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雪 林晓丽 张雪允
摘 要:随着动漫产业不断扩张,动漫制作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迫切需要基于岗位能力建立将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起来的教学标准,进一步提高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满足动漫产业发展需要。本文针对基于岗位能力的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的构建进行了探索,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岗位能力;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均存在差异,为了建立相对完善的动漫制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在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上进行衔接。目前,我国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中高职教学整合已有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何基于岗位能力构建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一、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动漫作品缺乏美感
由于教学标准不一致,中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专业软件操作,但创作的动漫作品往往缺乏美感。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学生大多具备美术功底,但在软件操作能力上表现不佳。进入高职院校的中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学生在软件操作上有自己的优势,但手绘技能和对动漫整体美感的感知略有不足。因此,基于岗位能力的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的构建需要解决提升学生美感的问题。
(二)课程设置存在漏洞
由于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中高职教学目标不是统一设计的,因此在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设置中可能存在重复现象。这些课程不仅名称相似,而且在知识点上也高度雷同。来自中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学生自身具备一定专业实力,甚至进行了实习或参加过技能竞赛。但高职院校统一设置课程内容。因此,高职院校统一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漏洞,长此以往可能使中职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浪费教育资源和课程时间。
二、基于岗位能力的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的构建
(一)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衔接设计
为了对中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非常重要。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应更加具体,从中高职衔接实际出发,将教学任务目标和相应的岗位能力培养需要整合到课程内容设置中,明确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例如,中等职业课程《动画制作(3dsmax)》目标是培训动画设计助手。课程侧重于教授动画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路径运动动画、自动关键帧动画设置等等,帮助培养学生动画制作的基本操作能力。而在高等职业课程《三维动画设计》中,目标可以放在对中等职业课程《动画制作(3dsmax)》进行扩展,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画设计能力,从而实现中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二)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岗位能力的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要注意以学校和企业作为课程评价主体,对师生进行综合测评,形成内、外部相互补充的评价体系,确保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首先,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根据文化素质、专业素养、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增加实践评价比重。在基于岗位能力的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过程中,过程评价应该包括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等,并根据课程特点合理设置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比例,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视,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其次,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听课等方式来评估教学状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岗位实习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评价。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搭建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教学平台
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有利于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的有效实施。因此,在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不同阶段的优势,建立共享实践教学平台。一是与合作企业建立实践平臺创建合作,打造教师实习基地。可以要求中职和高职院校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教师定期来企业进行集中实践,既能掌握动漫制作先进技术,又能促进中高职院校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教师的相互交流,积累教学经验。二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动漫培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建设三维动作捕捉实训室等动漫培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通过邀请中职和高职院校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来加强交流。建设完成后同时向中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学生开放,实现实践教学平台的资源共享。
三、结束语
教学标准是基于岗位能力的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重要保障,中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之间应该形成合作衔接的良好体系。因此,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衔接设计,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以达到中高职衔接阶段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华泽.动漫专业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的思考与改良[J].现代职业教育,2020(33).
[2]龚成清.基于岗位能力的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的构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