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明+符媛柯+李佳熙+曹阳
摘 要: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大多城市的战略选择。文章在初步分析智慧城市行业概况的基础上,从国家政策、发展规模与发展领域、商业模式等方面对我国智慧城市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5)09-00-03
0 引 言
随着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自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世界各国主要城市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伦敦、纽约、东京、巴黎等城市都希望通过信息化发展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美国、瑞典、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纷纷起步。
我国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各大城市都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对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优化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管理、提升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纷纷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截至2014年,有300余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对智慧城市的内涵有一定共识:其一,智慧城市的基础是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相互融合;其二,智慧城市的主线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运用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其三,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开发、整合和利用城市信息资源为居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为手段,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发展能力、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使城市达到“智慧”状态。
1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1.1 政策支持
政府是城市建设的管理者、引导者、推动者,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技术应用在上层建筑层面的延伸产物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促进政府与城市管理的协调发展,对城市的转型起着关键作用。从2010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其中,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很多城市未来建设的重点。在国家的政策文件中,智慧城市经历被包含到独立的过程,政策涵盖的内容也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应用,并在鼓励政策方面日趋明确和具体,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红利”仍将延续。表1列举了部分国家智慧城市相关政策。
1.2智慧城市内容与规模
一般来说,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概括为四层架构,两类保障体系。四层架构包括网络基础层、基于感知设备采集数据、网络传输数据的数据整合、共享、处理中心和公共云支撑平台。在基础平台的基础上,构建面向公众、企业、政府提供智慧化的一站式应用。公众服务平台涵盖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和智慧社区建设等;企业服务平台涵盖智慧产业发展、智慧企业服务、电子商务提升及智慧园区建设等;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涵盖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环保建设等。保障体系指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和制度安全保障体系。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包括组织领导、项目管理、投融资、创新交流等机制建设。制度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监管、测评、应急处置等体系建设。图1所示是智慧城市的基本构架。
图1 智慧城市的基本架构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自2010年开始推进,至2012年底,全国有超过180 个城市投入智慧城市建设,通信网络和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接近5 000亿元。2013年初,国家住建部公布了90个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配套了包括国开行、商业银行在内的4 400亿授信额度。从整体投资规模来看,“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近1万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望超过4万亿元。图2所示为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及同比增速柱状图。
图2 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及同比增速柱状图
1.3 商业模式
目前,智慧城市投融资和商业运作的模式主要有表2所列的7种常见商业模式,包括: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运营商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或第三方建设和运营、政府牵头BOT 模式、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运营、联合建设运营和公司化运营等。由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公共属性较强,政府对于项目的所有权较为看重,国内投资通常呈现为政府直接投资和运营(BT 或者直接支付),或者政府投资,由运营商进行建设运营(BOT)的商业模式。
具体来说,前四种模式中政府主导或参与,但差异之处在于参与程度的不同。相比较而言,政府主导或参与,在融资、建设、共享等方面更容易推进,运营商/第三方专业建设和运营便于实现专业化运作。后三种模式政府参与程度较少,更多的是由一家或者几家通过联合或公司化运作模式承接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智慧城市建设本身是浩大且长期持续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政府的牵头和参与,更需要动员产业链上的成员共同参与。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向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模式转变。
2 智慧城市的未来趋势
(1)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逐步成为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平台。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2014年5月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14)》估计,2013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47.6亿元,增速较2012年有所放缓,但仍达到36%,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云计算模式将成为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的基础信息平台,同时也成为城市大数据汇聚、交换和共享的平台。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涵盖基础设施云、平台云、数据云和应用云的建设。城市基础数据库、视频数据库、语音数据库等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城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形成基础设施云;通过城市大数据中心数据云实现数据资源统一交换平台,整合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等,实现了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以及专题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形成数据云;通过提供政府治理、民生服务、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应用,形成应用云。
(2)大数据成为城市运营与管理的新资源。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发布《中国大数据整体市场趋势预测报告2014-2017》显示,中国大陆2014年进入大数据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期,增长速度将接近30%;预计2016年大数据市场规模总量将突破100亿人民币。大数据驱动行业成长,需求持续增强,应用逐步落实成为软件产业链的核心,企业着力培育自身的数据资产。在互联网上的数据、移动互联网上的数据、社交网络的数据和物联网的RFID、传感器等数据,这些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汇聚,并与城市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实现了连接,并建立起政府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实现政府数据开放,进行城市大数据分析,深化大数据行业应用,繁荣大数据交易市场,数据将成为城市的养料和血液,城市运营和管理的新资源。这些大数据资源,深化应用到电子政务、健康、党建、城管、信用环保、交通、舆情等领域,将形成大数据政务、大数据健康、大数据党建、大数据城管、大数据信用、大数据环保、大数据交通以及大数据舆情等新模式和新手段,更好的实现城市的精确化运营、管理与决策。
(3)民生云、互联网经济将改变智慧城市应用结构。
在往年平安城市、应急管理、数字城管等建设的基础上,智慧城市的应用结构将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进行调整,民生、经济转型、依法治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将成为应用重点,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民生应用、互联网金融、智能工业等经济应用、简政放权的智慧工商、智慧政府、智慧党建等将成为应用热点。
(4)互联网、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应用物联网装置于2015年可达29亿元,而2020年更可达到132亿元,将成为带动未来智慧城市衍生出来的新商机的主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现阶段,智慧产业的核心是互联网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下游将围绕互联网应用进行产品升级和转型,如分布式计算、内存计算、非结构化数据库等技术和产品的升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逐步成形,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流。互联网传统行业加速形成新型产业业态,如互联网金融、智能工业等。
(5)智慧城市投资建设与运营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智慧城市平台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围绕智慧城市的投资和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产业投资平台,成立合资的智慧城市平台运营公司,进行智慧城市顶层涉及和运营,整合上下游资源,建立智慧城市平台的生态环境,各种增值应用以商业模式实现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服务。这将成为一个阶段主流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
3 结 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商业模式等技术和商业应用的不断成熟,智慧城市的建设落地速度不断加速。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空间、前景和影响力将成为我国城市建设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徐静,陈秀万.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7):23-26.
[2]杨礼茂,李文静.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4(6):2-6.
[3]张振刚,张小娟.智慧城市系统构成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7):88-93.
[4]罗尚忠.大数据点睛智慧城市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14(8):1.
[5]胡佳艳.智慧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4(17):155-159,170.
[6]陈博.我国智慧城市群的系统架构、建设战略与路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4):29-31.
[7]张振刚,张小娟.智慧城市的五维度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1):41-45,75.
[8]李健.新城发展中的智慧城市建设战略与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13(11):66-71.
[9]张振刚,张小娟.智慧城市研究述评与展望[J].管理现代化,2013 (6):126-128.
[10]岳欣.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3 (1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