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云
摘 要:股权激励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股权激励也为上市公司带来了一系列会计处理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上市公司必须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妥处,这样,股权激励才真正能够为公司的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关键词:股权激励 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
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含义与常用方法
股权激励是目前状态下上市公司激励员工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容易奏效的方法。由于市场竞争的存在,很多上市公司出于发展需要,都会把挽留人才和调动员工的工作潜能作为公司治理中一项长效机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上市公司通常会采取附条件的方式给予公司员工部分股东权益,有了股东权益的加持,员工与公司就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员工由此就会产生主人翁意识,就会主动自觉的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这对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当然是非常有利的,这便是所谓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常用方法主要有业绩股票、股票期权、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延期支付、员工持股和员工收购等多个方面,其中,业绩股票指的是,如果公司在年初确定的业绩目标在年末得以完成,那么公司就需要拿出一定的股票作为对完成业绩的奖励;股票期权指的是,激励对象可以以事先确定的价格在规定的时间内购买规定数量内的本公司流通股票,当然,激励对象也可以选择放弃这一优先权利;虚拟股票指的是,激励对象只能享有该股票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收益,激励对象对该股票没有所有权,如果激励对象离职,则股权自动失效;股票增值权指的是,在股票升值的情形下,激励对象能够通过行权而获得相应数量的升值收益;限制性股票指的是,公司对激励对象持有股票所做的一些特殊限制(如抛售限制),激励对象只有在完成公司事先设定目标任务的情况下才能被解除限制;延期支付指的是,公司并不在当年就向激励对象支付股权激励收入,而是在超过一定时期后再进行支付;员工持股指的是,公司通过赠与、补贴、引导等方式使激励对象拥有本公司的股票;员工收购指的是,员工以购买公司股票的方式成为公司股东,员工身份由此转变成了持股经营者。虽然鉴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各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和侧重点会有很大差异,但基本上不外乎上述这些。
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作用
股权激励作为上市公司留住人才和激发员工工作能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手段,其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这样四个方面:
一是增进了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的一致性。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让员工成为公司股东,把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增进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的长期一致性,弱化了员工个体与公司整体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公司的和谐发展。
二是激发了员工工作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激励,可以让员工获得享有公司利润的权利,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整体效益联系在了一起,员工为公司工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由此而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三是提高了公司的未来创造价值。我们知道,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主要针对的是对公司未来的价值创造,通过股权激励,上市公司可以有效克服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员工的短期化利益动机,将员工的利益动机引导到长效机制上,为公司未来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是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让员工成为了公司利益和风险的共同体,在这种运营模式下,员工会主动帮助公司开发优质项目,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规避市场风险侵袭,增强公司在市场环境下的风险抗拒能力。
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处理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激励有效的调动了员工的能动性、创造性,降低了公司的市场风险,但是由此也给公司带来了一系列的会计处理问题,对此,上市公司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藉由股权激励给上市公司会计处理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支付方式和费用确认问题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支付方式通常有两种,即:权益结算和现金结算。对于上市公司来讲,无论是采用权益计算还是采用现金结算,都是会计准则在支付规定中所予以肯定了的。这其中,股权激励费用确认的难点主要体现在权益结算中,因为上市公司在采用权益结算支付方式时,出于激励公司员工起见,会通过发行股票或期权来作为付出的代价,这样一来,上市公司在计算费用时,是通过将预计可行权股票的数量与授权日当天的单位产品公允价值相乘来计算出激励总成本的,于是这就滋生出了会计处理中的可行权数量确认问题,例如,由于激励方式具有一定的等待期,且等待期的长短和可行权股票的数量都具有不确定性,只能进行会计估计,费用确认的难度因此而会增大。
(二)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和费用摊销问题
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处理中,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从会计理论对此的设定上来看,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的计量应该是建立在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对股票或期权的确定上,但是在对公允价值的实际计量中,由于我国当前的期权市场并不完善,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是采用期权定价模型来计量公允价值,这样计量出来的结果非但不准确,而且还掺杂了一定的主观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计量结果,一方面是由于定价模型的种类比较多,各种模型之间存在着估值差异,公司利用各种模型之间存在的估值差异可以对利润情况进行粉饰处理,另一方面是即便是对于相同的估值模型来讲,如果选择参数不同,则计算的结果也不会相同。并且,如果上市公司在对费用进行摊销时采用的是一次性计入的方式,那么上市公司有时就会因为费用过高而无法兑现股权激励,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效果将会因此而被削弱。
(三)上市公司被激励对象和授权日确定问题
虽然从表面上看上市公司被激励对象和授权日的确定与会计核算无关,但若是从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流程来看,则被激励对象数量和授权日对会计处理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以上市公司被激励对象的确定为例来讲,被激励对象的人数越多,则上市公司需要为其提供的股票数量也就越多,则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费用计算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以上市公司授权日的确定为例来讲,按照会计准则对此的规定,上市公司授权日的确定日期应该是在公司与员工签订激励协议的当天,但是在公司实际确定授权日的时候不仅要面对激励中的等待期问题,而且还要面对公司董事会的通过问题,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上市公司的实际授权日与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授權日之间存偏差的出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尚需业界做深入探索。
(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信息披露问题
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中,试图通过股权激励来实现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并促进企业经营利润的提升,但是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期许的实现度如何,是否完成了预期目标,则是由相关利益各方和社会管理机来进行评定的,而相关利益各方和社会管理机进行评定的依据则是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所披露的信息,于是这就牵扯出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信息披露问题。依据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来看,目前对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的管控还不够健全,比如,上市公司在公允价值定价模型选择、在相关参数选取方面的信息披露就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股权激励费用分期摊销过程、明细方面的披露也存在很多不足,因此,由相关利益各方和社会管理机构所做出的股权激励效果的评定也就被掺进了一些水分。
(五)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财务指标绩效考核问题
健全的财务指标绩效考核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功效发挥能够产生推动作用,反之,则会产生制约的反作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财务指标绩效考核问题突出表现为指标设计的单一性,例如,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设计方案、股票来源、业绩指标考核等都存在着同质化倾向。一方面,上市公司指标设计的单一性与市场主体的多元化需求相比,前者难以满足后者的需要,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指标设计的单一性还给了公司内部人员对其进行操控的空间,致使考核数据难以保真,并进而导致股权激励效果的受损。
可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财务指标绩效考核问题,虽然不及上述其他四个问题关键,但若指标设计不当,同样会造成股权激励效果的弱化,因此,亦当采取审视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陈雪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的会计问题研究[J].中国商论.2019(17).
[2] 史蓉,初昌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09(19).
[3] 平静,陈朝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相关会计问题探讨[J].证券市场导报.2014(11).
[4] 蔡明.股权激励在国有上市公司的应用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6(12).
[5] 赖萌超,丁华飞.试论股权激励会计的处理方法[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