会顾问彼得·汤姆逊先生等外国专家对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指导也功不可没,国际设计教育界与中国设计教育界开始了更多的交流。

在第一次设计教育发展热潮中的代表院校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美术系 (1984年更名为工业设计系);无锡轻工业学院 (现江南大学)轻工业产品造型美术系 (1985年更名为工业设计系);广州美术学院1980年建立工业设计专业;湖南大学 “机械造型及工艺美术系”(1985年更名为 “工业造型设计系”、1987年正式更名为 “工业设计系”)。另外,还有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科技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等高校设立了工业设计系,开始正规化培训工业设计专业人才。1986年,在国家机械工业部教育司的主持下,在工科院校内成立了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对所属工科院校开展工业设计进行指导与协调。与此同时,工业设计也被正式列入教育部所指定的专业教学目录,成为一个正式的专业。1987年中国工业设计家协会正式成立,协会汇集了部分政府官员、艺术教育家、设计师和企业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对中国工业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1988年发行的杂志 《设计》得到了国内设计界的认同。然而,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初期10多年人才的培养,无论是艺术院校还是理工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都不同程度地与制造业相脱节。一方面,中国制造业没有工业设计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有限的工业设计人才毕业以后大量改行。这个状况到20世纪90年代才有所变化,工业设计由院校和研究所向企业渗透,促进和提高了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认知程度,一些富有活力的企业开始制定工业设计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国内一些著名企业纷纷聘请设计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设计,并将自己品牌进行梳理,如:上海28英寸金星彩色电视机设计;长春客车车辆厂 “公务员专列”室内环境及产品设计;青岛海尔集团与日本GK设计集团共同成立了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针对海尔产品和品牌制定设计策略并直接进行各种新产品开发,这是中国第一家由企业成立的合资设计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国外的录音机、彩电、空调、音响、照相机等产品纷纷进入中国,对中国的市场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一切,刺激着中国的设计界,也唤醒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意识。来自国内的需求和国外的影响,必然对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也就促使了中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教育的再一次大发展。至2000年,全国建立工业设计本科专业并获得教育部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共有162所。2001年以后短短的五年中,又有86所高校建立了工业设计本科专业并获得了教育部学士学位授予权。尽管在国家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上没有 “工业设计硕士学位点”,但几乎所有开办工业设计专业并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都在 “艺术设计”或“机械工程”下招收工业设计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有的学校还直接招收工业设计博士研究生。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界的学术思辨氛围日益浓烈。中国工业设计学研究方面,高校专业人士撰写了几本重要专著:1985年田自秉先生出版 《中国工艺美术史研究》首次提出工艺美术史学研究;1989年张道一先生在 《造物的艺术论》提出造物艺术史学研究;2007年何晓佑先生、王琥先生在 《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提出器具设计史学研究。在这些专著中,作者们对如何定义 “中国工艺设计史”,尤其是对古代设计史的认识困境及其与当今时代的关系提出了反思。与此同时,从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专项基金于2014—2018年的立项的项目中,可以进一步管窥国内工艺设计研究话语的热点和困境:工艺美术中的 “工”类立项有2017年重大项目杭间的 “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2016年一般项目李敏秀的 “中国民间传统木制生活器具设计艺术研究”;工艺美术中的 “用”类立项有:2017年一般项目钟志强的 “感物、咏物、造物:六朝艺文设计思想比较研究”、陈剑的 “文人艺术对中晚明工艺美术的影响研究”。学术界的争鸣无疑促进了 “工业设计界”学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但是,其间又出现了诸多工艺教育方面的问题,比如实用性与理论性教育的问题:京津文化圈、江南文化圈相较于东北与中西部地区的工艺美术研究的研究成果要丰富,但总体上还是呈现出延续性与系统性研究不够的问题,比如 “工艺美术”还是停留在 “工艺性”与 “美术性”方面的研究,直至如今依然停留在强调实用性的民间器具领域的研究。

