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才生 周骏 白炳春
摘要:教师发展中心和基层学校两个层面,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都应该是彼此融合的整体。虽然它们有着各自的任务和功能,但它们又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据于现场”是“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着眼点与重要抓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场域是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纽带和载体。两个层面同时推进据于现场的“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必能推进教育资源的集约化、教育效能的最大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化,为市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不竭动力。
关键词:教科研训;深度融合;据于现场;区域研究
整合教育资源,增大资源效能,是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和重点内容。其中,整合科研部门、教研部门、信息技术教育部门以及教师培训部门等功能和资源,成立“教育科学研究院”或“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成为许多地方着力推动的一项工作。
部门机构的合并,需要的是其功能和资源的一体化运作,最终走向深度融合,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去探寻其一体化运行的机制、过程和策略。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希望通过以“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区域研究”这一课题为抓手,从研究的视角来观照和探索其运行过程,以推动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式发展。
一、研究背景与价值
(一)深度融合:基于教师发展中心的发展愿景
根据江苏省《省教育厅关于建设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意见》(苏教师[2012]20号)文件精神,2016年,我市整合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教研室(含“教科研”)、成职教教研室、电教馆四个部门的功能和资源,成立了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发展中心的成立,不仅仅是机构设置上的改变,不仅仅是原有几个部门资源的简单整合,不仅仅是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信息技术等原有运行机制的复制,而是应该通过对机构的精准定位,以“教科研训”深度融合为愿景,探索新时期县域教师“教科研训”需求与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新途径、新模式,放大资源效应,有效促进县域教师发展中心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把我市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成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新型机构。
(二)区域推进:基于“教科研训”的内在逻辑
不管是从市教师发展中心层面还是学校层面,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一般都有着相应的内设职能部门,虽然它们有着各自的任务和功能,但它们又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有着共同的作用主体,即全体教师或某类教师,应该是彼此融合的整体。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它们虽然因为机构设置而导致功能和运行的相对独立,但又是互为目的、互为过程、互相渗透的。因此,市教师发展中心基于本市实际,各学校基于本校实际,共同加强对“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探索和实践,改变由于各部门固有独特职能的强化和放大,导致三者之间存在着人为割裂的现象,只有这样,两个层面同步展开、协同研究、整体联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互为一体,推进教育资源的集约化、教育效能的最大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化,为我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不竭动力。
(三)据于现场:基于“教科研训”的价值追求
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是教师自我实践、自我研究、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同时,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即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因此,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不能脱离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场域应是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纽带和载体。
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要走进教育教学实践现场,依据和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和培训,真正有效的研究与培训应是与教育教学实践融为一体的行动过程。据于现场,是推进“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着眼点和重要抓手。
(四)问题导向:基于“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文献审视
通过对以“教科研训一体”和“研训一体”等为关键词检索到相关文献的分析,有对县域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融合、有效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等内涵理解以及逻辑关系,三位一体的基本思路和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理解、观点和操作思路、策略。一些学校围绕校本科研、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较多实践成果。这些研究和实践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设计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同时,从文献资料的检索情况来看,发现围绕教科研训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仍然存在着一些的问题:一是这些研究较为零散,不成系统;二是围绕县域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更多的是理论性研究,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部分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稍早的市县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成果,但是,受地域性以及教育环境条件的影响,经验成果难以被完全移植应用;三是一些学校进行了实践探索,但更多地是以某次活动为例进行一体化的探索和总结,没有形成常态的推进机制;四是从区域层面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如何根据本区域基础教育教学的现状,研究出具有地域特点的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机制、路径和策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与思考,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深入研究“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机制、路径和策略,努力形成“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系统化的理性化认识和实践成果,为县域教师发展中心以及区域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提供更加系统有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2.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通过“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从市域层面更好地凝聚多方合力,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有效机制,整体推进区域科研、教研、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三位一体的深度融合,更好地促進本市教育综合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动区域教育质量的优质可持续发展。
