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线”船票贵不贵?

2020-03-09 02:05钱卫
太空探索 2020年2期
关键词:美国宇航局票价星际

文/ 钱卫

▲ 波音期待中的飞船流水线生产场景

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载人龙”飞船比较,从后续的用途来看,波音公司的星际线飞船更加现实稳健一些。“载人龙”的定位实际上与“猎户座”有点类似,不仅仅用于低轨道载人活动,还打算改进之后用于登陆火星。“星际线”却没有这么远大的理想,它的目标维持在低轨道,服务于国际空间站和毕格罗公司的充气式太空旅馆。波音所强调的也是两个“低”,一是低风险,二是低价。“星际线”采用了相对简单的系统设计,特别是辐射防护和热防护系统都仅仅针对近地轨道飞行和往返;在发射工具上选择了成熟可靠的宇宙神5火箭,在商业应用上不超出美国宇航局的协议框架。然而,在低价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质疑。

吓人的报告

2019年11月中旬,就在“星际线”准备发射的紧张日子里,美国宇航局总监察长办公室发布了一份53页的报告,指责“星际线”要价太高,单座往返票价超过8500万美元,可能会达到9000万美元。相比之下,“载人龙”的票价可能只有5500万美元。

把波音吓到的这份文件全名是《美国宇航局对国际空间站人员运输的管理》,主要是讨论美国宇航局有没有足够的手段来运送航天员往返于国际空间站和地球之间。所涉及的飞船不仅仅是“星际线”,也包括了联盟飞船和“载人龙”。然而,这份报告在正文之前的“背景”一章中,预测“星际线”的票价将高达9000万美元,超过了联盟飞船的7470万美元,而“载人龙”只有5500万美元。不但如此,报告还单独列出了完整的一章(正文一共三章)来批评波音,标题就叫《美国宇航局为了准备多人任务向波音支付了过多的钱》。总监察长做出这样的判断,有几个理由。首先,波音是按照2016年和2017估算的单次任务来报价的,但美国宇航局实际上一次就订购了6次任务,应该享受折扣。然而美国宇航局不但没有得到折扣,反而因为“任务准备周期短”,接受了波音提出的加价要求,多给了2.872亿美元。

▲ 回收队的装备相当简单,有利于后期控制成本

▲ “星际线”打算与毕格罗的充气式空间站合作

这里的“任务准备周期短”是基于2017年年底的计划:波音在2018年年底实施第一次无人飞行(也就是刚失败的这一次,推迟了一年),然后在2019年年初再飞行一次(这一次看来要推迟更久了),之后从2020年8月开始正式运行,连续飞行4次。但是从计划中的第二次飞行到第三次飞行之间有18个月的空白期,这段时间里,美国宇航局打算不再订联盟飞船的票,因此会存在一个18个月的空白期,美国航天员就暂时不上天了。加价也不能换来更快的进度,那么美国宇航局凭什么还要给波音这么多钱?

波音的辩解

波音虽然财大势大,对于政府部门的官方报告也不敢怠慢。5天之后,波音就做出了声明,“强烈不同意总监察长报告中对价格和准备程度的判断”,并且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上做出了辩解。

关于“美国宇航局给了太多钱”的问题,波音称自己“是在竞标环境中通过公开和公平的协商来定价的,给未来的任务准备提供了更多灵活性和进度保证”,“单次任务报价是写在最初合同里的,没有改变过”。波音还强调“我们只加价了5%,就把研制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发射频率提高了一倍”,而且“在美国宇航局拨款之前,所有的费用都是波音自己垫付的”。

在“9000万美元一张票”的问题上,波音说,合同里每次飞行将为美国宇航局提供5个座位而不是4个,所以报告的计算基础就错了。而且美国宇航局航天员拥有对飞船的驾驶权,不能简单地当做乘客来看待。波音还强调,星际线飞船将用“最可靠的”宇宙神5火箭来发射,具有账面上看不出来的优势。

到底谁有理?

▲ 星际线的太阳电池装在推进舱底部

▲ 正在进行电磁兼容试验的飞船

波音在总体设计上,对通用化和成本控制的考虑还是比较充分的。首先是设计了一种可以用多种火箭来发射的飞船,它不但可以用洛·马公司的宇宙神5火箭发射,也可以用波音自己的德尔它4火箭发射,甚至可以用竞争对手的猎鹰9号火箭发射。“星际线”的4个主逃逸发动机安装在推进舱底部的外侧,超过了上述几种火箭上面级的直径,因此可以在多种火箭上使用。不需要整流罩,也简化了船、箭匹配的工作量,简化了发射前的准备流程。

在飞船本身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国际空间站往返所不需要的功能,不像“载人龙”那样纳入了火星飞行的要素,只是定位于一个短时间飞行于低轨道和地面之间的飞行器,也因此而实现了7人的载客能力。未来充气式空间站投入使用之后,“星际线”可以搭载较大数量人员往返,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这样的合理设计,为什么没能控制成本呢?其实美国宇航局总监察长对于“星际线”票价的算法多少有点问题。按照波音的辩解,美国宇航局给出的总价是在每次飞行载5人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另外2个座椅和航天员的重量换成货物。而9000万美元一张票的价钱是按照每次飞行载4人、另外3个座椅和航天员的重量换成货物,如此计算出来的。航天发射是按照运载重量来计费的,只不过人类这种货物有点特殊而已。单纯计算一个人多少票价而不考虑货物的重量,确实容易得出误导性的结论。如果美国宇航局决定某次飞行只载一人,其他6个座椅全都换成货物,那不就成了天价航班?

如果波音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平均一张票的价格应该是7020万美元左右。如果完全不载货物、只运输航天员,那么单张票价就不到5100万美元多一点,比“载人龙”更便宜。

那么,美国宇航局总监察长难道不会做这么简单的应用题么?我们可以发现,总监察长报告并没有影响合同的执行,所以不妨这样推测:考虑到波音强大的游说能力及近期频发的质量问题,美国宇航局决定用总监察长报告这种方式来敲打敲打它,在费用、质量、进度问题上实现更好的控制,但是不会真的把波音踢出去。

也许大家还会发现一个问题,不是还有载人龙飞船吗?为什么不用它来填补这18个月的空白?这也是报告所提出的质疑。实际上,美国宇航局确实没有考虑给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同样的机会。考虑到波音公司的公关能力和对特朗普的强力支持,这个问题恐怕是很难深究的。

猜你喜欢
美国宇航局票价星际
美国宇航局“Artemis”月球探测计划新进展
演唱会
“穿越星际”去上课
天津:京津城际延长线票价“公交化”
美国宇航局拍摄地表画面 色彩斑斓美丽
重返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