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勇 章少娜 梁家琦
摘 要:加强教育文化交流,打造教育人才高地,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有助于形成智慧学习的新生态,带动大湾区的教育发展。本研究立足于现状和需求分析,结合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构建了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習体系的建设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体系建设的模式、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学习体系;模式;途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0)01-0054-05
当前,智慧学习正在成为新时代借助智能技术助力学习创新的新方式。创设人人、时时、处处可获取和易用的智慧学习环境,是智能时代推进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响应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家提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1]。《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也指出,要“充分发挥港澳地区独特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金融、生态环保及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2]。当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对打造广州市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新生态以及促进大湾区的教育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慧城市视野下的智慧学习内涵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由IBM公司提出,并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和采用。智慧城市的建设,依托先进的学习理论与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近年来,韩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均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韩国政府在规划U-city时,不仅着眼于对各类信息技术的升级,更着眼于规划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教育以及市民的整体发展;日本亦于近年来实施了“i-Japan战略2015”, 推动形成国民本位的新电子政府和电子自治体,致力于加强数字化教育和培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人才;欧洲各国将“以人为本”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重视培育城市教育文化特色,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来看,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常态下,智慧学习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范畴。
简言之,智慧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依托各类学习资源和智能技术等为学习者创造智慧学习环境,支持各种学习主体科学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完成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学习、高效学习、创造学习,增强学习者“学习智慧”的过程。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智慧学习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并从突出学习者中心地位与强调学习环境的作用两个角度出发,阐述了智慧学习的丰富内涵;国外研究者则主要从丰富学习过程、增强学习能力等方面,对智慧学习的内涵进行了描述。这些观点如表1所示。
二、面向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建设框架与模式
(一)面向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建设需求分析
基于广州的中心城市地缘优势和智慧城市环境的基础性条件,规划构建新型智慧学习体系,有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广州是我国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各种信息科技手段也逐渐普及和得到广泛应用。广州市长期以来重视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在2020年基本形成智慧广州体系,城市智慧化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正在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总体而言,广州在教育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系列重大进展,但尚未建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和智慧学习公共服务系统。
因此,基于广州的地缘优势,规划构建完善的智慧学习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这种建设价值具体表现在:(1)从战略选择出发,开展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建设研究,能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促进区域协同和文化交流。(2)从城市定位出发,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能够强有力地提升广州市的人文综合软实力。(3)从社会效益出发,结合广州城市特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状,形成智慧学习体系的模式、途径和策略等,有助于形成“互联网+”时代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新生态。
(二)面向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建设框架
基于从宏观到微观、从顶层到落地的脉络,立足于国家宏观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学习文化交流需求,以理论基础为指导和新型技术为支撑,充分考虑广州的城市定位和主体特征,从而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
(1)国家战略指导,学习需求导向。遵循《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等文件精神,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学习文化交流需求展开建设工作。(2)智能技术支撑,相关理论依托。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终端等技术为支撑,以终身学习、泛在学习、系统论、协同论为理论指导,结合多领域内涵,构建智慧学习体系的理论框架。(3)从顶层到落地,系统全面落地。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主体城市特征,系统探索广州智慧学习体系的功能内涵和发展要求,并针对建设过程中的顶层设计、过程实现、效果保障等开展建设。
(三)面向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建设模式
受广州“双向四维一体”战略的启发[9],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建设需要内外发力:对内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驱动、互联互通、政策规划和多元国际化等方面提供的发展可能性,着眼于体系内部的构建要素进行建设;对外朝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战略目标[10],从学习资源、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和文化培育等方面,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慧学习共同体。
三、面向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的建设途径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建设,需要探索能落地实施的可持续发展途径。这应该以需求为导向,明确建设的方向;以政策为驱动,化计划为具体行动;以应用为重心,打造人性化的智慧学习体系;以效益促发展,增强智慧学习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以需求为导向
需求能够成为体系构建的向导,成为统筹规划、管理、实施和监督体系建设的依据,确保智慧学习体系建设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体系建设需要结合各种学习主体的智慧学习需求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需求构想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政府、企业、学校等建设主体需加強分工合作意识,做好本职工作,保证体系建设井然有序,成效显著。
(二)以政策为驱动
以政策目标为驱动,能够引导建设主体将体系建设计划进一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例如,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1]来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加强智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顶层设计,推进技术开发与实践应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依据广州市颁布的《广州市教育信息化2017年工作要点》[12],将建设广州“数字教育城”公共服务平台纳入到工作规划中,同时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汇聚力度。此外,还要以广州市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为契机,打造智慧校园示范校,加强宣传和推广,做好区域智慧教育应用的统筹部署。
(三)以应用为重心
以应用为重心促使智慧学习体系落地,能使体系建设更加人性化。体系建设者应从使用者的应用需求出发,细化智慧学习体系中各类平台的应用功能,应用智能技术解决常见的学习问题。如在互动方面,平台建设者应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保留平台的互动记录、添加语音功能、丰富互动方式等;在评价方面,平台应支持作业打分、自动批改、互动投票等多种评价方式;在管理方面,平台需为不同用户智能提供同伴和学习助手。此外,平台还需为教师提供线上和线下的教研服务,为家长提供家校互通服务。
