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家莹,李梦洁,李艳梅,禤 丽,胡 蓉,乃东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本生殖中心进行IVF-ET术后随访工作的护理人员共20人,年龄在26岁~45岁。
1),建立患者随访档案:科室内设立电话随访登记本,建档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身心状态、治疗情况、联系电话号码以及住址等,建立随访情况记录本,记录随访内容及相应指导措施。2),随访时间:移植后14天、孕50天、预产期,特殊患者(失败、二次移植等患者)根据需要调整随访时间和次数,及时了解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做到随时掌握患者情况。3),随访内容:ET后第14天上午,由护理人员主动电话给患者,询问尿检情况,如已经妊娠,建议其来诊,继续保胎治疗;如尿检阴性,随访护理人员仍需耐心与其交流、劝导患者不要气馁,正确引导患者对待此次失败,将随访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孕50天,护理人员应询问胎儿情况,指导其到产科建卡,定期产检,并指导孕期保健知识。预产期,护理人员应询问新生儿与母亲健康情况,如新生儿的身高、体重等情况,并指导其婴儿护理相关知识。
针对以上进行IVF-ET电话随访护理人员进行一般资料问卷、健康问卷抑郁量表以及广泛性焦虑量表等问卷进行调查。(1)健康问卷抑郁量表由9个条目组成,每个项目0~3分,总分0~27分。0~4分为无抑郁;5~9分为轻度抑郁;10~14分为中度抑郁;≥15分为重度抑郁。(2)焦虑量表由7个条目组成,每个项目0~3分,总分0~21分。评分标准:0~4分为无焦虑;5~9分为轻度焦虑;10~14分为中度焦虑;≥15分为重度焦虑[1]。
本次研究参与问卷调查填写的有效人数为20人,回收率100%。分析护理人员基础信息显示:年龄26~45岁,已婚16例、未婚4例;有孩子14例、无孩子6例;咨询师证已取得3例、未取得17例;工作时间3年及以上,包括 3-5年5例,5-10年10例,10年以上5例;护师4例,主管护师15例,副主任护师1例。且参与研究护师均无健康问题或心理问题。
通过分析对比显示,20例护理人员无严重抑郁情况,多表现为无抑郁或轻度抑郁情况,如表1:
表1 健康问卷抑郁量表情况
通过分析对比显示,20例护理人员无严重焦虑情况,多表现为无焦虑或轻度焦虑情况,如表2:
IVF-ET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一种主要医疗手段,治疗后,护理人员需做好定期随访,为患者提供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的同时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以及相互关爱。而护理工作者在随访当中需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人群体,针对不同的病人群体需要,扮演着不同群体的交流载体,其工作压力相对较大、负担重,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影响工作质量[2]。另外社会对护理人员工作评价低,认为治疗效果主要与医师诊疗结果相关,护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仅起着辅助作用,导致临床护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表2 广泛性焦虑量表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电话随访工作人员均为女性,均有较高的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能够完全胜任电话随访工作。同时,工作人员多为已婚、有孩子群体,在面对IVF-ET术失败的患者所表现出的情绪低落、不满、甚至愤怒的诉求时,护理人员不容易感同身受,导致工作无法开展,内心情绪无法抒发。姚红梅等人[3]研究报告中显示,58.69%的医护人员工作中存在焦虑或抑郁的情况,且多发生于女性。而本调查报告显示,护理人员未出现重度抑郁、重度焦虑等极端症状,但是出现轻-中度抑郁占比50%,轻-中度焦虑占比65%,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1)护理人员护理意识低,在传统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仅需按给予临床护理支持,而电话随访工作常容易出现超出常规护理内容,护理人员容易出现工作失误情况,影响工作开展。(2)生活压力影响,随访护理人员除了工作外,还需承当老人、子女等家庭责任,若工作中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生活中也无法得到有效缓解,导致恶性循环,工作效率低下。(3)随访患者态度恶劣,在电话随访工作中,患者多出现不接电话、埋怨、暴躁等情绪,不仅会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效率,还会导致护理人员出现焦虑、抑郁情绪。(4)护理人员待遇低下,据赵海霞等[4]在调查中发现56.7%医师及28.4%的护理人员对当前工作不满意,主要因素为薪酬待遇低下。
综上,IVF-ET治疗后的电话随访是提高患者预后质量,促进IVF-ET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电话随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心理焦虑、抑郁等情况,影响工作开展质量。因此,临床需为护理人员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给予充分理解和关爱,改善护理工作质量,促进IVF-ET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