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形式研究*

2020-03-09 01:44覃铭添
甘肃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读书会图书图书馆

覃铭添

(广西艺术学院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00)

目前高校读者面临的问题不是“资源荒”,而是“路径荒”,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学校图书馆需通过多种形式对读者进行阅读辅导[1]。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载体和呈现方式不断更新,读者进行资源选择的路径困难问题以及读者与资源匹配的契合度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处理。

1 导读服务开展形式

2014年以来,“倡导全民阅读”连续4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全民阅读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高校大学生应该在此黄金阶段进行有效阅读,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2]。图书馆应该更新导读形式和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活动,构建核心竞争力。

1.1 长期开展的导读工作

长期开展的导读工作是指将导读工作列为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有专人或者团队进行业务管理,不断推出服务,形成系列活动或者作品的长效工作机制,常见的有以下五种形式:

1.1.1 标识系统、图书分类法

图书馆的标识系统能够向读者展示资源分布情况,同时传递信息方位,是读者走进图书馆后的初步导引,也是初步划分具有不同信息需求的读者群体,是图书馆基础性导读指引,需要图书馆做好整体设计并及时调整,以适应读者需求和信息资源分布变化。

图书分类法将图书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分类,以方便图书馆资源管理和读者检索利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图书馆普遍使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进行图书编目分类。统一使用图书分类法保障了图书资源分布有章可循的,是提高人书匹配效率的有效方法。

1.1.2 新书推荐、到馆新书推荐

新书推荐、到馆新书推荐是对新出版或者新到馆的优质图书开展的推荐活动,是普及度较高也较好开展的导读工作,但是很多图书馆没有将其作为导读工作来开展,仅仅作为采编工作的一部分,在新书采购的过程中将部分新书目录简单截取和公布,未做深度加工整理,不能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不同层次的读者做信息需求分析。

1.1.3 借阅排行榜、好评书排行榜

借阅排行榜是指某时间段内读者高频借阅图书排行榜,它直接揭露读者信息需求,为采编部门新书采购和读者图书借阅提供参考数据。在实践方面, 已经有图书馆通过尝试分析读者大数据来创新服务方式, 如复旦大学图书馆通过对其读者的大数据分析, 推出年度的阅读对账单服务[3]。也有部分图书馆根据借阅排行榜,让借阅者为书目评分、评价并重新整合排行榜,馆员则分析读者需求进行书评撰写,阐述书目推荐理由,细化排行榜内容,由此衍生出好评书排行榜。

高校图书馆可依据借阅排行榜和好评书排行榜开展主题阅读、辅助阅读等活动,整合开设好评书阅读专区等。

1.1.4 文献检索课

文献检索课是揭露信息分布规律和信息获取途径的一门技能型课程。在教育部的文件指导下,全国本科院校普遍开设有文献检索课,但将其作为图书馆的日常导读工作来开展落实的其实不多。部分高校开设的文献检索课,由二级学院或者其他部门承担授课任务,其授课目的指向性较强,一般与毕业论文写作、科技论文投稿或者某专业信息检索相关,与图书馆综合培养读者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教授普及文献检索技能的初衷有所差距。

1.1.5 读书会、书友会、读书角活动

读书会、书友会和读书角是小团体阅读活动,其本质是合作学习、知识交流和共享,是分类导读比较好的呈现形式,台湾在八十年代就形成了现代意义的读书会民间组织,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全民读书的浪潮,也促使各种形式的读书会遍地开花。读书会多以主题划分,对对应人群有明确指向性,有实质性的行动指导意义,值得参考借鉴,例如:习近平讲话系列专著读书会、“两学一做”读书会、网络新文学读书会、张爱玲作品读书会等。

在高校开展课题申报、科研创作、论文发表、或专业读书会长期开展交流、互助导读荐读,能够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也能将优秀作品汇总,扩充学习资源渠道。图书馆为拥有共同阅读兴趣的读者提供阅读、交流的资源和场地,促进阅读的发生和延续,切实起到了丰富图书馆文化内涵的作用。