(四)以效益促发展
提升效益,是实现智慧学习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效益最优化为原则,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需求,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各类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参与力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培养人才和组建企业联盟为方法,提高智慧学习体系的运行效益。政府应打好体系建设的根基,建设升级空间大、使用寿命长的智慧学习基础设施,做好资源使用规划,提高资源利用率。借助高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研究优势、人才资源和研究基础,为智慧学习体系的建设应用提供建议咨询和成果转化。组建发展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慧学习企业联盟,依托企业在技术方面的研发优势,研发高质量智慧学习产品,提供优质的学习服务,形成智慧学习的产业链。
四、面向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建设策略
为保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取得最优的建设效果,需要围绕制度、组织、资金、标准、技术和人才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的实施策略来推动智慧学习体系的高效建设。
(一)建设强效制度,保障体系活力
政府部门需要在智慧学习体系的执行、管理、监督和推广等方面制定强有力的管理制度,让体系构建的每一环节都有章可依,实现智慧学习体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除此之外,制度建设需要秉承科学和创新的精神,在目前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实际情况基础上制定,为智慧学习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二)健全层级组织,确保建设有序
政府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组织机构,建立智慧学习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执行机构,负责落实智慧学习项目;设立智慧学习体系专家指导委员会,为重大项目决策提供支撑,形成科学高效的组织结构。此外,还需要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政府和城市之间的联系,形成互联互通的组织格局,发挥广州市的示范引领作用,确保体系建设的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后备支持
通过政府主导、分级多渠道投入的方式加大资金投入,按照“财政驱动、社会参与、多方开源”的原则,创造性地探索新型的信息化投融资体制,打造优质的政策环境,在政府资金和信息资源的鼓励带动下,促使社会资金投入智慧学习体系的建设中。政府扶持相关企业,助力体系的建设,为体系建设提供支持。
(四)统一建设标准,维持体系运行
政府需要依托技术对各级各类智慧教育应用平台进行升级改造,统一数据接口,统一管理机制,统一运维办法,配置统一互通的智慧学习环境。在企业建设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完备的教育信息化企业资质认证体系,制定智慧学习产品的准入标准,严格把控信息化企业的智慧学习类产品和服务质量,创建高水平的智慧教育企业联盟,制定企业准入与定期评估制度,汇聚具备发展实力和潜力的企业,联合构建强大的智慧教育产业链,保障智慧学习体系能够高效运行。
(五)重视技术研发,破解关键难题
重视对智慧学习体系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聘请智能技术专家、企业技术工程师、网络教育机构管理人员等优秀技术人员,组建高素质的技术保障团队,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对智慧学习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指导。重视对泛在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服务,为信息、服务和应用提供智慧应用接入点,精准监督智慧学习平台运营,及时升级技术和优化操作,切实保护智慧学习用户的信息安全。通过关键技术突破,有效搭建形成智慧学习社区、智慧教育基地、智慧博物馆、智慧图书馆、智慧校园等各种类的智慧学习环境,支持社会大众的智慧学习。
(六)培养高素质人才,培育创新智慧
应重视提升学习者的智慧学习能力,通过开设与智慧学习相关的课程、培训和研修,打造智慧教学能力强、信息设备使用和适应性强的智慧型教育工作者,从而培养更多掌握智慧学习技能的社会型人才。应采取激励措施吸引人才,凝聚创新智慧,共同致力于智慧学习体系的建设。
五、结语
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智慧学习体系,有利于打造广州市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新生态,促进大湾区的教育文化交流。本研究基于智慧城市和智慧学习的内涵,立足于体系构建的现状与需求,创造性地构建智慧学习体系的研究框架,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特征和文化交流需求,进行顶层设计,确保过程实现,保障建设效果,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设模式、途径和策略,以期推进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广州市智慧城市中的教育公共服务建设,打造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和学习交流的新环境。
参考文献
[1][10]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9-02-18)[2019-10-11].https://www.bayarea.gov.hk/filemanager/sc/share/pdf/Outline_Development_Plan.pdf.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等.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EB/OL].(2017-
07-03)[2019-10-11].https://www.ndrc.gov.cn/fzggw/jgsj/dqs/sjdt/201707/W020190909487713229129.pdf.
[3]吴洪艳.智慧学习视角下个性化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5(6):127-131.
[4]陈琳,陈耀华,张虹,等.教育信息化走向智慧教育论[J].现代教育技术,2015(12):12-18.
[5]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6]郭晓珊,郑旭东,杨现民.智慧学习的概念框架与模式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8):5-12.
[7]KAUR A.The Future of Smart Learning:Personalised Learn-ing[DB/OL].(2013-03-10)[2019-10-11].http://www.elearning-
asia.net/_program/pdf_pt/[Speaker%205-1]Abtar%20Kaur.pdf.
[8]HWANG D J.Whats the Implication of“SMART”in Educ-ation and Learning?[DB/OL].(2017-04-23)[2019-10-11].http//www.elearningasia.net/_program/pdf_pt/[Panelist%203-2]Dae-joon%20Hwang.pdf.
[9]谭锐.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观察,2018(2):20-29.
[1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2018-04-18)[2019-10-1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12]廣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我市教育信息化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17-04-01)[2019-10-11].http://jyj.gz.gov.cn/gkmlpt/content/4/4207/post_4207577.html.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Guangzhou Smart Learning System Facing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HU Xiaoyong1,ZHANG Shaona2,LIANG Jiaqi1
(1.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China 510631;
2.The Second Primary School of Licheng Street in Zengcheng District,Guangzhou,Guangdong,China 511300)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and culture exchange and making an educational talent highland are strategic requirement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Under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strategies,constructing Guangzhou smart learning system facing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helps to form new ecology of smart learning and lead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Greater Bay Area.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needs analysis,this research,combining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constructs a framework of Guangzhou smart learning system facing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and puts forward the modes,channels and strategies of system construction on such basis.
Key words: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smart learning system;modes;chan-nels;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