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曙玲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二针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flaccidum(Alb.etSchw.)Wint.]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冬孢菌纲(Teliomycetes)、锈菌目(Uredinales)、栅锈科(Melampsoraceae)、茶藨生柱锈属(Cronartium),又称硬松干锈病,为害双维松中的多种二针松和三针松。发病时,病树的韧皮部被破坏,高生长、粗生长和针叶长度都受一定的影响。幼林较成林发病严重,当年主干受害的幼树,大多数于次年春季死亡。因此,在2003年4月和2013年1月2次被国家林业局列入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需要加强防范。
1.1.1 分布情况
二针松疱锈病菌在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北、山东、安徽、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河南、内蒙古等省(区);国外分布于欧洲各国[1-3]。其分布范围广,对松林危害较大。
1.1.2 防控措施
目前,国内控制二针松疱锈病的方法主要有3种。
1) 严格检疫。及时调查、发现并准确划定疫区,禁止疫区树木、幼树外运,把二针松疱锈病的发病范围严格控制在一定区域内,防止其扩大和扩散。
2) 减少侵染源。修剪病枝,集中销毁,把病害消灭在初始萌芽状态。
3) 使用药剂。喷洒1∶1∶100波尔多液或代森锌500倍液等保护剂,可以预防病菌的侵染传播;对大树用50%托布津500倍柴油溶液、25%粉锈宁500倍柴油溶液、松焦油、硫酸铜40倍液及敌锈钠200倍液等进行喷洒杀毒或涂干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
1.2.1 寄主植物及其分布
我国各个省份均分布有二针松疱锈病菌的主要寄主植物二针松或三针松。据报道,已被危害的二针松类有欧洲赤松(Pinussylvestris)、樟子松(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阿勒颇松(Pinushalepensis)、黑松(Pinusthunbergii)、油松(PinusTabuliformis)、赤松(Pinusdensiflor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等。转主寄主(ⅡⅢ)为芍药属(Paeonia)、白薇属(Vincetoxicum)、马利筋属(Asclepias)、扁萼花属(Castillyia)、小米草属(Euphrasia)、凤仙花属(Impatiens)、山萝花属(Melampyrum)、龙面花属(Nemesis)、蛾蝶花属(Schizantus)、芦利草属(Rullia)、马鞭草属(Verbena)、阴行草属(Siphonostegia)植物。
1.2.2 二针松疱锈病菌的适应性
二针松疱锈病的发生、发展与大气因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疱囊出现时间的早晚受气温影响较大,与4月上旬温度高低呈正相关。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发病越早,当旬平均温度在15 ℃以上时,疱囊出现较早,低于15 ℃时出现较迟。降雨也对疱囊产生明显影响,降雨能促使疱囊破裂,并且大雨还能冲刷疱囊。刮风会对病原菌的传播起到媒介作用。因此,二针松疱锈病菌对温度、降雨和风有严重的依赖性,其抗逆性不强,适应性相对较弱。
二针松疱锈病的发生必须有转主寄主分布,在适宜的环境中,松树发病率与转主寄主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发病越严重;距离越远,发病率越小。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对病害的发生也有重大影响,阴坡发病率高于阳坡;林分郁闭度大于0.6时,发病率较高;海拔1 000 m左右的山谷盆地,终年温湿度较高,有利于病菌发生,侵害最重。树龄也与发病率密切相关,4年生~6年生幼林发病较重,3年生幼林和10年生以上的松林则较轻。抚育管理差、通风透光不良的幼林,发病较多;反之,发病较少。
1.2.3 传播渠道
该病的传播具有规律性。先由病菌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再由担孢子随风自然传播跟寄主松针接触,萌发后由松针气孔侵入松针内部,少数由嫩枝侵入树体内部,菌丝逐渐蔓延至枝干皮层中,开始寄生发展。带病大树和幼苗的移栽、调运能够引起该病的人为传播和蔓延。
截至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关二针松疱锈病菌天敌的报道,但不应放弃该病菌天敌的研究。寻找病害的自然抑制方法,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1.4.1 潜在的经济影响
松科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是造林以及工农业和建筑用材的重要树种,自然林和人工林面积大,纯林多,用途广泛,经济价值可观。二针松疱锈病,严重影响林木生长、成活、质量及木材、大苗的流通等,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4.2 非经济方面的潜在影响
松林还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分、防风固沙、吸收工业废气、制造氧气、改善气候、美化环境、为动植物提供生活场所、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生态价值。病害严重损害松林,造成生态破坏。
二针松疱锈病发病期在松树上表现症状比较明显,容易发现识别,检疫难度不大。但是在潜伏期未出现症状时,隐蔽性大,很难发现,检疫困难,必须仔细观察,争取早发现、早防治。病害可借助风雨进行传播,彻底铲除难度很大。
根据上述定性分析,按照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进行定量分析。二针松疱锈病的各项评判指标赋分情况,见表1.
表1 二针松疱锈病风险分析
根据以下有害生物风险性定量分析计算公式,分别进行各项评判指标(Pi)和风险R值的计算:
P1=P11=2.20,
P3=0.4×P31+0.4×P32+0.2×P33=1.50,
P4=Max(P41,P42,P43)=1.80,
P5=(P51+P52+P53)/3=2.03.
二针松疱锈病在我国的风险性R值:
按照2.50≤R<3.00为特别危险,2.00≤R<2.50为高度危险,1.50≤R<2.00为中度危险,0.00≤R<1.50为低度危险的分级标准,二针松疱锈病菌在我国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通过对有害生物二针松疱锈病菌在我国的风险分析,其风险评估值R=1.83,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已被列入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应加强对该松林病害的研究和防治,争取早发现、早防治,利用生物手段、药物手段、人工隔离手段、切断传播手段等进行综合治理,把其对松林的危害性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