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草业标准化建设路径探讨研究

2020-03-08 12:23王汝富向金城
甘肃畜牧兽医 2020年9期
关键词:草业草原标准化

王汝富,王 延,向金城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10)

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1]。草业标准化是草业竞争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组织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利用和草产业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实施草业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源,培育、保护和发展草原资源,推动草业技术进步和草产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草业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能够加速技术积累、科技进步、成果推广、创新扩散、产业升级以及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 草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中国草业标准化起步较迟,2006年成立了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草业标准化涵盖其中,实现了草业领域的有标可用,有标可依和有标可判,为促进草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2]。2019年10月2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成立了第一届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FGA/TC2)主要负责草原分类、术语等基础标准,以及草原资源保护、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草原合理利用、草原承包经营、草原旅游、草原产业、草种、草原监测评估、草原碳汇计量、草原统计、草原信息化等相关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和标准化技术归口管理工作。目前,国家已制订发布国家和行业标准70余项[3],对整合和引导社会资源,激活草业科技要素,推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促进草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甘肃省草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9月,主要负责全省草种、草产品、草原建设和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4]。目前,全省共累计制订发布草业地方标准101项,对促进全省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产业发展发挥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但总体上看,标准化工作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公众标准化意识不强,对标准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标准体系不健全。企业标准缺乏竞争力,团体标准培育不够。草品种和草原生态标准少。三是基础研究能力不足,重编制、轻生产研发和实践。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订能力弱。采用国际标准比例低,标准创新能力不强,部分标准滞后于产业发展。四是草业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体系不健全,示范带动能力弱。五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特别对基础性标准研究投入少,还未形成国家、团体和企业多元投入机制。六是管理机制亟待创新。标准不仅更新速度慢,而且部分标准内容交叉重复,一致性和衔接度不够,可操作性不强,推广普及率低,难以满足产业提质增效升级需求,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2 草业标准化发展路径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以服务生态保护建设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为突破口,培育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的标准化创新基地、推广应用平台和示范项目;研发制订体现优势特色的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订;创新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做法。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内容完善,涵盖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利用和草产业发展等领域,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国际标准为引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地方标准为主体、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现代草业标准体系,促使草业标准化上水平、上台阶。

2.1 政府主导,统筹推进

发挥政府主推、行业部门主抓、科研推广单位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草业标准化推进机构和工作机制,形成统一管理、职责明确、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2.2 科技引领,质量优先

紧盯国际标准,以科技研发为动力,加快构建完善现代草业标准体系,培育一流标准,以标准引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利用和草产业发展。

2.3 突出重点,示范引导

坚持市场引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打造一批可复制的草业标准化示范园(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辐射带动全省乃至全国。

2.4 创新驱动,规范管理

积极探索创新草业技术标准和标准化建设新模式,推动草业标准先进化和实用化、管理规范化和信息化,逐步完善标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3 明确建设重点

3.1 建立现代草业标准体系

围绕全省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利用和草产业等重点发展领域,以草原生态监测评价、有害生物防治、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草原资源利用、草种培育、草生产等为重点,创新研发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建立起既满足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利用和草生产、加工、储藏、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需要,又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相配套,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科学、统一、权威的现代草业标准体系。

3.1.1 以草原生态、种质资源、基础设施等为核心,重点研制草原分类、种质资源采集保存、草种培育技术、草原设施设备等基础标准。

3.1.2 根据草原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和草产品质量检验的需要,重点研制草原资源监测、生物灾害防控、生态修复治理、草产品储藏保鲜、质量检测等方法标准。

3.1.3 围绕草原资源和草业特色优势产品,重点制定草原资源利用、草栽培生产、草加工利用等具有指导意义的生产技术标准。

3.1.4 根据现代草业管理的需要,重点研制草原承包、草原统计、草原碳汇、草原旅游和草业信息化等管理标准。

3.2 培育草业标准创新主体

发挥草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引导鼓励产学研各方联合开展草业标准研制,促进草业科研成果转化。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科研推广单位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订。支持各地制订标准化技术规范,探索行之有效模式,提高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3.3 着力示范推广草业标准

在生态领域,重点组织抓好草种选育、草原监测预警、生物灾害防治、生态修复治理等标准实施;在生产加工领域,重点抓好草种子繁育、草产品生产环境、草加工调制利用等标准实施。打造一批草业标准化示范场、示范专业合作社和草业企业,加快以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利用、草种子田建设、草生产加工利用等为重点的草业标准推广示范区、示范县创建,通过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草原生态环境改善,草产品生产上规模、质量上档次、管理上水平。

3.4 强化草业标准化服务

做好顶层设计,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草业标准综合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丰富、更新标准化信息资源,拓宽标准化信息国内外交流渠道,实现草业标准业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安全交换。做好草业标准制(修)订、技术审查、监督管理等工作。

4 采取有效措施

4.1 加强组织协调

从战略高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把草业标准化工作作为全面推进草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草业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发挥各级协调机构“规划、协调、推动、监督”职能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草业标准化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4.2 健全投入激励机制

增加草业标准化工作投入,把标准研制实施、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监测和监督抽查、宣传培训、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建设以政府投入为导向,草业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

4.3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草业标准化人才培训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标准化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有计划地对科研、技术推广、管理、草业企业骨干普及标准化知识。加强草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与管理,在标准研制、咨询服务、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4 深化交流合作与宣传

积极协调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建立对外交流与合作形式,定期举办草业标准化专题国内外论坛,组织参加国际、国内草业标准化活动,翻译一流草业标准走出国门,示范推介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提升全社会草业标准化意识和理念,促进草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草业现代化进程。

猜你喜欢
草业草原标准化
青海草业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标准化简述
致力草学,推进草业,共创辉煌
——庆祝湖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建系20 周年
2019年第11期《草业科学》审稿专家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可可托海的草原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