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彦
(甘肃省秦安县畜牧兽医局,甘肃 秦安 741600)
秦安县秸秆青贮利用以玉米秸秆为主,当前种植玉米15万亩以上,年产玉米秸秆45万t以上,全县肉牛养殖7.2万头,肉羊12万只,但玉米秸秆以能源化利用为主,少量用于养殖的玉米秸秆以去实干贮为主,青贮化利用率极低,这不仅浪费了大量营养物质,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大力有效推广青贮产业发展迫在眉睫。目前在全县对养殖企业和种草企业的青贮推广模式主要有:“养殖场+种植农户”“种草企业+种草农户”传统收购加工模式;养殖企业和种草企业带动种植农户统一种植加工模式;养殖场和种草企业土地流转种植高产优质饲用作物的一体化生产模式。传统收购加工模式对养殖企业和草加工企业而言方便管理,但主要存在原料来源获取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青贮饲料加工生产难度大,无法从根本上保证青贮饲料品质。统一种植加工模式保证了原料来源,通过中小机械化收割、运输,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无法解决原料质量的问题。一体化生产模式通过中小机械设备对农田改造后,进行统一适时种植、收获和加工高产优质饲用作物,通过专业化生产,提高了产量、节约人力的同时也从根本上保证了收获时机和原料质量,生产出更加优质的青贮饲料。
秦安地处山区,山多川少、干旱少雨,受地理条件限制,养殖企业普遍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和管理技术落后,以经验性生产为主。对全县养殖企业秸秆青贮化利用的推广过程中发现,大多养殖企业主对青贮技术使用不积极,对正在使用青贮饲料生产的企业提出的技术改进方案不积极,对青贮饲料使用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认识不清。
受传统生产饲养理念的影响,养殖企业对青贮技术的掌握不够,虽然都能认识到青贮饲料的使用优点,但使用过程中觉得青贮饲料制作投入设备成本高、制作过程涉及因素多、难度大、风险大,仅靠养殖企业自己难以组织有效生产活动,多数小养殖企业的做法还是习惯使用干草来代替青贮饲料。另外,青贮秸秆收储、加工和制作工作劳动强度大,当地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劳力不足,也是影响养殖企业使用青贮技术的主要因素。
秦安县目前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靠企业自己建立收储体系,难度大、成本高、进程慢。一是秸秆收集难度大。秸秆种植分散、交通运输不便,经常错过最佳收获时机。现虽有较成熟的捡拾打捆机械,但因一次性投入大,收集成本过高,农民和企业均难以承受。二是秸秆收集时间紧。每年玉米秸秆收储时间仅有12~15 d,时间短、工作量大,且每年秸秆收储时间都在农忙期间,该时间段用人难、成本高。三是秸秆储存运输较困难。秸秆自然堆放体积大、占地多,极易引发燃烧事故,消防责任较重,秸秆收集储运已成为制约秸秆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目前,秦安县秸秆利用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产品附加值低,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利用商业模式较少,社会资本投资秸秆开发利用的积极性不高。秦安县秸秆利用的龙头型、骨干型企业不多,现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投入不足、技术含量不高、整体运作水平偏低,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机制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秦安县畜牧养殖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饲料化应用消耗秸秆量较小,产业化程度低,难以推动秸秆大规模综合利用的发展。
鼓励养殖场或饲草加工企业通过流转土地或带动农户的模式,统一管理和种植饲用作物,发展高产优质饲用作物。具体种植、收获、生产加工过程中对承包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种植,对山川地块进行改造,达到机械化耕作、种植、运输、加工条件,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率。
购置先进中小型机械设备,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相互配合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具体青贮工作一旦开始,雇用专业人员,集中人力和精力,尽量缩短青贮过程中需氧发酵的时间,制成优质的青贮饲料,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
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对青贮技术实践、新技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当地新增企提供参考、带动和示范,同时孵化出的专业技术团队能为其他企业的技术改进升级提供人才队伍。从而进一步促进常规养殖企业(场、合作社)和草加工企业加大投入,逐步升级改造,适度规模化发展,提高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品质量,从根本上保障畜产品安全。
为了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秦安县把7家规模养殖企业(场、合作社)和1家草加工企业作为典型,提前筹划,加大人力和技术投入,通过土地流转和带动农户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和科学化生产,通过中小型机械设备相互配合,进行统一种植、收获、青贮饲用玉米,既降低养殖成本,又提高青贮饲料的产量、品质和畜产品质量。通过示范宣传,提高种植农户生产效率、收入和种植饲用作物的积极性。
在国家“粮改饲”等政策的大力实施的背景下,通过不断对各种青贮技术模式的示范带动和大力宣传,以及秦安县养殖企业和草加工企业的不懈努力,秦安县多数养殖企业和草加工企业将建立起青贮饲料种植、生产、利用的专业化和一体化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