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虹
近年来,筝乐处于繁荣发展时期,众多的演奏家和作曲家们创作出耳目一新的新作品,对不同题材的音乐风格进行改编、创新,且曲调优美、独特,技法新颖。从传统筝曲到现代筝曲中,既要有韵与声的平衡,又要有技法的体现。而大部分筝曲则侧重于技法与速度的结合,而忽略了筝曲的音乐风格。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就是由著名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望教授和作曲家黄枕宇老师共同创作的,且具有浓郁的西域音乐特色。不仅体现出新疆风格的韵,而且还采用西方钢琴的声使两者合二为一。同时在新疆传统音乐风格的基础上,不仅体现出现代技法的特色,而且在传统韵中找到变化、发展。本文从创作背景、传统演奏技巧、特色型演奏技巧三方面来探寻此曲的精妙之处,希望能将笔者的演奏心得与筝界同仁进行探讨与交流。
《西部主题畅想曲》是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教授周望和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作曲教授黄枕宇先生于2005年创作的一首具有西部地区新疆风格的古筝作品。此曲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对节奏、速度及力度变化上给予更大的张力。然而在练习当中,对演奏者基本功的要求较高,需要有持续的耐力支撑全曲的变化,再加上对新疆地区音乐的理解,才能达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古筝作品的发展不仅仅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创作领域进步的标志。在作曲家或演奏家创作中,以新疆音乐风格为元素的筝曲较少,直至有《伊犁河畔》、《木卡姆散序与舞曲》、《箜篌引》、《阿拉木·古丽巴拉》、《西域随想》这五首曲目,且侧重的方向各不相同。而此曲是将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现代音乐元素进行有机的巧妙的结合,赋予了作品一种清新、别具风格的音乐特色,体现出了中国民乐新发展的一种趋势。乐曲的整体构思核心是“西部主题”和“畅想”两词的基础上,“西部主题”主要是体现新疆音乐风格的节奏型和旋律特色,“畅想”这词一般的释义为敞开思路的想象,与随想曲较为相似。虽然以畅想曲进行命名,但是作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着精心的布局和巧妙的设计。[1]则是体现演奏者对乐曲二度创作后的理解,对速度、力度、快慢的变化达到不同音响效果。由此可见,此曲虽有音乐较为鲜明的主题核心,但对演奏者在表达情感和张力方面却有着无限的创作空间,深受众多演奏者的喜爱。
从乐曲的调式看,作曲家并没有采用传统五声音阶的手法,而是根据人工调式设计出具有新疆风格的特色调式,从倍低音区和低音区是以“F(fa)”为中心音,并在音阶中出现增二度音程,构成两个对称的四音列,构成了乐曲的七声音阶排列特点,其中包含很多减七度的音程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复合调式,使整个乐曲的构思赋予新疆风格的特色。人工调式是古筝现代作品中的新产物,由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及所要表达的音乐风格进行定调。在具有现代技法的筝曲中,作曲家都会有不同的定调,通常情况下都叫做一曲一调。
《艺文类聚》卷四十四:“惟夫筝之奇妙,极五音之幽微,苞群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禀清和于律吕,笼丝木以成资。身长六尺,应律数也。故能清者感天,浊者合地,五声并用,动静简易,大兴小附;重发轻随。折而复扶。循覆逆开,浮现抑扬,升降绮靡,殊声妙巧。不识其为,平调足均,不疾不徐。[2]”从五声并用的音阶到右手指法的强弱要求,再到左手技法的吟揉按颤的要求都记录其中。可见演奏技法在筝曲中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在特定的人工调式的现代筝曲中也无一例外。
在演奏曲谱中的每一个音符和旋律,技法是核心。换句话说就是用哪种方法可以弹奏出更好的音色。常用的弹奏方法有夹弹法和提弹法这两种,其一夹弹法为传统的弹奏方法,多运用于北派风格的筝曲,同时也是初学时一种重要的基本触弦方法,它以大关节发力为主,手指弹弦方向从斜上方到斜下方,角度呈45 度,弹后借惯性靠在下一根弦上使手有所依托即贴弦,弹奏出来的音色浑厚饱满;其二提弹法为一种悬手弹奏的方法,它以小关节发力,指甲向掌心方向弹弦,弹奏时要求手指、掌、腕、关节相互配合,多运用于南派筝曲中演奏欢快活泼、典雅的音乐曲调,音色清脆、干净、颗粒感强。而在现代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中,这两种弹奏方法交替使用。例如;引子部分两种弹法相互结合,根据音乐曲风的需要,变化音色,交替使用;而在演奏到快速指序时或者较多重复和弦时需要用提弹的方法演奏,这样可以增强手指触弦后产生音色的颗粒性,避免触弦时的杂音。如谱例1 和谱例2:
谱例1
谱例2
指腹音即用手指指肚拨弦,一般为小指。拨弦时小指放松,手掌与琴弦45 度触弦,用手臂和手腕的连贯带动小指侧面拨弦,发出柔和而通透的音色。在弹奏中不可用小指关节主动弹这个音,需要借助身体的力量带动大臂小臂发力,这样音色才能通透有穿透力。在此曲中出现两种不同肉指拨弦处,其一是传统弹法,用小指拨弦演奏出较为低沉浑厚的音,通常情况都在倍低音区域;其二是现代弹法,小指的指腹音与大指同时弹奏纯四度音程,如用传统的大小撮(即大指和食指或中指同时弹奏音程)弹奏则表现不出浑厚的左手低音伴奏,而指法顺序过于蹩手。当演奏快速时,给演奏者练习时带来不必要的难度。如下图谱例3,在优美的段落中,固定节奏型中的左手单音需要用小指拨弦,弹奏出新疆独特韵味的手鼓音色。谱例4,在如歌的段落中,同样出现固定的节奏型中的左手四度音程的低音,这种一个肉指拨弦与指甲触弦弹奏音程的音色,较为独特且速度较快,体现出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谱例3
