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西北地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对策研究

2020-03-09 06:31刘威龙云凤
广东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粤东西北地区成果

文/刘威 龙云凤

[编者按]

新型研发机构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载体,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我省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粤东西北地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规模、实力、外部环境和内部运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粤东西北地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加快形成新型研发机构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广东省提出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的重大部署,对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分类支持。自2018年来,广东省在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专项中,新增了支持粤东西北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题,以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分类支持和引导,针对不同的申报对象,设定不同的实施目标和申报条件,给予不同的认定与资助方式。截至2019年年底,广东省已有251家机构具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资质,其中粤东西北地区49家。粤东西北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吸引人才、科技创新、培育孵化新型产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外部环境支撑不足、内部运作不顺等问题。笔者对粤东西北地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粤东西北地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粤东西北地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

近年来,粤东西北地区推动了中科院广州化学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及高校院所设立了新型研发机构49家,粤东西北地市也相继出台了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依托各地优势产业资源,引进和培育有产业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提升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创业孵化能力。在已认定的49家新型研发机构中,主要为多主体组建方式,其中事业单位法人性质的机构有8家,企业法人性质的机构有30家,民办非企业法人性质的机构有11家,有效集聚了多方创新资源,多主体协同创新格局基本形成,产学研创新机制日趋完善。

1.高端人才数量稳步增长

通过规范管理和制度创新,有效聚集了一批高端人才。现阶段49家机构共计研发人员(包括柔性引才)近1300人,引进创新团队38个,外籍创新人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26人,中高级职称人员605人,形成了较为扎实的研发团队。高端人才的加速集聚,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研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

截至2019年年底,粤东西北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办公场所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平均每家机构办公场地面积达3500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原价总值超过31亿元,平均每家机构科研仪器设备原价总值达0.63亿元。科研基础条件的持续完善,为研究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研发投入稳步增长,2019年粤东西北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研发总投入达1.9亿元,平均每家机构的研发经费投入达400万元,持续的研发投入有效激发了创新活力,提高了创新活动频率,成为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的保障。

3.研发产出及创业孵化能力大幅提升

科研产出方面,2019年粤东西北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专利申请328件,发表论文200篇,牵头或参与制定标准数达26个,科研产出绩效稳步增加,原始创新能力初步形成。成果转化方面,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不断增加,2019年粤东西北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成果转化总收入3.8亿元,技术服务总收入1.4亿元。各机构围绕着主攻技术领域,对相关产业进行技术支撑,并积极开展创业孵化,2019年粤东西北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共计孵化387家企业,孵化企业的规模和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

4.产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

粤东西北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涉及先进制造与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各机构致力于提高当地科技生产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序开展科研项目实施、人才引进培养、纵向科研项目承担、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工作,逐步成为了聚集优质科技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各机构通过开展技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研发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高端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实现资本化、产业化,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转型优化升级提供了支撑,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

粤东西北地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

1.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难且流动性强

在发展过程中,粤东西北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面临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困难、人才引进后流动性较大的问题。粤东西北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地理条件、城市配套设施与创新氛围差距较大,科研机构的量与质也有一定差距,人员待遇及配套支持相对不足,科研人员和管理骨干在成果转化收益过程中的激励落实也有待加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2.“造血”能力有待提升

粤东西北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大部分处于初创期,自我“造血”功能尚未完善,对政府资金的依赖性较强,机构前期运营主要靠政府的事前资助及事后补助等专项资金支持,市场化盈利模式不清晰或效益不高,研发活动与市场结合还不够紧密,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有限;一旦缺少政府资金的扶持,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可能处于劣势,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及自我“造血”能力有待提升。

3.融资渠道有待拓宽

粤东西北地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及孵化的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研究投入开发成本高,需要持久及多元化的资金支撑其快速发展,但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而银行及金融机构更侧重于投资中后期的成熟型项目。粤东西北地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资金链运转效率不足,缺乏政府引导基金及多渠道融资体系的资金支持,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有效保障。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制约粤东西北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4.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粤东西北地区缺乏专业化的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技术成果转化市场体系不完善,导致许多新型研发机构的优秀科技成果转化难度较大。同时,新型研发机构的创业孵化能力还不够强,专业人才团队缺乏,对技术成果的引进与培育缺乏长远规划,对自有成果的孵化育成配套资源缺乏,成果转化投入力度不够,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加快粤东西北地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完善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难且人才流动性强等问题,粤东西北地区需充分利用“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扬帆计划”等人才政策,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积累与培养,形成企业、高校、政府多元化的人才投入与培养机制,充分落实合作共建的合作机制,引进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等合作单位的优秀人才,聚集更多 高端资源;建立人才信息共享及柔性人才流动激励机制,吸引省外以及珠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到粤东西北地区创新创业、兼职兼薪;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灵活的分配制度,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水平,以股权激励方式,通过引进项目落地实现产业化发展,吸引汇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强化成果奖励,增强新型研发机构内部创新创业团队的稳定性,解决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为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2.政府“输血”与产业“造血”相结合

政府在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时,应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注重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市场导向。目前,粤东西北地区大部分机构尚处于政府投入占主导的初创期,政府相关部门需加强科技指导与管理,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市场及产业需求对科技资源配置、技术研究开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导向作用,保证新型研发机构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3.推动打造多元化融资渠道

粤东西北地区地方政府要积极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加强省市联动及与省、珠三角地区科技金融资源的对接 ,进一步拓展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促进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探索“多方参建投资+政府财政资金+其他社会资金”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粤东西北地区地市积极培育各类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初创期新型研发机构的投资力度。鼓励银行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加大对科技信贷的投放力度,形成一整套技术股权投资体系孕育孵化技术项目。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助推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提升建设期与初创期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能力,通过市场手段做大做强新型研发机构。

4.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针对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完善问题,粤东西北地区可采取培育本地和引进外地科技服务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共享,提升新型研发机构自身开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能力;加大自身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团队引进与培养,做好技术成果引进与培育的长远规划,加强孵化育成配套资源和成果转化投入力度;加强与珠三角地区优秀的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完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

猜你喜欢
粤东西北地区成果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粤东剧界演变发展及其戏剧史意义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在西北地区的兵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