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祥,吴 彦
(甘肃省秦安县畜牧兽医局,甘肃 秦安 741600)
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北部,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属陇中南部温带半温润气候。秦安县山多川少,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是甘肃省十八个干旱县之一,总面积1 601 km2。秦安县秸秆青贮利用以玉米秸秆为主,当前种植玉米15万亩以上,年产玉米秸秆45万t以上,同时全县肉牛养殖7.2万头,肉羊12万只,但玉米秸秆以能源化利用为主,少量用于养殖的玉米秸秆以去实干贮为主,青贮化利用率极低,这不仅浪费了大量营养物质,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发展和推广符合本地实际的秸秆青贮技术,科学饲喂,提高养殖效率,从根本上消除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和营养物质的浪费,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玉米经济效益,保持草畜平衡,降低养殖成本,对提高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
多数牛羊养殖场和玉米种植户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影响,在玉米秸秆收割过程中图简便省事,加之正处于农忙时节,导致科学收获秸秆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进而给养殖场所提供的鲜活秸秆水分、含糖量、营养成分等差距大,品质不一。后期青贮饲料调制带来了困难,对青贮饲料的品质提升产生根本影响。
青贮秸秆收获工作劳动强度大,当地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劳力不足,同时受自然条件限制,玉米种植户生产原始,缺少机械化生产条件,使得生产经营效益差,导致青贮饲料原料获取成本高,来源不稳定,延长了青贮时间,降低了饲料品质。牛羊养殖场虽然以机械化生产为主,但生产加工机械落后,设备使用和维护存在困难,影响生产效率。
秦安地区多数青贮窖按照传统设计方案,以长方形半地下型砖砌水泥的青贮池为主,具有建造成本低,承压能力强,但不易排出雨水和青贮流出液。养殖场内基础设施落后,缺少面积较大的储草棚和晾晒场,难以有效应对天气对青贮造成的影响。青贮设备中以小功率铡草机或揉草机为主,工作效率低,导致装填时间过长。青贮过程中,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全程进行技术把关,一些常规青贮技术要点把握不到位。
多数养殖场在开窖取用青贮饲料时,分层或分段取用面积大,取用后不再遮盖取用口,造成“二次发酵”,导致饲料霉变和营养损耗,降低饲料利用率。青贮饲料饲喂过程中,没有科学的饲喂计划,只按照传统经验搭配,随意使用。
鼓励养殖场或饲草加工企业通过流转土地或带动农户的模式,统一管理和种植饲用作物,发展高产优质饲用作物。具体种植、收获、生产加工过程中对承包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种植,对山川地块进行改造,达到机械化耕作、种植、运输、加工,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率。
购置先进中小型机械设备,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相互配合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具体青贮工作一旦开始,就要雇用专业人员,集中人力和精力,做到“五随”(即随割、随拉、随铡、随装、随压)“四要”(即要铡短、要踏实、要压紧、要封严)“三注意”(即注意不能进水,注意不能乱扒乱取,注意掌握水分在 65%~75% 为宜),缩短青贮过程中需氧发酵的时间,制成优质的青贮饲料,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
机械打捆包膜秸秆青贮与水泥池秸秆青贮比较,其优点是便于运输、贮藏、取用和管理,适合大多数牛羊养殖场使用。为此,在提升传统青贮池方式生产技术的同时,要推广机械打捆包膜方式的生产,推动秸秆青贮工作,多方引导,推广玉米秸秆打捆包膜袋装青贮技术。另外,青贮玉米微贮技术生产的微贮饲料也具有易消化,适口性好,易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实践证明,只有全面谋划、科学生产、规范养殖才能全方位提高草食畜牧产业的发展。按照秦安本地饲料生产和养殖实际,通过养殖企业(场、合作社)和草加工企业通过加大投入,逐步升级改造,适度规模化发展,提高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为了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秦安县把7家规模养殖企业(场、合作社)和1家草加工企业作为典型,提前筹划,加大人力和技术投入,通过土地流转和带动农户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和科学化生产,通过中小型机械设备相互配合,进行统一种植、收获、青贮饲用玉米,降低养殖成本,提高青贮饲料的产量、品质和畜产品质量,提高了种植农户生产效率、收入和种植饲用作物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