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时代特色 落实立德树人
——2019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评析

2020-03-09 01:48河南省唐河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剧爱玲
中学政史地 2020年1期
关键词:美育试题中考

河南省唐河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剧爱玲

2019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巧布局,典雅大气联实际,立意高远富内涵,素养谋篇重落地,引领课程建设、学科教学及学业评价试题命制的新方向。

一、落实立德树人,体现价值追求

2019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紧扣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要求,彰显立德树人的特质和本色,真正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德育主渠道必然的价值追求。如第2题关爱事实孤儿,让爱无处不在;第4题涉及扫黑除恶,捍卫正义;第9题突出强调知行合一;第10题涉及建设“四美乡村”;第12题涉及公益宣传……这些内容散发思想光芒,熏陶考生精神世界,让考生在阅读、审题、解题的过程中受到洗礼。

【经典回放】见微知著、特殊关怀的第2题(单项选择题):

事实孤儿是指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虽然没有死亡或失踪,但是事实上不能提供经济支持和照料的儿童。2018年秋季,国家民政部在河南开展专题调研,充分肯定了河南各地的工作成绩,要求进一步完善事实孤儿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呼吁社会各界给予事实孤儿更多的关爱。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关爱事实孤儿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B.与孤儿、留守儿童相比,事实孤儿应该得到更多关爱

C.关爱事实孤儿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中心工作

D.为事实孤儿提供保障就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经典品读】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关的问题,一直是近年来中考命题关注的焦点。事实孤儿是一个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未成年人群体。材料中国家民政部的专题调研,进一步彰显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努力让所有孩子都能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试题把事实孤儿的问题呈现给大家,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二、考查主干知识,培育学科素养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当你丢掉你的课本,烧掉你的听课笔记,忘掉你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的细节,你的学习对你来说才是有用的。”2019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考查的自强精神、未成年人保护、珍爱生命、依法治国、调控情绪、尊重他人、媒介素养、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宪法、全国人大职权、对外开放、乡村振兴、知行合一、终身学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大发展理念、党的领导、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权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等40多个知识点均是学科主干知识,这既是对学生学科核心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更是对学科教育目标、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实现的有效印证。试卷的每道试题都要求学生具备在鲜活的情境材料中提取信息、思考问题,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明辨是非,进行价值判断,进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也是形成道德与法治学科必备素养的过程。

【经典回放】贴近学生、启迪思维的第9题(辨别与分析题):

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下决心要学好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即道德与法治课)。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呢?

【经典品读】该题以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为背景,考查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学习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途径(学习理论和实践)等知识。试题命题角度新颖,贴近学生学习生活,通过让学生对如何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的情境辨析,帮助学生理解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理解怎样才算学好道德与法治课,并掌握学好这门课的基本方法。试题旨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好道德与法治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易错易混观点的辨析是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与核心观点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科学精神、政治认同等素养的途径。

三、试题融入法治教育,培育守法公民

教育部明确指出,中考命题要体现依法治国理念,将宪法法律纳入升学考试,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将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真诚信仰宪法、自觉维护宪法尊严、具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在对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育方面着墨浓重,不仅在选择题第4题显现,还在第12题以活动与探索题的形式隆重出场。

【经典回放】学法讲法、与法同行的第12题(活动与探索题):

“郑州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写入最高法院工作报告;省检察院牵头启动“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建立淮河流域(河南段)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协作机制;全省公安机关“净网2018”专项行动有效提升网络安全水平等,被评为2018年度河南“十大法治事件”。相关的法律新闻在校园内引发师生们的热议,大家切身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治与我同行。

为了让同学们活学活用法律知识,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学校团委准备组织一次以“学法律,讲法律,法治与我同行”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准备从我们学过的宪法、环境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选择一部进行重点宣传。你参与了本次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过程。

(1)你推荐宣传哪部法律?说明你的推荐理由。(两条理由即可,不阐述理由者不得分)

(2)为了更好地宣传这部法律,我们还需要一些权威、典型的法律案例,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来搜集?(两个方面即可)

(3)为了让我们的公益宣传效果更好,请为本次公益宣传活动安排一个恰当的时间与地点,并说出你的理由。

【经典品读】法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本题以2018年度河南“十大法治事件”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从而激起学生学法讲法的积极性,接着引导学生参与到法律的公益宣传活动中,增强学生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同时,本题也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了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该题的设计有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之感。

