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为全国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为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坚定信心和强大动力。成都市各级各部门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落到实处,以最严要求、最细举措、最实工作,齐心协力打好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有力有序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
卫健系统积极做好疫情应对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卫健系统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应急响应要求,认真做好疫情监测分析、患者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全市已建立392家发热门诊。为有效应对疫情发展,按照“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救治”的原则,至2月中旬,进一步明确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公布了120家成都市新冠肺炎病例定点收治医院名单。按照分散接诊、集中收治要求,全市汇聚国家、省、市专家资源,组建了包括呼吸、重症、放射、护理等专家组成的8个医疗救治专家组,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实行“一人一案”精准治疗,尽最大可能减少死亡率。同时发挥5G优势开展远程诊治。
◆随着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陆续复工复产,重点做好四个强化:一是强化疾病控制。二是强化医疗救治,已确定了超过1000张床位的后备医院方案,将根据救治需要递次启用。在后备医院硬件扩容的同时,还统筹医疗人才,组建了共538人4个后备人才梯队,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分批次统筹调配医务人员参与救治,确保全市医疗救治有力有序。三是强化群防群控。四是强化心理干预,前期已经开通5条心理援助热线,并组织心理专家参与12345市长公开电话接听,在继续做好热线接听工作的同时,还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编制不同心理干预方案,着力预防极端事件,引导公众保持积极心态,增强抗击疫情的信心。
有效确保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
疫情出现以来,成都市立即启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发动整合各方保供力量,夯实市场保供能力,有效确保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
◆成都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迅速制定市场保供应急方案,密切监控粮食、食用油、肉类、禽类、蛋类、奶制品、食糖、食盐、蔬菜、瓶装饮用水、方便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市场动态情况。
◆迅速组建市区两级市场保供主体队伍,启动便民流动菜市,有效增加生鲜市场供应。派出专员逐一对接走访重点企业,摸清保供底数。积极保障重点保供企业防疫、消毒物资,帮助企业恢复生产营业。
◆红旗连锁、永辉超市、舞东风超市、伊藤洋华堂、益民菜市场等15家市级重点保供企业和全市广大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配合全市市场保供工作。
促进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秩序总体稳定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保价格防恐慌、保质量防假冒、保市场防波动、保安全防扩散”目标任务开展工作,全面加强价格、质量和执法监管,促进了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秩序的总体稳定。
◆突出重要场所监管:以酒店、餐饮企业、农家乐等场所为重点,规范群体性餐饮经营活动;以农贸市场、大型商超、餐饮企业为重点,切实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突出重点商品质量监管:严格口罩质量监管;严格药械产品质量监管。
◆突出商品价格监管:第一时间向全市经营者和相关单位发布严禁价格欺诈、囤积居奇、操纵市场,推动口罩等医用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警示告诫书;对口罩、消毒液、大米、牛奶、鸡蛋等15个品类商品开展价格监测工作;24小时值守12315投诉举报热线。
坚持严防控和保畅通两手抓保出行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应急响应要求,坚持严防控和保畅通两手抓,全力以赴开展疫情防控,坚决守好第一道關口。
◆加强关口检查,阻断疫情输入:在机场、铁路、长途客运站、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开放式公交场站等公共交通场所设置检疫点80个;在成都市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和地方道路,设立249处检疫站。
◆加强消毒防护,严控疫情传播:加强枢纽场站的消毒;全市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飞机、火车、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含网约车)、运输客车,坚持不消毒不上线;公交、地铁、出租车(含网约车)、道路客运所有司乘人员一律佩戴口罩。
◆做好交通运输组织,坚决落实“三不断”:确保公路交通不中断,确保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中断,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不中断。
进一步做好物业管理区域疫情防控工作
成都市住建局、卫健委、市场监督局联合出台了紧急通知,要求物业服务机构切实做好物业管理区域秩序维护管理、公共空间和重点部位清洁消毒、电梯等重点部位的维护管控等疫情防控工作,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建立小区人员和车辆登记制度;
◆公共区域每日清洁消毒不少于2次;
◆提高电梯消毒频次;
◆公共场所废弃口罩收集桶要摆放在醒目位置;
◆做好回蓉业主、复工客户职工的信息采集;
◆建立物业从业人员每日健康检查制度;
◆加大物业管理区域疫情防控的宣传和引导。
全力加强对公园和绿道的日常管理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对公园和绿道的日常管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保障市民身体健康。
◆暂停开放熊猫基地、动物园、植物园、望江楼公园(文物区)等园区;暂停开放人民公园、百花潭公园等处的室内展区,各个公园和绿道暂停开展集体性文化娱乐活动。
◆全力做好开敞式公园和绿道的环境卫生及设施维护管理等工作,加大预防性消毒。安排专人值守公园和绿道入口,对未佩戴口罩的市民游客予以劝返,并在园内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在公园、绿道安装红外线测温仪或配备手持红外线测温仪,加强市民游客体温检测。
◆依托公园、绿道等户外宣传场所,通过设置展板、张贴海报、播放科教片等形式开展疫情防控科普宣传。
公安部门十措施保障复工复产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成都市公安局为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稳定经济运行,立足公安职能职责,制定了工作措施。
◆包括十条措施:开展涉企集成快捷服务、开展企业用工引才服务、优化企业安全服务、优化户籍业务办理、优化涉外业务办理、优化交管业务办理、优化治安审批业务办理、优化重大工程“速审速批”、暂不执行汽车尾号限行措施、畅通疫情防控和民生物资运输。
◆其中提出,对有集中办理居住证需求的复工企业,实行预约上门服务。对企业员工有集中批量租房需求的,会同相关部门实行“人、屋、证”一站式服务。对有紧急需求的复工企业及员工,提供户政、出入境业务上门办或加急办服务,提供车驾管加急办或容缺办服务;市民群众因受疫情影响不能在原有效期内及时办理户籍迁移、新生儿入户业务的,可延长至2020年5月31日。
支持科技企业应对疫情促进创新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成都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印发了《支持企业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帮助科技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复工复产,促进创新发展。
◆提出七条措施,即:支持防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减免科技型初创企业房租、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扩大科技创新券支持范围、促进新产品研发及新场景应用、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推行涉企服务网上办便利化。
◆其中,圍绕支持防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新产品研发及新场景应用等方面,提出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加快治疗药物、防控疫苗等相关产品研发,推动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尽快进入临床应用。对承担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研攻关项目(课题)企业及机构,按照国家实际到位经费15%比例最高给予200万元配套支持。支持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社会治理、疫情防控、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领域开展研发,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宅经济、线上经济、线上服务等新场景应用示范,对疫情期间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量或形成“硬核科技”产品给予最高200万元的研发补贴。
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围绕全市防控工作整体部署,成都市纪委监委迅速组建相关工作机构,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督查点位清单、入户走访排查工作方案,构建起发现问题联动处置、落实情况每日报告的制度机制,确保各级各部门服从统一调度、协同开展工作。
◆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起,抽调专门力量,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委组织部等部门,组建6个监督督查组,重点对“关口检查、入户排查、专业救治”3项基础性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1月27日,向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印发新年“1号文件”《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的紧急通知》。
◆1月31日起,会同市委组织部等单位再次成立22个督查组,对全市22个区(市)县进行逐乡镇、逐街道、逐村、逐社区全覆盖督查。
◆2月1日,制发《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督查的通知》,明确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机构)要结合春节后返家、复工的新形势,加强疫情防控督查全覆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纪法监督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