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刘振 周冲
摘 要:城乡社区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在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通过“技术+资金”的模式,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构建智慧社区“平台+生态”的生态体系,推动新时代下智慧社区的建设,促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提升基层治理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公共服务便民惠民。
关键词:新型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社区建设运营;项目运作模式
1.引 言
2012年12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运行)》,我国迈入智慧城市时代,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已有超过373个试点市、县(区)纳入住建部、科技部批复的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智慧社区被列为2014年度专项试点[1]。2014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指南从总体架构与支撑平台、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小区管理服务、便民服务、主题社区、建设运营模式、保障体系建设等维度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指导和评价指标[2],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智慧社区的建设内容已基本成熟,建设效果也比较突出。
2015年12月,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把新型智慧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抓手。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3]。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这不仅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更为智慧社区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将聚焦在新型智慧城市和城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创新智慧社区建设,探討并总结新型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社区建设运营方案,为智慧社区在新时代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2.新时代下的智慧社区
2.1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发展进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4]。新型智慧城市是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5]。新型智慧城市的提出是对智慧城市的升级,旨在解决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条块割裂、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十九大提出的智慧社会,是在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念创新,以网络化、平台化、远程化等信息化方式提高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均等化水平,构筑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信息服务体系,是新时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
2.2智慧社区的演变
智慧社区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区域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适度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的一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6]。在智慧社区发展理念下,针对开发商、物业、政府部门、居民形成了四大服务板块:(1)基础设施智能化,车辆和行人出入口管理(2)物业管理和服务便捷化,物业管理和服务平台(3)政务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4)增值服务,如居民可以通过社区相应的网上平台,实现社区内商户与居民之间的紧密联系,构建社区智慧商务。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要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构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政府职能下移,依托网络平台,加强政民互动[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在上海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时叮嘱到:“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8]。在新时代下,智慧社区借鉴新理念、采用新模式、打造新生态,通过平台化建设和市场化运营,实现优政、惠民、和谐、宜居,创新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模式。
新时代下,政府和社会对智慧社区给予了不同的要求和期待,政府希望通过智慧社区的建设下移治理重心,强化基层治理能力;人民群众希望通过智慧社区的建设获取更大的幸福感。新时期下赋予智慧社区的新内涵要求我们创新既有建设模式,实现新赋能。
3建设新型智慧社区
3.1建设理念
智慧社区的建设以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民生为目的,依托物联网、地理信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社区管理、公共服务、社区生活及增值服务于一体,智慧化的解决社区存在的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居民生活服务等问题,最终实现社区内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
新理念:社区相当于一个小城市,借鉴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平台统一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便捷化、生态宜居化的建设理念,创新智慧社区建设理念,实现社区内的优政、惠民、和谐、宜居。
新生态:社区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多家厂商群策群力,以平台化的建设思路,打造智慧社区生态圈。
新模式:智慧社区的建设是个过程,稳定持续的运营才能保证居民享受智慧社区的建设成果,成立以政府、社会资本、社区为主的合资公司,对智慧社区建设成果进行运营,保障建设成果大家共享。
3.2建设目标