二、核心概念及课题诠释
(一)“教科研训”深度融合
在市教师发展中心成立背景下,通常是指整合原市(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的职能与资源,实现区域内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信息技术的四位一体。本课题中“‘教科研训深度融合”,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持,依据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内在逻辑、实践场域和共同价值追求,促使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在功能、资源、机制、过程、效果等方面本质性的交融共生。
(二)据于现场
现场,一般是指事件或行动发生的地点;在本课题中,主要是指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场域,不是单纯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物理空间,更是活动主体围绕目标和内容的内隐心理行为、外显操作行为、社会性行为等形成的社会的、文化的、创造的、发展的空间。据于现场,即指依据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背景、目标、内容和过程,立足于教育教學实践活动设计和实施的优化,最终指向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效果的提升。“据于现场”是“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着眼点与重要抓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场域是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纽带、载体。
(三)区域研究
从研究主体层面,是指市教师发展中心相关职能部门与本市教育行政部门所管辖的学校(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共同开展的研究;从研究对象层面,是指市教师发展中心基于本市实际所开展的市域层面研究,以及各学校基于本校实际所开展的校本层面研究。点面结合、合纵连横,整体推进区域范围内“教科研训”的深度融合。
(四)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区域研究
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等3个文件的通知》(教师部〔2017〕10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为指导,对市域和学校两个层面的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探索“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区域推进机制、路径和策略,凝聚多方合力,整合教育资源,整体推进区域科研、教研、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三位一体的深度融合,更好服务于我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文献审视和调查分析相结合”“理论演绎与实践归纳相结合”“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相结合”作为主要研究思路和方式,主要沿着五条线路展开。
1.借鉴学习
围绕课题核心关键词,系统收集、梳理和借鉴学习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区域推进“教科研训”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支持以及准确定位研究和实践的创新点、生长点。
2.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目前我市市域和学校两个层面“教科研训”实施现状的真实情况,做出合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推进“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3.制度设计
通过相关政策和制度的设计,确保区域范围内“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有效推进和深入。
4.研究策略
通过对行动的设计、实施、反思和调整,研究“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平台和相应策略。
5.总结范式
通过对典型实践案例的广泛收集和分析,总结提炼出各层级、各类型活动的实践范式。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区域研究”的文献研究
主要通过文献扫描,研究有关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内涵、功能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关“‘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指导性理论和实践性经验;有关“据于现场”的基本观点和操作;有关“区域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形成关于“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基本状况、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基本问题等的系统描述与深度分析,从而获得对其内涵的新认识。
2.本区域“教科研训”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
以自编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重点围绕“教科研训”的内容、方式、时间、知识、意识与道德、能力、管理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对我中小学“教科研训”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包括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难点、关键点等,通过客观真实的调查,做出合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探寻区域推进“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3.“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区域推进机制研究
主要研究区域内“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标准和制度的设计、制定、落地与推广,着眼于区域推进的路径、方式与激励措施。主要包括:市教育局以及教师发展中心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研制具体的指导性文件、行动纲领,制定“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评价指标和评估办法,形成促进“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激励机制;市教师发展中心相关职能部门和学校制定“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实施办法等。
4.“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行动研究
主要通过对行动的设计、实施、反思和调整,研究“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和相应策略。从融合的视角,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围绕市级和学校两级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的目标、内容、形式和资源,教育集团、名师工作室、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科教研基地、课程基地的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包括“现场”的类型和形式、促进据于现场的“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路径、平台和策略等。
5.“据于现场:‘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实践范式研究
主要通过对活动案例的分析,研究各层级、各类型活动的实践操作样式。围绕市级和学校两个层面各类型活动,广泛收集典型的实践案例,以“教科研训”深度融合的评价标准为依据,从活动理念、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提炼出相应的实践范式。
参考文献:
[1]徐伯钧.教科研训一体化:县域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融合[J].教育理念与实践,2015(11):31-33.
[2]张凤明.教科研训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6(2):14-15.
(责任编辑:李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