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治疗探讨

2020-03-08 09:17陈斌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年1期

陈斌

摘要:急性脑卒中作为神经内科中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是导致人类致死的主要原因,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患有急性脑卒中的患者,有50%-70%的患者会遗留偏瘫,在偏瘫患者中,有超过85%的患者会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为了提升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疾病治疗效果,需给予患者神经内科联合上肢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方法,以确保疾病能够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强制性运动疗法;电刺激疗法;镜像治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1-162-02

前言: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在發病后均会出现肢体障碍,经治疗,有30%的患者上肢功能会得到康复,有12%的患者手功能会得到康复,可见肢体功能障碍在脑卒中疾病中有着较高的发病概率,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手作为人体上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功能康复成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重要内容,是康复治疗中的重难点治疗内容。目前,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主要是采用外周神经及中枢神经干预方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加大了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深度研究,进而产生了新的研究理念及研究方法,现阶段在神经内科急性脑卒中疾病治疗中主要是采用神经内科治疗方法及上肢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方法。

1神经内科急性脑卒中治疗方法

钱莉[1] 提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方法包括:(1)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遵循静脉阿替普酶溶栓优先原则,静脉溶栓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法(Ⅰ极推荐,A级证据)。如果该患者符合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取栓指征,应先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Ⅰ极推荐,A级证据)。(2)血管内动脉溶栓:动脉溶栓使溶栓药物直接到达血栓局部,理论上血管再通率应高于静脉溶栓,且出血风险降低。然而其益处可能被溶栓启动时间的延迟所抵消。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显示,对发病后6h内重症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动脉使用重组尿激酶原,治疗组90d时改良 Rankin量表评分和血管再通率均优于对照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总病死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年发表的动脉溶栓系统评价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提示动脉溶栓可提高再通率和改善结局,但增加颅内出血,病死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缺乏充分的证据证实动脉溶栓的获益,因此,目前线的血管内治疗是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而不是动脉栓。(3)取栓术:血管内机械取栓是近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最重要的进展,可显著改善急性大动脉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者预后“。推荐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由经规范培训的临床医疗团队执行,严格掌握血管内机取栓治疗的适应证。相关进展及推荐意见详见《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4)抗血小板聚集:大型试验(CAST和IST)研究了卒中后48h内口服阿司匹林的疗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随访期末的病死率或残疾率,减少复发,仅轻度增加症状性颇内出血的风险。早期(发病后24h内)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21d可减少轻型卒中(NIHS评分≤3分)患者90d内缺血性卒中复发率,近期完成的 POINT研究也显示早期(发病后12h内)使用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并维持90d也可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但增加出血的风险。

2.康复训练方法

2.1强制性运动疗法

强制性运动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对协调患者的运动,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快速恢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动作能力来制定的个体化训练计划,有多个小技巧动作构成,患者在重复训练后,逐渐增加运动的难度,完成了对患者患侧上肢的锻炼,有助于帮助患者上肢功能早日恢复健康。王耀敏[3](2019)提出要,强制性运动疗法有助于促进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的早日恢复,提升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手功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2.2运动想象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主要是指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将活动区域激活,进而来达到提升运动功能的目的。将运动想象疗法应用到急性脑卒中康复训练中,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上肢功能的运动指数,改善患者的描线准确性。景颖颖[4](2019)等人提出,将运动想象疗法应用到急性脑卒中康复训练中,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手指运动控制能力,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上肢运动功能。

2.3电刺激疗法

电刺激疗法主要是指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预先设定程度,对患者的多组肌肉进行刺激,实现了对正常运动的模拟,有助于帮助肌群功能快速恢复。何昕[5](2019)等人提出,电刺激疗法会对皮肤产生短暂及轻微的刺激,但是患者不会出现肢体痉挛、疼痛或不良反应,有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肢体功能。刘莹[6](2019)提出,电刺激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运动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家庭为基础进行康复治疗。陈俊彦[7](2019)提出,电刺激疗法有助于促进肌肉收缩,提升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