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构建泛在化的“云、管、端”有机生命体,打造“感知、联接、计算、应用”四位一体的“社区大脑”、“神经系统”和“智能感官”,实现社区基础设施智能化、居民生活便捷化、生活环境宜居化、社会治理精细化、数据开放融合化、精神文明和谐化,推动新时代下智慧社区又快又好发展。
3.3业务框架体系
智慧社区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片区企业为对象,以设施层、网络层、感知层等设施为基础,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供给模式,优化社区资源配置,通过专业化运营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智能、便捷的吃、住、行、娱乐、购、事务办理等服务。
新型智慧社区建设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二四”,“一”即大数据平台,整合共享社区信息资源,“二”即社区便民服务网点和运营保障中心两大实体中心,“四”即优政、惠民、和谐、宜居四大应用体系。
大数据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和标准,对社区内不同应用子系统的数据采用集中、分类、一体化等策略,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保障支撑层内不同应用之间的互联。社区大数据平台是智慧城市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按区域统一规划,分区部署,与公安、交通、药监、城管、消防进行数据对接。
运营中心,实现对社区的统一管理,實时显示社区业务使用状况,会所场地预定情况 ,集成社区绿地,水域环境信息,电梯、消防等各个模块实时监测和记录设备的运行数据和状态。
服务中心,社区内服务类基础设施总称,是线上和线下服务结合点,承载线上互联网+政务、党建文化服务,提供线下社区医疗、便民商超、休闲娱乐等服务。
优政类应用:网格化社区、社区综合治理、互联网+政务等;
惠民类应用:智慧物业、智能充电桩、智慧医疗等;
宜居类应用:智能家居、安防联动、智慧消防、智能门锁等;
和谐类应用:党建文化、居家养老、休闲娱乐等。
4.创新社区运营
创新智慧社区的运营模式,能够促进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其居民、经济以及社区赖以生存的生态大环境带来利益。从服务对象上讲,社区运营主要侧重在社区居民和政府,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的运营,主要是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全面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包括智能家居、智慧物业管理、智慧养老服务、社区生态服务以及社区金融等;以政府为服务核心的运营,主要是为政府提供精细化的社会治理和高效便捷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满足政府的管理和服务的需要,包括网格化社区、智慧消防、互联网+政务服务及社区数据增值服务等。
以“优政、惠民、和谐、宜居”为总体目标,按照“政府主导、政企共建、市场化运作”的思路,通过“五个一”的运营工作机制,打造智慧社区运营体系,实现智慧社区长效化运营。
一个运营主体:明确谁来干,按照政府+资本的方式,组建智慧社区建设运营公司;
一个运营服务中心:明确在哪干,建设社区运营服务中心;
一批运营内容:明确干什么,优先实现政府、社区管理,选取社区充电桩等一批运营项目展开社区运营,逐渐开展中央厨房、社区图书、快递驿站等内容运营;
一个数据平台:明确用什么干:搭建社区大数据中心,与智慧城市数据开放和共享平台进行对接,实时共享数据信息,实现社区场景化应用;
一套工作机制:明确怎么干: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按照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时尊重协议、重要事情一事一议。
5.保障措施
为保障智慧社区的可持续运营,在运营过程中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完善入驻管理机制。开展社区托管,由社区牵头,组织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委会,与小区业主逐户签订代管协议,收取相应费用,社区依法与维修、保洁、保安等专业服务企业签订委托管理和服务合同,专业服务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收取报酬或由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待业、失业人员组成维修、保洁、绿化等队伍,委托管理和服务,实现小区长效化管理。
强化资金保障机制。依托物业,为小区居民提供专业的增值服务,如专为老人提供订餐业务的中央食堂,针对小区居民的生鲜直卖,为小区上班族提供小孩课后托管教育等。通过增值服务获取资金、引进社会资本,盘活社区物业,提升物业服务能力。
提升小区服务机制。社区面向就业困难居民提供公益性岗位,对孤寡和年老体弱老人登记在册,定期上门探访、敲门服务,开展办理水电费、燃气费缴纳等人性化、零距离的便民服务,让居民“小事不出单元、大事不出社区”。将社区文化建设与小区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小区为单位组建各类群众文体团队、物业志愿服务队,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小区环境日维护,开展净化美化活动。
创新大数据应用。通过整合社区人口、建筑物、居民消费、能耗、出行等数据,一可以优化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二可以为商家提供社区居民消费画像,进行数据增值服务,三可以为政府做数据的挖掘分析,如针对社区出行数据,政府可以规划公交线路、地铁、周边配套设施等。
参考文献:
[1]智慧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 “十三五”我国智慧城市“转型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J].电子政务, 2016(3):2-11.
[2]陆毅.智慧社区视角下的无锡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 2016.
[3]张金慧.智慧社区治理的未来发展[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7(06):89-91.
[4]云成.加强顶层设计,建设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J]. 卫星应用, 2014(11):45-48.
[5]黎林峰.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新鲜出炉[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23):64-65.
[6]张永刚.智慧社区建设指标体系研究[C]//中国标准化论坛. 2014.
[7]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J].中国民政, 2016(16):6-6,共1页.
[8]《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1月10日第02 版).
第一作者:刘洋(1985–),男,本科学位,高级工程师,山东建筑大学。主要从事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和政府信息化研究工作。
(1,3天博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 266071;2潍坊潍州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潍坊2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