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栋 罗群
关键词:高职教育 成果导向 项目化 课程体系
1 引言
随着高职扩招,学生入学门槛越来越低;生活条件的优越感,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学动动力不足。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因,使学生乐学、善学、好学,要有一个好的教育方法,需要一个好的导向。同时当前学生的状态对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需要变革,学生更希望看到的是所见即所得,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教育聚焦产业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为企业发展持续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学生技术的培养,是对能力的培养,如何紧密结合产业发展,满足岗位需求,使学生技术技能与岗位匹配,实现近距离就业,需要科学的课程体系做为支撑,需要课程内容与工作实战相结合。
2 成果导向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 (Outcomes-BasedEducation, 缩写为OBE) 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从上世纪80 年代到90 年代早期, OBE 在美国教育界是一个十分流行的术语。成果导向教育是指通过学生在教育过程最终所能获得的学习成果来设计与实施教学环节,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能力培养为重点,而不是以知识传授为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可被认为是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学生以学习成果作为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和驱动力,这必然会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生的诸多问题,例如精神萎靡不振、厌学、逃学等,都是因为学生不能看到自己的潜在实力而引起的;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最大苦恼是既看不到自己未来的学习成果,又不能得到应该得到的回报”。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看不到学习成果而厌学”这一难题。同时,成果导向的课程观强调课程的学习结果必须要形成量化的学习产品,这样一来就为判断“学生是不是已经进行了学习”与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是不是有效可达”提供了可能。
3 物联网技术分析
3.1 物联网体系架构
物联网应用领域广泛,面向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物流、农业管理、智能消防等众多领域,其身影无处不在,是万物互联之网络。在技术上,是计算机、网络、电子等学科的综合应用,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条码与二維码、全天球系统,按约定的通信协议,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连接起来,通过各种接入网、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根据对物联网的研究、技术和产业的实践观察,目前业界将物联网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网络体系架构如图1 所示。
3.2 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涉及感知、控制、网络通信、微电子、软件、嵌入式系统、微机电等技术领域,其关键技术面广且复杂,为了更好的系统性分析物联网技术体系,将物联网技术体系划分为感知关键技术、网络通信关键技术、应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支撑技术。
感知应用关键技术。传感和识别技术是感知物理世界获取信息和实现物体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将物理世界中的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转化为可供处理的数字信号,识别技术实现对物联网中物体标识和位置信息的获取。
网络通信关键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主要实现物联网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双向传递、路由和控制,重点包括低速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低功耗路由、自组织通信、无线接入M2M 通信增强、IP 承载技术、网络传送技术、异构网络融合技术以及认知无线电技术。
应用关键技术。海量信息智能处理综合运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数据库和模糊计算等技术,对收集的感知数据进行通用处理,重点涉及数据存储、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平台服务、信息呈现等,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是一种松耦合的软件组件技术,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模块化,并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和调用方式联系起来,实现快速可重用的系统开发和部署。
支撑技术。物联网支撑技术包括嵌入式系统、微机电系统、软件和算法、电源和储能、新材料技术等。
共性技术。物联网共性技术涉及网络的不同层面,主要包括架构技术、标识和解析、安全和隐私、网络管理技术等。
4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考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向产业领域需求,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为企业高素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分析,可知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是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专业,同时涉及技术范围广、错综复杂,如何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使能力培养与实际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与实战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同时技术学习是枯燥的,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也是办好物联网专业的关键因素。
4.1 物联网应用技术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4.1.1 人才培养定位
面向地方物联网产业调研,精准对接产业,对人才需求进行分析,获取岗位能力需求。并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人才职业面向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岗位需求,以成果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例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面向智慧交通行业,智慧交通行业涉及到数据的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采集会用到摄像头、RFID、传感器,数据传输会用到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的组建、安装、配置、调试与维护,数据处理会涉及到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运维。
从智慧交通行业技术分析来看,其技术体系还十分庞大,根据学生的能力可达性,我们再进一步梳理细化目标,例如我们的学生培养定位到智慧交通的系统集成与运维上,再进一步分析,可得出能力需求,及数据采集层感知设备的安装调试,数据传输层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应用层软件的安装与调试。
4.1.2 专业课程模块设置
根据物联网的网络层次架构,依据关键技术,围绕培养目标,设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其基础课程主要包括JAVA 程序设计基础、Mysql 数据库、JAVA Web 应用程序开发、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维护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等;独立实践课程包括监控系统集成、ECT 收费系统开发、ECT 收费系统集成。
4.1.3 专业拓展课程设置
专业拓展课程的设置。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向更深入的层次培养,例如纵深发展,对学生的专业应用开发能力拓展,我们可以开设软件开发相关的课程;横向应用领域拓展,我们可以设置其余应用领域的课程,比如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领域扩展。
4.2 物联网应用技术课程项目化思考
以成果为导向开发项目。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开发项目,使项目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所见即所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就有目标,有目标就有动力,学习效果就好,从而行成良性循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近距离就业的目的。
4.2.1 项目的选择
可以用典型成熟的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作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项目,对课程进行项目化。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一般包括交通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通信系统。
交通监控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一般由监控中心和外场设备两部分组成。监控中心由计算机系统、闭路电视监视控制设备、投影设备、不间断电源系统等组成。监控的外场设备主要用于数据采集,一般包括车辆检测器、气象检测器、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板和外场摄像机等。
收费系统。收费系统包括人工收费和ETC 收费系统,管理系统一般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对车辆身份进行识别,通过软件管理系统进行收费管理。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主要是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及监控、收费系统实施提供必要的话音业务及数据、图像信息传输通道,它是保障高速公路安全、高速、畅通、舒适、高效运营及实现现代化交通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起着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中枢神经的作用。
4.2.2 课程体系项目化
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以成果为导向,围绕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开展教学,以完成高速公路管理系统集成为终极目标,将系统拆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一门课程完成其系统的一个子项目或子模块。数据采集层能力培养围绕交通监控系统开展,数据传输层能力培养围绕通信系统开展,应用层能力培养围绕收费系统开展。部分课程对应子项目或子模块如图3所示。
4.2.3 课程项目化
以大项目为主线,以子项目为支点,实施课程项目化设计,围绕项目的实施开展教学,课程教学实施的同时完成项目的开发,将学与用紧密结合。首先对项目进行模块化,项目模块对应教学知识单元,重构知识体系;然后模块任务化,将各项目模块拆分成任务,实施过程任务化;最后将知识点碎片化,应用到真实應用场景,使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的应用紧密结合。例如:JAVA 程序设计课程以高速收费系统项目为教学内容,将高速收费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拆分成模块一用户权限管理、模块二收费标准设置等等n 个模块;模块一设计任务一数据库设计与建立、任务二数据库链接、任务三界面设计、任务四数据操作(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等)等n个任务;知识点碎片化,任务四数据操作可使用到Java 的分支语句、循环语句等。
5 结语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技术培养是重要目标,将高端复杂的技术转化为教学内容值得探索、研究与思考。从课程体系开发到课程项目开发,从项目的选择到项目运用于实际教学环节,需要整体设计与架构,巧妙运用载体,使知识传授与技能成长无缝结合,使学与用紧密结合,才能达到学以致胜的效果,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