在这个思辨的过程中,南京艺术学院李立新教授围绕 “中国造物思想”与 “建立民族设计体系”的研究成果颇丰。从2002年—2011年,李立新的研究成果紧紧围绕中国古代造物思想与新时期的设计体系而展开,他分析总结了中国古代造物中的设计手段与设计理念、近现代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并在学习西方设计史的同时与中国的设计史参比较,分析了中国的设计文化与教育体系,呼吁建构中国新时期自身的设计价值体系,有个案探析,有系统总结。其关于古代造物的代表作有: 《中国设计艺术史论》《艺术中国——器具卷》 《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鹿车考析》《玩物自信:中国民间玩具 “玩”的特质》《论中国古代四轮车及相关问题》《移动与收放——中国纸伞的结构设计研究》《中国造物史运行的动力结构》《“家”的原生形态与现代形态》《中国早期造物思想的自然观》《〈天工开物〉传统造物的历史镜像》《佛教的渗透及其设计史意义》《早期工业化时期一般造物设计的发展》;其关于近现代设计教育的代表作有:《庞薰琹先生的设计教育观念及其渊源》《陈之佛与庞薰琹》《张道一:艺术学之子》《突异的过程:“三大构成”与中国设计基础教学》;其关于中西方设计的比较以及建立中国设计价值体系的代表作有:《重审造物史生成含义:个体特色与地域色调》《论设计的本质特征:再谈 ‘用’与 ‘美’分合的历史过程》《早期工业化时期一般造物设计的发展》《心与物的遇合:比较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早期装饰审美思想》《设计史研究的方法论转向——去田野中寻找生活的设计》 《我的设计史观》。在上述著作及论文的基础上,李立新先生又围绕这些主题,申报了省部级、国家级的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六朝设计史”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设计价值论” (主持)、江苏省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 “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工业艺术学” (主持)。同时,他主持的 “设计史”这门课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他的研究与教学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自省、自悟与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工业设计已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引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1400余所院校设有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每年10万多毕业生走向社会,设计类专业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发展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中国也设立了很多重要的工业设计奖项,如中国企业产品创新设计奖、中国创新设计 “红星奖”“芙蓉杯”工业设计大赛、“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等等,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工业设计杰作。与此同时,国家高度重视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2010年国家工信部颁布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2015年 《国务院关于印发 “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中提到 “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向现代设计和出口自主品牌产品转变。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6年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中提道:“加快推进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我国重点产业的创新设计能力。”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专业设计公司已经不计其数,工业设计教育在数量上更是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大发展。目前,中国已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40年来,政府、企业、业界对中国工业设计及其教育的认知逐步提升,进入了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春天。

五、新时代中国工业设计及其教育发展的趋向

中国创造与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是目前中国工业设计与其教育的主要任务。从中国工业设计及其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任何阶段的中国工业设计及其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当时的国情,要找到适应新国情的工业设计与其教育的发展之路就必须正确全面地了解国情。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的经济大国、制造大国和设计教育大国,但还不是创造强国和设计教育强国。我国制造业的低端产业形态的现状使得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着明显差距,没有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所以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完成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彻底激发出来,跨学科的协同创新才是有成效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领先世界的设计必须要有先进的设计思想做引领并要具备正确的设计观。回顾历史可以看出,思想认识往往先于实际行动,中国需要提出自己的设计理论和推进国际设计理论的发展。张道一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艺术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工业设计史,我们之前过于注重西方欧美国家的工业设计史,忽略了我们本土的设计发展史……”张道一先生的学生潘鲁生一直潜心研究中国本土造物文化,他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的造物是分为四个阶层,民间艺术、宫廷艺术、宗教艺术、人文艺术,我们本土的文化深深扎在民间艺术这一土壤中。

中国工业设计的先进性理论研究,当属柳冠中先生提出的 “设计事理学”。①何晓佑:《关于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先进性姿态的思考》,《中国艺术》2018年第5期。柳冠中先生在 《事理学论纲》中指出: “设计的主体是人类,是人类为了生存,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依靠各种工具,在实践活动中改造自我、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思考活动和创造活动。”②柳冠中:《事理学论纲》,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12页。同时,柳冠中先生提出了关于 “智慧”的解读: “智” “慧”,这是中国人的哲学,但这不是一回事,是两回事——智:聪明、机灵、创意,慧:节制、反思、定力,中国的设计要立足于“慧”,立足于本土文化和中国国情,设计出中国的产品。南京艺术学院李立新教授指出:“中国设计不乏领袖、不乏团队与阵地、平台。那中国设计缺什么?中国设计缺乏自身的设计价值系统。”

最后,传统工业设计正在悄然发生 “转型”,使得设计必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设计教育也必将随之发生变革。比如:“服务设计”是商业或者社会转向系统竞争时代的产物;比如 “交互设计”,伴随着一个世界转变为两个世界的进程,虚拟与现实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沟通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语言体系,它充当了上述三个领域沟通的翻译,即传 “达”的作用等新的设计需求。③柳冠中:《不仅是怀旧,更期待超越——中国民族工业设计100年写在前面》,《中国美术》2016年第4期。未来,中国工业设计将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降低工业资源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针指导下的推动全球集成创新、协同创新,打造中国工业产品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化设计环境中,建立起中国设计的坐标和中国设计的自信!

中国的工业设计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古代就有诸多令人赞叹的造物及其设计思想、方法与手段,源于历史原因,这些造物思想出现了 “断代”的状况。到了近代,西方的设计思想逐渐被传播到中国并与本土的思想进行碰撞。设计界和教育界在激烈的思辨过程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断反思中国古代的造物精神及其本土的设计需求,越来越意识到立足于中国国情、建立中国设计价值体系与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从照搬到模仿到反思到创新,中国工业设计及其教育界希冀从 “中国制造”向 “中国创造”转变,建立起民族自信心。

猜你喜欢
造物工业设计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物物与共,美美与共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以木造物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