1.2 临时性导读工作

是指临时开展的,以帮助读者检索或者匹配资源为目的一次性或者临时性的导读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培训讲座,根据读者需求临时开设的知识导读类讲座,包括每年的新生入馆教育讲座、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讲座、电子资源数据库检索技能培训等;

2)会议、书展等活动,为某一时期或热门活动开展的专题书讨论会、专题阅读会、主题书展活动等,例如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书展、高校教师出版图书展等;

3)临时开展的读书互动活动,书迷会、读者见面会,以及特定主题的真人图书馆等。

1.3 个性化导读服务

是指根据读者需求个性化订制的导读服务,以读者自身条件和信息需求为主要参考,结合图书馆实际状况,专项定制符合该读者需求的阅读指导服务,优化读者信息获取体验。

1.3.1 私人订制专业导读

高校图书馆读者主要分为教师读者、学生读者两大类别,教师一般对学术专研、课题研究、授课材料、继续教育方面有信息需求;学生则主要在课程学习、作业、毕业作品和论文方面需要材料支持以及就业信息方面的信息提供和职业规划指导等。明确每一位读者的不同需求,清楚该阶段读者真正需要的信息,才能量身定制高品质的导读计划。另外,还要提供日常休闲娱乐导读、知识拓展、娱乐信息等信息定制服务。导读工作人员应该公开擅长检索的领域、学科专业等信息,方便读者根据自身要求,选择提供导读服务的馆员、教师、助理或者其他工作人员。

1.3.2 分类主题导读活动

活动类型包括专题朗读会、作品展览会、专家讲坛以及学科专业资料推荐等,例如:(1)利用各学校专业特长、特色资源、自建数据库、读者资源等开展的专题导读活动,例如:广西艺术学院的啦啦操、广西壮族元素相关雕塑、民歌节保留曲目、漓江画派等专业作品及活动项目的资料展示;(2)根据读者类型分类开展的导读活动,例如国家级课题、红色主题、科技信息、航天展、音乐治疗、校园爱情等;(3)根据地域特色或时代特色开展导读活动,例如:东盟博览会、一带一路等。

每一次导读活动就是一次独一无二的小课堂,深入开展读者需求研究,了解读者的阅读特点、阅读心理及行为规律、阅读兴趣、阅读技能等, 坚持以读者为中心, 才能更好地提供专业化、个性化阅读指导服务[4]。

2 实施保障

导读工作的开展,应该是顺应读者需求与时俱进的,书、人、馆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在开展导读服务过程中占主导位置,此外,导读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2.1 图书资源保障

图书资源的保障是导读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图书资源不仅包含馆内所有的纸质图书、期刊、报纸、文献、曲谱、画卷等,还包括图书馆购买的电子数据库、网络共享资源、检索操作平台和设备工具等,另外,还应包括唱片、磁带等实物资源。

2.1.1 纸质资源

随着电子资源的普及使用,纸质资源更多时候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和使用习惯需求,自造纸技术成熟以来,纸质资源便成为了信息记录与传播的可靠途径,它具备更新速度快、数量多、品种丰富、内容结构合理、直观性强等众多优点,是多数读者到馆的目标指向,也是开展导读工作的基础资源条件。

2.1.2 电子资源

电子资源是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更新速度几乎是全覆盖式领先纸质资源,在信息需求快速转变的当下,读者对电子资源的依赖逐步增加。电子资源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开展科技查新、数据获取、资源更新的有效途径和基础保障,也为读者休闲阅读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方式和更便捷的资源获取平台。另外,各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音像作品资料库、唱片库、图册库等也可作为特色导读资源,发挥其不可替代的资源价值。

2.1.3 网络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向社会的各个角落渗透,以无比强大的力量冲击、改变、吞噬着大众身边的一切…“互联网+阅读”将进一步促进数字阅读的发展[5]。几乎所有的项目科技查新以及大数据更新也必须依赖网络来完成,导读资源的获取也不例外。网络资源相对于电子资源而言更碎片化和分散化,不够规整、规范,但是它具有渗透力强、更新速度快、获取门槛低等优势。