谱例4
中国传统音乐中不仅只是有单线条的旋律起伏,还有着各种“和”的形式来烘托主题旋律,表现更为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而在现代作曲家的思维中,结合西方作曲技巧并融入和借鉴一些钢琴演奏技巧来进行创作。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则是通过大量的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的音响效果来体现新疆音乐风格的魅力。如在散板段开始就出现了大段三连音节奏的柱式和弦,从双手四个音的和弦一直到双手六个音的和弦,扩大了乐曲的张力同时也丰富了和声效果,这样的柱式和弦使音色更加饱满,具有爆发力。这种音色则要求演奏者在这一段落时,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力支撑颗粒性的音响效果,还要通过自身的理解如何体现张力的控制。如歌的段落中分解和弦,是将一组和弦中的根音、三音、五音、七音调整成不同顺序而成,这种和弦运用既表达了新疆粗犷豪放的地域风貌和酣畅淋漓的主题抒发,又能表现新疆少数民族热情奔放的个性特点,与曲名中“畅想”一词富于更多地变化,彰显了主题特点。如谱例3。
带有新疆音乐风格的筝曲突破了传统技巧的运用,不仅在节奏、节拍等方面做出调整,而且还加入了拍击琴弦、拍击琴板等的新技巧,如《西域随想》拍弦段都能体现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特色,此曲也不例外。同时,还大量出现模仿打击乐的节奏,使乐曲有更大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形象的塑造了新疆少数民族的典型形象。
在具有新疆风格的筝曲中,作曲家在节奏上会运用“舞蹈性”的节奏,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老师曾经在对新疆十二木卡姆研究中总结出其基本的节奏型——小切分加两个八分的基本形态,而在《西部主题畅想曲》的这首筝曲中,都能找到切分的节奏型。以这个节奏型为基本模型,不断变化成前十六加后八或前八加后十六的小切分节奏,并且大量重复使用。三连音节奏在传统筝曲中较少出现,而在此曲中三连音的频繁使用恢复了更强的动力节奏,同时对演奏者基本功也是一种考验。并且还有前附点和后附点两种节奏型,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运动性强,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重音的位置,造成重音倾移,这也要求演奏者在弹奏中注意对于附点重音的把握,更具有力量性。在切分、附点、前八后十六、三连音、快十六的变化交替将乐曲逐渐推向高潮,也是此曲的特色型演奏技法之一。且本段考验演奏者对技术的把握,即要完整清晰,又要表现逐渐递进的层次感以及节奏间转换流畅、干净。
力度也是在对比中相对存在的,仅仅是诠释音乐的一种提示,而并不像音符、节奏、节拍那样具有确切的含义,所有层次的力度记号都没有规定相应的“分贝数”和一个标准的所谓的“强度值”。[3]因此,在弹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仔细揣摩谱中的力度标记进行二度创作,来增强乐曲的张力。重音与强弱对比之间的变化,速度也是如此,并会伴随着力度的强弱变化而产生速度的快慢变化。这首筝曲表现出强大的张力,如在一两个小节之内由ff 到pp 再渐强,中间通过rit 来过渡再到强收;或前两拍的力度是f 而后两拍的力度却是p 等,这种力度与速度的变化,需要演奏者深入理解作曲家的内涵才能更好的弹奏之间的变化。
用手拍击琴弦这种“非乐音”是现代筝曲中一种特殊的演奏技法。在此曲节拍变化成3/4 拍时出现拍弦,丰富了曲子的和声效果,带来传统乐曲没有的音响效果。在演奏形式上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谱例5:
本文的出发点从乐曲的七声音阶定弦进行解读,以演奏者的角度去思考技法的不同,总结新疆音乐风格与筝乐之间的关联。在演奏具有新疆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时,探讨演奏中传统与现代技术的要求和音乐处理的对应办法,力求在突出音乐主题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乐曲中特色性节奏、力度速度的变化以及张力控制等方面的规律。由此看来,具有地方民族风格的现代筝曲在创作与演奏中都是相互发展的,既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还要有丰富的情感去支撑作品。随着演奏家和作曲家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会逐渐涌现出来,这就对演奏者在面对这些作品时能够对其演奏技法以及民族特色进行分析与演奏,这样才能更完美地二度创作。综上所述,《西部主题畅想曲》是一部成功的古筝作品,自创作以来不断出现在各大音乐会以及专业音乐院校的古筝教学课程之中,成为演奏者学习与表演过程中一个经典的、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因此,笔者希望本文的能够为筝友们演奏该作品时提供一个借鉴与参考。文章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