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秀华
近年来,中考已加大对听的能力的考查。听,作为输入知识的一大途径,它是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渠道;作为一种技能,听力的提高对于表达能力则有正迁移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开发利用听觉表象、听觉记忆和听觉思维,对加快学生英语学习、提高学生听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宏观引导
(1)精听课本,以求过渡。课本是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英语材料。从难度上讲,它是最适合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基本材料,它是按一定的进度,科学且循序渐进地编写出来的。课文是很好的听力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精听磁带,因为磁带语音纯正,语速适中,而且选材精当,对提高学生的听力很有好处。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大多用英语组织教学,且这些活动都是围绕课本进行的,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非常重要。
(2)扩充内容,以求泛听。在精听课本的基础上,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听力材料。这些材料应涉及不同类型的题材,有深度、有广度,让学生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地获取新的语言知识,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听的内容。
(3)创设语境,以求运用。习得语言的自然之路是生活在那种语言环境之中,长期耳濡目染自然就能明白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种纯语言的环境,来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如:开设英语角、英语聚会,或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讨论等。但这些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广泛性,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鼓励或组织学生看英语短片、卡通片、教学资料片等。
二、微观把握
上听力课主要是学习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以下三个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关键。
(1)听前预见。不知道要听什么而听是十分被动的。在听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相关话题,预见将会出现的情景,这不仅能激活学生先前的知识,还有助于激发和保持他们对听力的兴趣,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听的状态中。听之前,教师还有必要确保学生已经了解了背景知识,因为背景知识对理解材料是非常关键的,否则易引起误解。
对于新的词语,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提前稍作解释,即(bottom-up);二是不作解释,先让学生去听、去意会,之后再做答,亦(top-down)。为了让学生作好准备,教师可设置一些预测题给学生做。
(2)听时配搭。活动的目的无非有两个:一是要学生把预见的内容与所听的内容联系起来,利用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处理材料,弄清意思;二是培养学生应用不同技术和方法处理不同内容、不同目的任务的能力。
(3)听时技巧。要求学生不要边听边译,否则会影响速度和破坏原材料的原有底蕴,因为有的内容在两种语言中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在意念中是相通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听觉表象能力直接将声音转换为实实在在的具体事物,要动态地再现材料内容;同时要求学生作速记,以便借助特殊符号有效地储存所需的信息,调动思维想象能力,积极地把零散的信息深加工、精处理;通过推理,作出判断。
(4)能力培养。在这个环节中,要设置一些听后理解题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是中心思想题、特定信息题、细节信息题,也可以是判断题、推论题等。这些题目也有助于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地传授听力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5)听后产出。学生应把听到的知识或信息汇报出来,作为处理材料的一种反馈。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做下面的事情:评选最佳总结陈词;对所听内容,发表个人观点,或进行角色表演;应用所听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利用相同情景,结合个人经历,讲自己的故事;說明有关规则,讲述如何操作某种器具或某个运动项目。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总之,只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并把握好三个教学环节,才能让学生切实地受益于听力训练,在有限时段内有所收获;才能让他们真正地获得短期进步与长期发展;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教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