2.1.4 其他资源

包括图书馆的办公及检索设备、仪器、收藏或者展览的实物作品、工具等,它们既是媒介也是资源,反映一定时期的读者需求和图书馆文化倒影。

2.2 服务团队及读者保障

2.2.1 服务团队

图书馆的导读服务团队构成,不应局限于图书馆员,应将图书馆周边有导读兴趣和能力的人纳入导读服务团队,例如:各院系专业教师、学生、社团成员、电子资源供应商及其服务团队、教职工家属、图书馆勤工助理等,尤其是要发挥各专业教师资源优势和读者资源优势。

导读馆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知识结构合理、有活动策划能力等,还要具备某个学科或某个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6],能独立服务于特定读者,能指导某类读者进行阅读或者文件检索和获取。

2.2.2 读者

读者是信息获取需求的源头和导读服务的核心指向,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不仅包括教师和学生,应将服务范围向外拓展,将一切可服务的对象囊括其中,按需求进行仔细分类,例如:图书馆工作人员、教辅人员、学校行政办公人员、其他教职工团体、各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中学生、党组织团体、新进教职工团体、专业科研团队以及校外读者等,细化需求导向,才能提供优质的个性化导读服务。

2.3 馆舍及制度保障

2.3.1 馆舍保障

包括馆舍面积、阅览座位、灯光水电、空调等硬件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系统软件、公共网络等软件设备。

2.3.2 规章制度保障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立法和法律体系建设一直处于法治建设的边缘地带,目前尚无专门的《图书馆法》或《高校图书馆法》[7],加强导读工作人员和读者团队权益保障的制度化意识,在图书馆内部制定和完善导读服务相关管理规定,制度化管理是导读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

2.3.3 良好的实施方案和资金支持

完善活动后期意见反馈、总结、宣传和报道等,都是导读工作持续化开展的必要保障。另外,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持也很重要。

3 困难

高校图书馆开展导读工作的阻力和开展其他业务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是相似的,都可将其归根于理论研究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紧缺。

3.1 理论研究不足、观念缺失

低估理论研究对图书馆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欠缺对读者个性化需求的关注,不主动了解读者的知识获取困境,学科服务不成熟,对读者需求培养缺乏正面鼓励。

3.2 导读工作无团队运作,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活动效果欠佳

一方面受制于现有人才的分工管理;另一方面受限于人才对口引进困难,导读工作的开展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阅读推广、团队建设与管理、阅读研究等能力。

3.3 制度不够细化,支持力度不足

尽管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部分高校图书馆也制定了相关的读者工作制度,但是关于在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导读工作、学科服务等相关规定仍然不够细化,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底气不足,落实难度比较大。

3.4 与其他部门的配合、沟通力度不足

不能很好地配合其他部门实施考勤、奖罚等制度,欠缺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调动潜在导读工作团队的积极性,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和约束力也不够。

3.5 读者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不够

阅读积极性欠佳,科研热情不足,对图书馆员有畏惧心理,参与图书馆建设的主动性不够。

3.6 图书馆服务模式单一老旧

缺乏品牌服务意识,服务质量难以提高,缺乏影响力。

4 关于导读工作发展的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科研热情和自身信息素养;其次,在高校图书馆法建立之前,完善相关制度和守则,将导读工作纳入工作制度并细化要求,先搭台后落实,成立“图书馆立法协会”等会议决策制度,利用民主集中制完善职能建设,树立起制度保障第一道屏障;第三,要找准定位,创立品牌,寻求扶持;第四,发挥学校文化发展引导作用,搭乘申博顺风车;第五,联动相关资源发展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团体和图书供应商等团体的导读价值。

5 结语

自我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金字塔顶端,也是经济高速发展年代图书馆被需要的铁证,生活水平与精神文化需求始终是成正比关系,图书馆必将长久存在和发展。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保持热情和积极性,用正确的理念支撑服务,坚持在行动中完善服务,尊重读者个人意愿和需求,给读者一个对图书馆的美好期待。

猜你喜欢
读书会图书图书馆
图书推荐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昆虫读书会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