四、关注重大主题,细微处考能力

2019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试题对社会重大主题做了密切回应,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4题),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第7题),外商投资法的制定(第8题),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第9题),河南“四美乡村”的创建(第10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13题)等,但起点高、落点低,题目设计切入点更巧、更细、更接地气。

【经典回放】高雅情趣、美育教育的第11题(观察与思考题):

材料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美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材料二:美育主要是指审美教育,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素养的培育,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审美教育、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教育及审美能力培养、审美价值观塑造等。目前,中小学美育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美育往往是智育的附着物;将美育简单等同于音乐、美术学科;美育偏重于技能、技巧的掌握,忽视了关爱与丰富心灵,忽视了培养与陶冶情感;只落实体现在课表上的学科,忽视了学科外广阔的美育空间;城乡之间差距大……

(1)习总书记为什么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两个方面即可)

(2)美育建设,人人有责。要解决目前中小学美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你有什么好主意?(三个方面即可)

【经典品读】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针对当前学校出现的美育建设问题,本题旨在呼吁各级各类学校加强美育教育,设立美育课程,引导学生参与美育活动,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小题,设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能让考生尽情表达心声,切实关注学校课程建设,关注自身全面发展。本题不仅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五、突出地方特色,关注家乡建设

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是新课程倡导的课程资源开发原则。浓郁的地方特色是2019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的重要特征,这不仅增强了试卷的亲和力,让试卷有血有肉、有骨有魂,还激发了考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如第4题涉及河南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10题涉及河南创建“四美乡村”,第12题的背景材料基于河南省情。这些题目突出地方特色,把省情教育以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育融为一体,润物无声,达成育人效果。

【经典回放】和谐美丽、乡村气氛浓郁的第10题(观察与思考题):

材料一:2018年河南省有关“三农”的民生工程建设成绩喜人:2.2449亿元资金投入用于农村户用厕所改造;1235个深度贫困村完成电网改造升级;1146个贫困村畅饮放心水;59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完工……

材料二: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深入推进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乡村”创建,全面改善乡村发展面貌,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

(1)结合材料说明河南创建“四美乡村”的有利条件。(两个方面即可)

(2)为创建“四美乡村”,请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三个方面即可)

【经典品读】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省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题意在考查乡村振兴战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大发展理念、科教兴国、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试题从2018年河南有关“三农”的民生工程建设成绩切入,给所有河南考生特别是农村学生以获得感和自豪感;接着提出创建“四美乡村”的目标,又瞬间给考生以责任和使命感;让考生寻求对策,又增强了考生的主人翁意识。该题选材新颖,链接生活,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和培养学生忠于党、忠于祖国的信念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六、注重文化熏陶,培育人文精神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2019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卷首温馨提示语言朗朗上口,每道试题题目“增一字太多,减一字太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等语句荡气意丰、直抵心灵。值得一提的是,第1题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为题干,以《周易》、朱熹、杨万里、陶渊明的名言、诗句为题肢,让考生在答题时接受自立自强精神文化的浸润和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滋养;第11题有关美育的片段,有助于唤醒考生对培养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素养的兴趣,让非遗文化发扬光大;第13题涉及的书法知识,再次让考生在活动参与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书法艺术的无限魅力,有利于考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培育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题型稳中求变,导引知行合一

2019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题型和数量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四大题、13小题,但不难发现,部分题目呈现形式发生较大变化,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比如:第9题依然是辨别与分析题,但对话形式出现重大调整,突破了以往四句话工整押韵的命题规律。这有利于打破师生备考的思维定势,对考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该题以如何学好道德与法治课为辨点,思想性、实践性、时代性有机结合,把民族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思想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美结合,抓住学生和教师认知上的模糊点进行命题,直面问题、入木三分,是一个难得的好题。第12题、第13题实现了“身临其境、活动参与”的目的,并使得活动与探索题和观察与思考题区别开来。正是如此,笔者认为,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较好地突破了速查资料的“围追堵截”,躲过了各类猜题押题试卷的“埋伏”,虽然让不少依赖资料的学生无所适从,但真正考查了学生的能力素养,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更加彰显了中招考试选拔的公平性。

综上所述,2019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紧扣重大热点,创设鲜活情境,彰显时代特色,培育学生素养。这启示我们:未来无论是教还是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以彰显思政(道德与法治)学科立德树人的特殊使命。

(注: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思品课“学、探、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之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CJYC1609ZY38。)

猜你喜欢
美育试题中考
论公民美育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中考“三数”大扫描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