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琼
【摘要】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大部分教师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他们个性的发展,这就使得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只会听教师与家长的话,而失去了自己对于事物的看法与主见。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革新就成为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当前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来看,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是相对来说最好的方式。本文从目前小学阶段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方面经常遇到的问题与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两个方面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其做了一番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激励机制 班級管理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5-187-01
当前的教育体系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起来,这就使得教师要对从前的班级管理方式作出调整,以适应教育体制的发展。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不受拘束,但他们同时又比较争强好胜,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夸赞。因此,小学教师可以利用他们这一心理,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的方式来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学习与成长。
一、目前在小学阶段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激励缺乏针对性
小学生在进行小学阶段正式的系统性学习之前曾经接受过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而不同幼儿园与不同家庭之间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都是不一致的,且每个学生生来就有着不同于他人的特殊性,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之间往往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的提升,导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这就使得教师在激励时采用统一的手段,而这些手段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的。
例如,有些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用功,往往会采取树立榜样的方式,比如“我们应该多向某某同学学习”之类。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会引起一些学生的反感,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教师这样说的话会使他们会认为教师只关注这个举例子做榜样的同学的优点,而对其他人漠不关心。或者是认为教师只在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永远不会得到教师的夸赞。这时,这些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就会对教师的教学与管理产生负面的影响。
2.教师的激励往往带有自己的偏见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是渴望被关注的,他们希望得到教师与家长的夸赞。但是,大部分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往往只会对那些符合自己心意的学生进行称赞或是奖励,而对那些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学生表现出不关心甚至是厌恶。由于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他们就会依照教师的喜好去框定自己的行为,投教师所好,这不仅对那些不符合教师心中喜好的学生不公平,更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对他们日后的成长也是相当不利的。
3.惩罚的方法使用不当
惩罚是班主任教师在进行激励时经常用到的一个手段,惩罚如果运用得当的话,的确会对教师的班级管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当下的激励体系中,许多班主任教师的惩罚方式都是相当不合理的。例如,大部分班主任教师都采用惩罚那个经常犯错误的学生的方式对其他学生进行威慑,从而使得班上其他学生再有什么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这种方式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威慑住大部分学生,但对于那个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却是极为不公平的,这会使得这个学生对学校产生厌恶,从而更加放弃自己,这对他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如何合理建立激励机制
1.根据学生个体特征制定不同的方案进行激励
要在小学教学阶段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首先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制定不同的激励方案。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具体课堂的教学需要因材施教,班级管理自然也需要有的放矢,这样才好一针见血地见到成效。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班主任教师对自己班上的每个学生有足够的了解,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与不同的喜好来确立具体的激励方案。其次,班主任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尽量让他们都认识到自己对于班集体的价值与意义,让他们在充满自信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并且多加参与集体活动,使班集体更加具有凝聚力。
例如,学校阻止了一次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但是由于期中考试迫近,所以班上的学生的对此次活动的参与并不是很积极。这时,为了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这次活动,教师可以私下找班上比较擅长演讲且喜爱演讲的学生进行一次谈话,谈话的时候绝对不能使用命令式的语气,且应当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来决定谈话的具体内容。比如某位学生很喜欢通过奖项来活得满足感,教师就应当从比赛的奖项说起;某位同学很有集体意识,教师就可以从集体责任方面说起等等。
2.采用使用合理惩罚作为激励的助力
上一部分提到惩罚方式的不合理使用会对教师的班级管理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惩罚这种手段在班级管理中一定不能够使用。在使用惩罚作为激励的辅助手段时,教师应当采用合理的方式,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增加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例如,在学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教师最好不要采取当众批评的方式,因为这很容易损害小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对这门课产生抵触情绪。对待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学生未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让他们多倍完成未完成的作业,这样一边惩罚了学生,一边帮助他们巩固了知识,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三、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体系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就激励体制而言,主要还有着激励缺乏针对性、激励中往往带有教师的偏见以及惩罚的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为了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小学教师应当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从而在提升激励手段有效性的同时增加班级管理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黄桂云.谈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0):44-45.
[2]杨俊.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J].中国新通信,2019,21(1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