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绿色发展教育创新途径研究*

2020-03-08 03:43:25霍仙丽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理念绿色院校

霍仙丽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引来了公众的热切关注与讨论。《纲要》明确指出,到2035年要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强调“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的美丽湾区”。由此可见,实现绿色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必须坚持的现代教育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主要有以绿色价值取向为核心,构建生态教育与人文关怀相融合的绿色认知模式;以绿色思维方式为核心,构建生态法治与理性决策融合的绿色教育模式;以绿色生活方式为核心,构建生态人格与生活理念相融合的绿色实践模式。

1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绿色发展教育问题

为了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更高层次更高标准的需求,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洞察国内外生态发展形势并以我国现实国情为立足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我国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美丽中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为缓解全球生态危机贡献中国的力量。

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同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发展实际相融合的创新理念,也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必须坚持的现代教育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对高职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高职院校应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师资建设等方面出发,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绿色发展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在绿色发展的新理念下,绿色教育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教育趋势,目前在粤港澳大区内,部分有条件的高校相继开展了“绿色大学”行动和“绿色大学”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但高职院校由于受到传统的“重技能、轻素质”观念影响,绿色发展教育理念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绿色发展教育尚未全面展开。另外,高职院校师生的绿色意识有些欠缺,高职院校绿色发展教育体系还不健全,亟需理论与实践上的不断探索。绿色发展理念催生高职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国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都使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绿色发展教育。

绿色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绿色发展教育是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应借鉴国内外绿色发展教育的经验,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加大绿色发展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从而促进高职教育的和谐发展,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把高职教育研究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有助于高职教育与绿色发展良性互动和双赢,其研究成果将对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还能够丰富教育学理论,推进绿色发展在高职院校生根发芽,有助于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活力。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首先,绿色发展理念能够丰富高职教育理念,促进绿色发展在高职院校生根发芽。绿色发展理念突破了传统思维,绿色教育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前沿性和先进性,其研究涉及教育学等诸多方面。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投身绿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将进一步丰富教育学理论,推进绿色发展在高职院校生根发芽,促使高职院校师生自觉争当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其次,绿色发展理念有助于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和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加强绿色教育,为构建美丽中国培养绿色人才,是时代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高职院校通过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构建高职绿色教育体系,有助于推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再次,绿色发展理念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加强他们的绿色教育十分必要。在党和国家对高职教育空前重视的背景下,以高度的使命感加强绿色教育研究,既是契机也是责任。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要自觉将绿色发展理念与高职人才培养进行相对接和相融通,培养高职学生树立绿色的文明观、自然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从我做起,带动家庭,推动社会,进而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3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绿色发展教育的创新途径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发展教育,正处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为目标,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攻坚期。绿色发展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用绿色教育挖掘师生心灵的源泉,用人性力量打造精神校园,把教育场所变成生命绿洲,让高职校园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阵地。绿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用绿色教育挖掘师生心灵的源泉,用人性力量打造精神校园,把教育场所变成生命绿洲,让高职校园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阵地。在探寻高职院校绿色教育体系的创新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的目标。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中国走向持续发展、文明发展新道路,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教育部门有义务和责任传播先进理念,总体目标是倡导“三进”,让绿色发展理念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师生的绿色素质。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师生的意识、知识、技能、道德、行为的培养之中,尤其是健全学生绿色的心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绿色思维方式、塑造绿色人格品质,从而养成良好的绿色行为习惯,做绿色发展的践行者。

(2)构建高职特色的绿色教育体系。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绿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在实践基础上重点从“绿色德育”“绿色教学”“绿色文化”“绿色师资”四个方面构建高职绿色教育体系,增强师生绿色素质,培养高职绿色人才,促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校园。①绿色德育:以绿色的理念构建生态德育,向学生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让学生在环境知识、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培养学生具备健康心灵与社会实践相一致的“生态人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②绿色教学:开发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生态知识普及、生态文明认知、生态素质提高和生态活动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要扶持和培育以“与一线人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为特色的绿色专业或专业方向;另一方面,把绿色理念渗透到整个课程体系和所有的教学活动之中,把人本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改革之中,把职业理念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之中。③绿色文化:主要是适应高职院校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以文化为依托,不断优化办学环境,营造绿色教育氛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潜移默化影响高职学生绿色价值观,培育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绿色行为。④绿色师资:绿色教育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绿色师资力量是实施绿色教育的前提,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培养高职教师队伍。例如,以绿色发展理念调整高职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以绿色发展理念营造高职教师队伍的学术氛围,以绿色发展理念规划高职教师队伍中长期发展机制等。

(3)加大绿色教育实践力度,推进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活动虽然丰富多彩,但真正关于绿色教育的社团、相关的公益组织、讲座、竞赛等活动却不多见。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构建绿色校园,爱护校园环境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考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绿色校园的建设中去。例如,通过广泛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展讲座,以丰富的社团活动为载体加大绿色教育实践。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演讲、知识竞赛、主题辩论等方式,对走绿色发展新路等绿色理念进行学习和宣传,帮助高职学生形成绿色价值取向,形成绿色思维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提高他们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度、践行力,推进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促进高职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赢得更多的机会与主动。从研究实践来看,绿色教育已在该校成效显然:随着两型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该校立足广东,多方协同创新,旨在建成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并在绿色校园建设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理念与校园文化深度对接建设,倡导健康环保、积极向上的绿色理念。

4 结束语

绿色教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其成效事关我国发展全局,它既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又是现代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其实质是倡导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教育。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绿色教育的必要性,多途径、多层次推进高职绿色教育,把绿色教育内化为高职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教学魅力,内化为高职学生的绿色思维方式与人文素质,内化为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打造富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绿色德育”“绿色教学”“绿色文化”“绿色师资”,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效促进高职教育和谐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理念绿色院校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36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