2.4镜像治疗法

镜像治疗法主要是指采用视觉控制形式,对患肢的注意来代偿失去的视觉反馈,并未肢体间建立联系。是一种无痛治疗方法,通过视觉感觉反馈,来改善运动不协调情况。在患者正中矢状平面放置镜子,镜子前为未受影响的肢体,患肢被遮挡,患者仅能看到未受影响肢体的反射活动,健侧在镜子中运动反射,患者会以为是患肢在移动。镜像治疗法是一种简单的治疗方法,耗费的人力较少。成鑫[8](2018)提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血管内动脉溶栓、取栓术,脑卒中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综合治疗法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治疗中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患者的活动度。李向阳[9](2018)提出,镜像治疗法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治疗中应用,有助于确保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快速康复,但是对于最佳的治疗时间、适宜人群及训练的强度上尚未提出准确的标准,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3康复训练时间及方式

3.1康复训练时间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时间为发病后1周。赵希月[10](2018)提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时间为发病30d以内。基于多个研究学者的共同意见提出,在发病的早期阶段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确保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李攀攀[11](2018)等人,在发病后7d以内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相较于发病后15-30d内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更好。梁天佳[12](2017)等人提出,在患者发病后24h内进行康复训练,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安全性,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因此可知,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阶段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需要对患者的血压、意识、心率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以提升康复训练程度的安全性。

3.2康复训练方式

现阶段,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最为常见的训练方式包括:物理疗法、良肢位摆放方法、作业疗法等。需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及患者的康复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康复训练方法。孙丹乔[13](2018)等人,基于患者的运动能力,共分成7个等级,使用分级运动法对患者的基本活动进行指导,对提升患者的活动技巧,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期恢复健康。Dijk H V[14](2017)等人,按照《完全图解现代照护》中的评价方法,将瘫痪侧分成6期,对患者割弃的训练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解决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及运动功能问题,更加明确脑卒中偏瘫康复特点,在脑卒中疾病康复训练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给予患者有节奏交替运动、双侧上肢协同训练方法,有助于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的快速康复。

4延续性治疗方法

由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项长周期的训练活动,当患者在出院回到家后需要继续给予患者康复锻炼。患者及其家属可通过网络平台向护士咨询康复训练的方法,患者之间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相关的问题交流。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时,还可采用家居-医院-社区三方联合干预方法,成立沟通小组,建立沟通平台,制定出院康复手册,将患者的康复情况做好记录工作。Saposnik G[15](2016)等人,对已经出院的患者实施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由社区护士及康复指导师对患者进行家居环境布置指导,向患者讲解脑卒中康复训练知识。成立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组建康复训练文体疗法小组,方案的实施时间为3个月,在该种治疗方法下,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5小结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作为急性脑卒中偏瘫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上肢在人参与各项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在脑卒中术后偏瘫恢复中难度较大,一直以来均存在治疗效果不理想情况。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诞生了上肢康复锻炼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规范化及科学化的康复训练。为了促进康复锻炼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确保患者的手部功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需联合神经内科中的中西医治疗方法一同为患者进行治疗,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钱莉.早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用于急性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16):124-125.

[2]刘亚楠.压力抗栓泵预防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3):128-129.

[3]王耀敏.生物反馈法在急性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9):147 -149.

[4]景颖颖,岳蕴华,李大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2): 1729-1732.

[5]何昕,舒丹.早期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06):799-802.

[6]刘莹.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9):1289-1290.

[7]陈俊彦. 康复护理结合功能性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12):1790 -1792.

[8]成鑫,郭永亮,冯重睿等.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3):53+63.

[9]李向阳.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康复训练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0):57+61.

[10]赵希月.压力抗栓泵预防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06):179-180.

[11]李攀攀,杜洁,安帅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01):114-116.

[12]梁天佳, 龙耀斌, 周开斌. 谐振治疗对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7, 33(10):1628- 1630.

[13]孙丹乔, 王强, 柏广涛. 神经康复机械手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 40(2):96-99.

[14]Dijk H V ,  Hermens H J ,  Jannink M J A . Effect of augmented feedback on motor function of the affected upper extremity in rehabilitation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17, 37(4):202-211.

[15]Saposnik G ,  Cohen L G ,  Mamdani 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on-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exercising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EVREST): a randomised, multicentre, single-blin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Neurology, 2016, 15(10):1019-1027.

作者簡介:陈斌,女,1974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西玉林;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研究;职称: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