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心理课的讨论分享环节发挥实效?

2020-03-09 06:14朱婷婷
心理与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得未来发现

朱婷婷

如何才能讓心理课的讨论分享环节发挥实效?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课前准备下功夫,讨论问题巧设置

对心理课而言,简单的知识传授看起来非常心灵鸡汤,所以体验式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体验只是为了创设情境,体验之后的讨论与分享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教师设置的讨论话题不合理,学生的讨论与分享就会十分低效。

教师呈现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针对性,让学生知道回答问题的方向,有话可说。

“What”讨论法就是很好的问题设置方法。

What  —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样的感觉?

So what —引导学生思考当下体验的经验与过去生活经验的关联性。

Now what—重在将活动经验应用到正确的情境及个人日常生活当中,提问的关键词包括:未来、心得、发现、学习、应用、挑战等。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敷衍了事,教师可以适当追问。追问应具体化,启发学生有更多细化的思考。

还有些问题需要学生课前准备,上课时以学生报告的方式进行,如果不能督促学生完成,课堂讨论就变得非常被动。

课堂管理应有规,课堂氛围巧营造  

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参与、倾听他人、尊重不同、包容接纳”的氛围,让学生有话说、敢说话。

教师首先要做出表率作用。

1邀请同学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教师可以主动给学生找台阶下。

2学生回答声音小,教师可以鼓励他。

3如果班级比较吵,教师要停下来提醒同学们注意有人在发言。

4眼神专注于学生,重复学生回答的关键词,做出反馈与肯定。

5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保持价值中立的态度,但是“中立”不代表不反馈、不引导。

心理课应该活泼又不失规矩,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具体的规则(班级氛围、组长制、积分制、观察者角色等),把这些规则贴在心理教室的墙上,每次课上由教师带头执行,慢慢的课堂规则与氛围就形成了。

课堂互动有窍门,分享发言巧鼓励  

当众发言时学生们常会出现互相推诿现象,即使勉强作答也会因为讨论时没有认真参与而无话可说,或者流于表面。这样的分享不仅效率低下,也达不到教学目标,让心理课变成游戏课、聊天课。为此笔者想了几个小办法,实践效果不错。

1让学生分组坐,每组选择一位小组长,强调组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组长安排,教师需在课堂活动中创造机会让组长使用权利。

2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打印出来,每组一张,各组由组长派一名组员作记录,传递出“你的回答很重要”的讯息,充分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

3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发声,教师可为每组组员进行编号,在班级分享时随机叫号。对于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以邀请他到讲台上,手拿话筒发言,这样不但能缓解紧张情绪,也能让同学们听清他的声音,发言结束后再邀请全班给他热烈的掌声。

4遇到实在不愿参与活动的学生,可以给他安排一个“观察员”的角色,课堂最后会留些时间给观察员,邀请他谈谈对本节课的看法,让其有课堂参与感,其他同学也能从另一个视角看到自己的表现。

5积分制也是提高学生讨论分享效率的好办法。每班有一个积分榜,按组积分,凭积分每半学期兑一次奖品。

课后延伸有必要,思绪感受需沉淀        

仅仅45分钟课程,学生是没有太多独立思考时间的。如果心理课只是追求活动的完整性、趣味性,而忽略了深度,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遗憾。

在分享环节有学生总是表示“不想说话”,也许其内心是涌动的,只是此刻无法用语言表达,也可能是在压抑情绪或者有些话不愿在班级中分享,但不说不表示没有,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其表达。

A布置作业。学生写下来的内容远比课上说的要真实、深刻。教师在作业本上给学生回应,这种私密的交流方式也让学生的隐私得到了保护。教师也可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将他们的作业内容贴在心理教室的公开栏上,鼓励学生在分享内容下互相留言。

B课后延伸除了有纸笔作业,也会有行为练习、团队任务、调查访问等。心理作业是对学生自我与生活的思考和回忆,它的意义就是留一点给学生深度思考生活的时间。课后有思考,课前做功课,课上讨论时才会有更多更有深度、更有趣的回答。

讨论分享环节是学生从浅层体验升华为深层认知的过程,学生只有将获得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才能强化新的意识,更新以往观念。只有让这个环节更有实效,活动课的影响才能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猜你喜欢
心得未来发现
浅谈如何提高技工院校数控铣加工精度
浅谈英语词汇学习心得
托夫勒引发的“未来”探讨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