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佳珈 李彬
摘 要:讲好中国故事是近几年来提出的热点话题,通过对2019年国产主旋律影片《流浪地球》的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成熟的商业电影叙事模式的本土化、中国式的表达,来塑造及传达中国人自身的民族认同和家国梦想。
关键词:模式嵌套;文化弥合;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思想。[1]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票房飞速增长与电影质量不佳的矛盾,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拍好中国电影成为有担当的中国电影人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主流影片如何运用中国式叙事模式,讲好中国故事,赢得观众的情感,助力中国梦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讲故事与会讲故事
近年来的一些优秀主旋律影片,如《智取威虎山》(2014年)、《湄公河行动》(2016年)、《红海行动》(2018年),特别是2019年的《流浪地球》《攀登者》《中国机长》等,在收获高票房的同时,也收获了高口碑,广大观众欣喜地看到,原本高高在上的主旋律影片也“会讲故事”了。以2019年初的“爆款”电影《流浪地球》为例,影片除了令人称赞的特效制作以及在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在故事的讲述层面也非常出色。《流浪地球》故事按照线性叙事展开,按照经典类型片的三段式剧作结构进行叙事,讲述了一个有缺点的年轻人的成长故事。这种讲述方式完全借鉴通常商业电影的叙事模式,故事核心是人物成长,构建的是普通人的“英雄叙事”。
在主人公刘启兄妹的整个英雄冒险之旅中,刘启从被迫接受“冒险的召唤”,到姥爷牺牲后接受使命援救苏拉威西,到灾难来临,在关键时刻想到幼时与父亲的对话后知道了拯救地球的办法,再到最大危机面前所有人临危不惧,最后父亲牺牲自我帮助他完成拯救地球的任务。刘启从一个愣头愣脑的叛逆少年,逐渐成长为敢于担当,深明责任与牺牲的“英雄”形象,观众随着刘启的喜怒哀乐和波澜起伏的剧情设置,见证了他的成长,也完成了自己精神的升华。
可以说,《流浪地球》赢就赢在“会讲故事”,在科幻和灾难类型层面实现了娱乐性,在视觉创作层面也通过恍若真实世界般的特效制作实现了观赏性,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开启了大门。剧作模式的有效推进是吸引观众,获得情感认同,进而获得高票房、高口碑回报的重要原因。
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
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中,讲述好的故事,讲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故事”非常重要,但是,如何把“好故事”讲好,更加重要。《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叙事逻辑自洽、人物弧线式成长、在商业剧作模式的框架下结合中国的文化语境和观众的观影习惯,对普遍存在的故事模式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表达。
“所谓文化,其核心的东西就是其价值观和道德体系。”[2]虽然借鉴了成熟的好莱坞式的商业电影叙事模式,但是《流浪地球》非常注重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将一个中国好故事,讲出了中国味儿。
与美国等西方个人主义英雄观不同,中国文化语境强调的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所以本片的英雄主义是集体英雄主义。在大家一起分工协作“点燃木星”的过程中,团队中的每个人各司其职,所有已经折返的各国救援队也纷纷掉头一起助力,大家共同努力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是大家的胜利,所有人都是英雄。这样的情节安排,也是电影在剧作和主题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对全体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愿景的回应。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素来极重亲情和家庭,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位之一,是维系中国人情感的最重要纽带。在影片结尾“点燃木星”的这场戏中,主人公刘启因为当初父亲对母亲的放弃和多年不归一直与他有隔阂,但在危难时刻父子终于心意相通,血脉之间重新有了联系。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地球将继续流浪寻找新的家园,而人类也会在地球上继续繁衍生息,刘启将肩负着姥爷和父亲的希望,保护好这个家,亲情纽带也会一直传承下去。
《流浪地球》的成功证明了主旋律电影能不能“讲好”故事是影片是否能深入观众内心,产生积极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讲好”故事与讲中国故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罗伯特·杰维斯表示,一个理想的国家形象通常比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大幅增长还有用。[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国际社会,仍然有大量不了解中国当下发展状况的海外受众将中国定义为迅速崛起的、不友好的、社会落后的、军事强大的、政治强硬的、环境污染的国家。[4]这说明我国的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仍亟待加强,需要借助媒体手段,传播与我国的综合实力相符相称的健康形象,否则会有碍于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发展和国家利益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墨西哥演讲时,曾引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递中国外交的义利观;在法国也提出了“新狮子论”来巧妙反驳“中国威胁论”,传递中国梦的世界价值。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用电影讲述“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好故事”无疑是最佳选择。而在电影创作过程中,中国故事除了要构建与创新“中国故事”的内涵,讲好“中国人”的故事,电影创作者也应当认识到,主旋律电影要想达到广泛接受、普遍欢迎的效果,完全可以借鉴成熟的商业电影的叙事模式,先“拿来主义”式地直接进行模式嵌套,再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进行本土化改造,将之与中国观众的生活经验、观影习惯进行深度融合。
有效到达才能有效传播。成功模式的借用是为了更好地讲述我们中国自己的故事,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传播我们自己的观念。当今世界,全球化不断加深,全球命运紧密相连的大背景“为中国向世界提供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供了机遇,中国更当借此良机创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人类共通意义的话语,建立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尽可能减少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引发国际受众的强烈共鸣”[5]。《流浪地球》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未来的影片创作可以有效借鉴,大力发扬其成功经验,创作贴近观众现实生活的电影作品,不仅唤醒国人心底共同的民族情感和身份认同,更能够在符合中国观众审美的框架下弥合文化差异,在国际舞台上呈现一个与中国综合国力相称的真实、立体、全面的新时代国家形象。
本文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研究基地北京高教学会艺术教育专题项目一般课题“新时期电影作品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梦实现”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邓思思,苗新萍.从宁浩喜剧电影寻求讲好中国故事策略—以《疯狂的石头》为例[J]. 戏剧之家, 2019(11): 55-57.
[2]郑永年.通往大国之路: 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M].北京: 东方出版社,2012:189.
[3]郝亚琳. 讲好“中国故事”[J].传媒,2012(3):70-71.
[4]張毓强,黄珊. 中国:何以“故事”以及如何“故事” —关于新时代的中国与中国故事的对话[J].对外传播,2019(3):53-56.
[5]张新妍. 讲好中国故事 不负时代使命[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2):230.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